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职责,是学习和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意义尤为重大,特别是要使学校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办学观,努力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办学观
首先,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与竞争,全面审视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继续开创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新局面,要以创新的思路和更切实的举措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要实现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牢牢抓住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深化到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之中,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牢固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质量求生存,学术上水平,特色显优势,创新促发展,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高等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生为本,以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必须依靠师生员工,发展成果由师生员工共享,始终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确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确立“教师是第一人才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特色办学,切实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地方一流大学必须要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武汉科技大学在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和 “立足行业显优势、服务地方求发展”的特色兴校方略,适时转变和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钢铁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长期坚持特色办学,立足冶金行业的优势,保持和发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切实提升学科水平和竞争实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办学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学校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快速发展中,必须统筹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以及当前与长远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必须统筹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管理与服务、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内涵与外延等相互关系,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切实履行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职能,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及养成,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找准办学定位,促进高校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是进一步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我们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武汉科技大学、怎样办好武汉科技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研究现在,规划未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增强忧患意识,形成发展共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加速推进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步伐。
二是着力找准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教育思想陈旧,管理体制僵化,严重束缚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办学经费紧缺,贷款压力巨大,多校区办学造成运行成本负担过重,办学成本太高,直接影响着学校健康发展等等。学校应当着重研究和加大力度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办学理念与定位、办学思路与举措、办学水平与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切实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三是坚持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内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加大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力度,加快重点环节改革和创新步伐,健全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努力在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见到新成效。
四是坚持边学边改,取信于民。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既着眼长远,查找我校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同时又坚持边学边改,不断深化校内改革,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增强办学活力。围绕着当前的几个突出问题,比如针对学校三校合并、六个校区办学、办学成本太高、办学经费紧缺的实际,我们努力做到边学边改,进一步完善了校区建设规划,整合办学资源,制定增收节支的制度,推进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积极解决教职工住房遗留问题,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加快了房改房“两证”办理工作,启动了教职工住房“千套工程”,积极争取在黄家湖新校区周边配套建设教职工住宅,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地推进,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我们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多管齐下,以冶金行业为依托,以就业网为载体,以贫困生就业帮扶为突破口,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举全校之力,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学校出台了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八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开发了“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快速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以实习实训和就业联动,搭建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沟通平台。突出重点,帮扶贫困生就业;加强引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指导、职前指导、创业指导和就业见习指导“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举办就业励志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截止2009年6月底,共有54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提供有效工作岗位15000多个,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超过80%,其中材料与冶金学院等 6个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等10个专业毕业生签约率都在95%以上,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彰显办学特色,建设高水平的地方一流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学校因钢而生,依钢而兴,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五十年的本科教育,尤其是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已成为湖北省属高校的排头兵。2008年5个钢铁冶金相关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 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位,14个一级学科列全国高校前50位。近三年来,学校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深化体制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坚持开放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坚持立足行业显优势,服务地方求发展。学校坚持特色兴校,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先后与武钢、攀钢等20余个大型企业集团签定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武钢联合申报的“鄂西典型高磷赤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为省政府与科技部会商重大项目;参与完成的“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关于攀钢含钛高炉渣提钛尾渣的精炼脱硫剂研究”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学校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成立了“钢铁新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研究中心”、“中国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湖北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全面服务湖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校关于宜昌镁橄榄石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被列为国家“973”科研项目,实现了湖北省属院校该项目零的突破;“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项目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武钢焦化直流水改循环水”研究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项目的科技创新,开辟了企业挖潜降耗增效的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2009年,我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与武钢等联合申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学校以教学工作评估为契机,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注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同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蔚然成风,三年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4项,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等。本科生考研率在22%以上,招生和就业形势很好。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三年来招聘引进20多位楚天学者和教授、200多位博士。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三是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近年来,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学校建设发展步伐,用发展成果凝聚人心,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反腐倡廉体系的制度建设,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和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加大了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增强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和学生会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大学精神的塑造,努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武汉科技大学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周振国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办学观
首先,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与竞争,全面审视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继续开创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新局面,要以创新的思路和更切实的举措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要实现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牢牢抓住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深化到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之中,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牢固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质量求生存,学术上水平,特色显优势,创新促发展,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高等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生为本,以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必须依靠师生员工,发展成果由师生员工共享,始终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确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确立“教师是第一人才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特色办学,切实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地方一流大学必须要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武汉科技大学在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和 “立足行业显优势、服务地方求发展”的特色兴校方略,适时转变和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钢铁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长期坚持特色办学,立足冶金行业的优势,保持和发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切实提升学科水平和竞争实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办学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学校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快速发展中,必须统筹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以及当前与长远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必须统筹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管理与服务、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内涵与外延等相互关系,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切实履行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职能,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及养成,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找准办学定位,促进高校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是进一步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我们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武汉科技大学、怎样办好武汉科技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研究现在,规划未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增强忧患意识,形成发展共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加速推进建设地方一流大学的步伐。
二是着力找准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教育思想陈旧,管理体制僵化,严重束缚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办学经费紧缺,贷款压力巨大,多校区办学造成运行成本负担过重,办学成本太高,直接影响着学校健康发展等等。学校应当着重研究和加大力度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办学理念与定位、办学思路与举措、办学水平与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切实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三是坚持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内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加大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力度,加快重点环节改革和创新步伐,健全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努力在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见到新成效。
四是坚持边学边改,取信于民。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既着眼长远,查找我校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同时又坚持边学边改,不断深化校内改革,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增强办学活力。围绕着当前的几个突出问题,比如针对学校三校合并、六个校区办学、办学成本太高、办学经费紧缺的实际,我们努力做到边学边改,进一步完善了校区建设规划,整合办学资源,制定增收节支的制度,推进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积极解决教职工住房遗留问题,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加快了房改房“两证”办理工作,启动了教职工住房“千套工程”,积极争取在黄家湖新校区周边配套建设教职工住宅,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地推进,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我们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多管齐下,以冶金行业为依托,以就业网为载体,以贫困生就业帮扶为突破口,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举全校之力,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学校出台了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八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开发了“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快速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以实习实训和就业联动,搭建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沟通平台。突出重点,帮扶贫困生就业;加强引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指导、职前指导、创业指导和就业见习指导“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举办就业励志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截止2009年6月底,共有54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提供有效工作岗位15000多个,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超过80%,其中材料与冶金学院等 6个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等10个专业毕业生签约率都在95%以上,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彰显办学特色,建设高水平的地方一流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学校因钢而生,依钢而兴,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五十年的本科教育,尤其是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已成为湖北省属高校的排头兵。2008年5个钢铁冶金相关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 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位,14个一级学科列全国高校前50位。近三年来,学校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深化体制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坚持开放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坚持立足行业显优势,服务地方求发展。学校坚持特色兴校,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先后与武钢、攀钢等20余个大型企业集团签定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武钢联合申报的“鄂西典型高磷赤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为省政府与科技部会商重大项目;参与完成的“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关于攀钢含钛高炉渣提钛尾渣的精炼脱硫剂研究”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学校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成立了“钢铁新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研究中心”、“中国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湖北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全面服务湖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校关于宜昌镁橄榄石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被列为国家“973”科研项目,实现了湖北省属院校该项目零的突破;“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项目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武钢焦化直流水改循环水”研究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项目的科技创新,开辟了企业挖潜降耗增效的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2009年,我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与武钢等联合申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学校以教学工作评估为契机,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注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同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蔚然成风,三年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4项,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等。本科生考研率在22%以上,招生和就业形势很好。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三年来招聘引进20多位楚天学者和教授、200多位博士。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三是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近年来,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学校建设发展步伐,用发展成果凝聚人心,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反腐倡廉体系的制度建设,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和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加大了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增强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和学生会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大学精神的塑造,努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武汉科技大学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周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