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主席关于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校国防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军队大力开展,这对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国防教育是今后国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一)对高校国防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高校领导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目标不明确,对有关军事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军事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不深刻,从而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功能在高校的教育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部分高校尚未把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是简单地把军训当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有的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国防教育是军分区、人武部、军事院校的事,国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地方普通高校能简单地搞一点军训,开设一点军事理论课便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全国普通高校都要求开设军事训练课和理论课,但是还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有的高校虽有,却有名无实,只是挂了一个牌而已。部分高校没有专职的军事教师,每年需要开设军事理论课时,都是临时从部队院校聘请教师前来上课,导致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院校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实施,为“教”而“教”,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事实上,高校的国防教育应当与其他课程一道担负起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精神的任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精神境界。
(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信息化知识储备不足
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关键是教师,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一方面要有相当学历,有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懂军事,熟悉理论,军事素质较高,另一方面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能力。但各高等院校从事国防教育的专业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或是军转干部担任,还有一些学校是由人武部的干部直接担任,他们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教师专业素质来说显得理论素质偏低。再加上工作多是兼职,受到知识结构、学习和工作条件的局限,对大学国防教育理论缺乏系统的研究,不能主动适应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信息化对高校国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缺乏积极应对的办法和措施,因而处于被动状况。事实上,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军事教师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动态,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预测信息的前瞻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能自如地把各种信息工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扮演好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领航者的角色。
(三)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内容缺乏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内容缺乏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信息化内容缺乏。各高校使用的国防教育教材内容相对于现代信息战发展趋势而言,尚存在不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战全面影响着现代战争,使军队的体制、作战思想、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作战保障和作战准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而传统的军事理论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部分内容显然不太适应形势的发展,应该对现用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增强有关信息战的新知识、新内容,特别是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等。二是信息化内容教学缺乏体系。对于信息化战争的了解,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喜好,根据时事新闻进行讲授。但这种渠道显然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向学生充分、及时地介绍各种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国防理论、国防学术、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难以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世界武装力量发展方向、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等等。而只有在教学具体内容上广泛涉猎装备、战术、谋略、战法、军事思想、高新科技、新概念武器、国际军事形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等,才能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国防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关心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兴趣。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给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不仅在军事理论,作战理论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国防力量结构和军队编制体上正向现役部队逐步减少,后备力量逐步增加;士兵逐步减少,军官逐步增加;指挥军官逐步减少,技术军官逐步增加;普通士兵逐步减少,技术士兵逐步增加的方向发展。国防后备力量正成为发达国家国防力量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正为发达国家推进军事变革的重要措施。我军要实现推进信息化强军战备目标,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将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完成我军信息化建设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把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
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国防后备力量,为国家军事斗争准备进行人才储备,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国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可以贴近国防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军事斗争作充分准备。高等院校的教学基础好,有丰富的智力资源,是培养国防力量需要人才的最理想环境,在积极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军推行的依托国民教育优势,培养国防人才的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国防生制度,正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大,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这为我们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军队,将会对军队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对促进地方院校的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也有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军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国民教育,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注入信息化的内容,是现代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信息化国防教育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信息化战争形态条件下现代国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一方面,能够在国家进入战争危机状态下迅速动员起来,投入到战争之中,另一方面,平时这些具有一定国防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国防意识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队,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不言而喻信息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担负起培养符合信息时代素质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国防教育的信息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信息化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成果和应用,推进和实施国防教育信息化,让学生学习和借鉴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成果,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拓展视野,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三、拓展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途径
(一)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正规化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搞好大学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组织和实施者, 如果没有一支坚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国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实行“择优选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即主要从高校国防教育战线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水平的教员中选调, 以他们为教学骨干。另一方面, 对目前的军事课教师进行再教育, 如借肋驻地军校力量举办学习班, 脱产学习等, 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其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加强领导,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督促和激励教师进取, 做到政治上爱护, 思想上帮助, 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以解后顾之忧。同时, 制订出中、长期国防教育教师培养规划, 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教师培训制度,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方式上可以采用在职深造、短期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手段, 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国防信息网,充分利用网络为国防教育服务。
互联网络已成为广大民众接受各种信息及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省军区应当建立本省国防信息网,借助网络平台发挥本省军事教育资源为高校国防教育服务。国防教育信息网可以将优质军事理论课程制作成网络课程形式发布,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驻地部队军事资源和高校优质课程的优势,打破高校各自为战的孤立局,面破解高校寻师无门的难题,还可以使高校之间国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则要主动借助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设国防教育专栏,建立国防教育新的阵地,这对提高国防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利用国防信息专栏开展集信息浏览、图书资料、虚拟网站、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多项内容的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网络化必将成为国防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不但满足了信息化教育所需,而且不需大量的重复投资,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相关设备、资源的规模效应;还可以把国防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引进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把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等信息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为满足学生的课外自习,可以将国防理论课程及相关国防知识加入到高校互联网络系统,录制成网络课程,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共享资源。同时要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国防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选修课、举办讲座相结合,通过选修课、举办讲座的开展,促进国防必修课的进行;在教学实施上,以学校和部队相结合,以学校为主、部队协助,通过军事院校、部队单位的专家帮助,规范和完善国防理论课教学;在授课方法上,以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与对话相结合,使教师的教授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一)对高校国防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高校领导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目标不明确,对有关军事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军事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不深刻,从而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功能在高校的教育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部分高校尚未把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是简单地把军训当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有的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国防教育是军分区、人武部、军事院校的事,国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地方普通高校能简单地搞一点军训,开设一点军事理论课便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全国普通高校都要求开设军事训练课和理论课,但是还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有的高校虽有,却有名无实,只是挂了一个牌而已。部分高校没有专职的军事教师,每年需要开设军事理论课时,都是临时从部队院校聘请教师前来上课,导致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院校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实施,为“教”而“教”,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事实上,高校的国防教育应当与其他课程一道担负起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精神的任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精神境界。
(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信息化知识储备不足
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关键是教师,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一方面要有相当学历,有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懂军事,熟悉理论,军事素质较高,另一方面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能力。但各高等院校从事国防教育的专业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或是军转干部担任,还有一些学校是由人武部的干部直接担任,他们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教师专业素质来说显得理论素质偏低。再加上工作多是兼职,受到知识结构、学习和工作条件的局限,对大学国防教育理论缺乏系统的研究,不能主动适应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信息化对高校国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缺乏积极应对的办法和措施,因而处于被动状况。事实上,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军事教师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动态,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预测信息的前瞻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能自如地把各种信息工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扮演好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领航者的角色。
(三)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内容缺乏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内容缺乏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信息化内容缺乏。各高校使用的国防教育教材内容相对于现代信息战发展趋势而言,尚存在不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战全面影响着现代战争,使军队的体制、作战思想、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作战保障和作战准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而传统的军事理论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部分内容显然不太适应形势的发展,应该对现用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增强有关信息战的新知识、新内容,特别是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等。二是信息化内容教学缺乏体系。对于信息化战争的了解,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喜好,根据时事新闻进行讲授。但这种渠道显然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向学生充分、及时地介绍各种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国防理论、国防学术、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难以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世界武装力量发展方向、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等等。而只有在教学具体内容上广泛涉猎装备、战术、谋略、战法、军事思想、高新科技、新概念武器、国际军事形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等,才能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国防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关心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兴趣。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给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不仅在军事理论,作战理论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国防力量结构和军队编制体上正向现役部队逐步减少,后备力量逐步增加;士兵逐步减少,军官逐步增加;指挥军官逐步减少,技术军官逐步增加;普通士兵逐步减少,技术士兵逐步增加的方向发展。国防后备力量正成为发达国家国防力量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正为发达国家推进军事变革的重要措施。我军要实现推进信息化强军战备目标,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将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完成我军信息化建设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把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
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国防后备力量,为国家军事斗争准备进行人才储备,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国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可以贴近国防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军事斗争作充分准备。高等院校的教学基础好,有丰富的智力资源,是培养国防力量需要人才的最理想环境,在积极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军推行的依托国民教育优势,培养国防人才的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国防生制度,正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大,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这为我们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军队,将会对军队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对促进地方院校的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也有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军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国民教育,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注入信息化的内容,是现代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信息化国防教育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信息化战争形态条件下现代国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一方面,能够在国家进入战争危机状态下迅速动员起来,投入到战争之中,另一方面,平时这些具有一定国防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国防意识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队,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不言而喻信息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担负起培养符合信息时代素质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国防教育的信息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信息化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成果和应用,推进和实施国防教育信息化,让学生学习和借鉴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成果,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拓展视野,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三、拓展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途径
(一)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正规化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搞好大学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组织和实施者, 如果没有一支坚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国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实行“择优选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即主要从高校国防教育战线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水平的教员中选调, 以他们为教学骨干。另一方面, 对目前的军事课教师进行再教育, 如借肋驻地军校力量举办学习班, 脱产学习等, 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其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加强领导,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督促和激励教师进取, 做到政治上爱护, 思想上帮助, 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以解后顾之忧。同时, 制订出中、长期国防教育教师培养规划, 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教师培训制度,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方式上可以采用在职深造、短期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手段, 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国防信息网,充分利用网络为国防教育服务。
互联网络已成为广大民众接受各种信息及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省军区应当建立本省国防信息网,借助网络平台发挥本省军事教育资源为高校国防教育服务。国防教育信息网可以将优质军事理论课程制作成网络课程形式发布,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驻地部队军事资源和高校优质课程的优势,打破高校各自为战的孤立局,面破解高校寻师无门的难题,还可以使高校之间国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则要主动借助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设国防教育专栏,建立国防教育新的阵地,这对提高国防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利用国防信息专栏开展集信息浏览、图书资料、虚拟网站、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多项内容的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网络化必将成为国防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不但满足了信息化教育所需,而且不需大量的重复投资,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相关设备、资源的规模效应;还可以把国防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引进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把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等信息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为满足学生的课外自习,可以将国防理论课程及相关国防知识加入到高校互联网络系统,录制成网络课程,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共享资源。同时要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国防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选修课、举办讲座相结合,通过选修课、举办讲座的开展,促进国防必修课的进行;在教学实施上,以学校和部队相结合,以学校为主、部队协助,通过军事院校、部队单位的专家帮助,规范和完善国防理论课教学;在授课方法上,以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与对话相结合,使教师的教授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