习作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6079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充满激情的生命互动,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就要让习作教学生活化。本文从“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情感 ,活化生活积累”“ 习作指导,以学生生活定教”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作 教学 生活化 突破时空 关注情感 以学定教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害怕,教师就头痛,,教师课前准备得井井有条,课上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空话、废话连篇,让人看了哭笑不得。这些习作,仿佛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摈弃传统习作教学方法,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充满激情的生命互动,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要让习作教学生活化。
  一、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在小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完成一篇作文教学,都是用两课时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当场完成一篇习作。学生要审题、选材、列提纲、拟稿、修改、誊写。这就要求学生得把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需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可谓速战速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何尝不是鞭长莫及呢?因此我们习作教学者先必须打破“一篇习作两课时完成”这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而是让我们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习作指导者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前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搜集相关的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如教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写关于我们周围的环境的人或事的文章,教材要求学完第四单元便进行写调查报告。很显明,这一习作的准备的时间有二个星期。因此,在这里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以往的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要求,可以是一周,两周,也可以是更长的时间。我们才能从学生习作中,看到他们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与丰富有趣的生活,这是一潭活生生的水。
  二、关注学生情感,活化生活积累。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才有生命的律动。有一次,有个学生作业没有带来,当我检查作业时,他就假装很认真的样子在书包里一直找,结果翻遍了整个书包也没有找着。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数落他,因为他常常没有完成作业,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我叫他马上回家去拿。当他把作业本拿来时,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景象:他手里的作业本是皱巴巴的,满脸通红,额头渗着汗,嘴巴张得大大的,气喘吁吁的,红领巾歪向一边,衬衫扣子都解开了。看到他那副样子,大家都笑了,又开始七嘴八舌地数落他。这时,我看到学生们有强烈的倾吐欲望,认为这是习作的最佳时机就立刻引导学生以这个同学为主人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马虎的他》,结果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口若悬河地畅所欲言开了。学生们一下子就产生倾吐欲望,那次习作真是做到了“我口说我心”一改以往空话、假话、废话连篇的现象。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和创造的源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学生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一定会有深深的情感体验,在内心充满情感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则会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有情感可发,”即完成一篇佳作,它需要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习作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情境。
  三、以学定教,讲究指导策略。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回忆一下我们的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谋篇布局的指导→表达方式指导→学生练笔,不难发现,这种指导习作的流程非常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学生习作这本是创造性极强的语言训练,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习作思路本是无边无际的,却被教者所匡定,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在这“千篇一律”的格式化中被扼杀。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体现学生主导地位的习作指导呢?我认为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这些重头戏完全交给学生来演,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學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学生习作之情,而后再制定以学定教的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是很乐于接受的,而且,学生在这样指导下进行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千篇千面孔,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字里行间。
  参考文献:
  1. 赖丽云:《让习作教学走进生活》2008年9月发表在《漳州教育》
  2. 刘淑芸:《习作之路》2009年7月发表在《阿呆语文网》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读写结合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吸收与表达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阅读捕捉习作的训练点,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  师:请大
期刊
新一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枢纽。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评价与考试的理念所倡导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根据不同评价目标与内容去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更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提高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时效性  1、确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猶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现象,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困扰学生自己的难题,也是困扰很多中学语文教师
期刊
“延安作风”的火种,给了共产党人“星火燎原”的力量  延安市北二道街,坐落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展馆内,悬挂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校训即是校风。抗大的校风也是“延安作风”的一个缩影,这所“造就成千成万的铁的干部”的著名军校,将“延安作风”的火种,源源不断播撒到广阔的敌后战场。  “抗大创建时‘一没教材二没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之一就明确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能力,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忽视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质疑精神  一、在初
摘要:有道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进行个性化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认知,使学生先从内心里喜欢文学作品,进而思考其内在蕴含,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上进、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达到 “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
所谓创造力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对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产生新设想、创造新事物或新观念的能力。它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着眼于发展科技,培养科技人才。而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着眼点又聚焦在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上,今天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为明天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而在我国,技术革新日新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