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是石油地质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分析了开卷考试原则,指出考题内容必须广泛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对课程中基础理论、实验分析、原理与方法应用的试题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石油有机地球化学 本科课程 开卷考试 考题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40-02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地质)的后续专业相关课程,特别是《石油地质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作为石油地质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在石油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本科课程的内容逐渐增加,除绪论外共包括八个章节的内容,课时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缩减。针对《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课程特点和作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开卷考试的命题原则、考题类型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1 课程任务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研究地质体中生成油气的有机质、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分布,并深入讨论石油与天然气形成、运移、聚集和次生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机理及其在勘探中应用的学科。它是由地质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相互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自19世纪70年代油气有机成因学说得到公认以来,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全面了解沉积有机质的化学组成特征、干酪根的分类标准和演化机理,熟悉油气生成、演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
2 命题原则与要求
考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考试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只有坚持严格的考试环节,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由于不同专业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考试方式上不能生搬硬套。《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为了培养油气勘探本科专业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采用开卷考试的效果相对较好。《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教学大纲内容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础理论、实验分析、方法与原理的实际应用三大部分。开卷考试命题原则既要求全面考核、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洞察能力。在此原则下,对基础理论、实验分析和实际应用考题的要求有所不同。
2.1 基础理论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一共六章,包括沉积有机质的生物来源、形成环境及其埋藏演化作用,到干酪根向烃类转化、石油与天然气形成演化规律。石油和天然气是蕴藏在地下深处的流体矿藏,油气勘探是一项复杂而具有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理论是石油地质专业创新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基础理论的考题必须重视,要涵盖各章节的内容。
2.2 实验与分析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与研究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分析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不仅能够增强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及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验分析是《石油有机地球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20%。实验课程的内容包括“岩石可溶有机质的抽提与族组分分离”、“干酪根制备及其元素分析”、“饱和烃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生油岩热解分析”等。实验课的考试内容要具有综合性,可以包括多项实验的原理、分析流程、实验结果的处理与解释。
2.3 原理与方法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实际应用方面则包括烃源岩残余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烃源岩评价和油气源对比。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复杂性与特殊性,在具体地区的油气勘探虽然可以借用或参考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并有固定模式。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性能力,在实际应用知识的命题时,要具有一定灵活性,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见解。
3 试题方案
3.1 客观性试题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题型的合理布局对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情况,以及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至关重要。闭卷考试的题型一般采用名词解释、选择填空、是非判断、简述题、综述题和计算题等多种类型。对于开卷考试而言,在教材或讲义上能够直接查找答案的考题,如名词解释题和简述题可以尽量减少,或者取消。选择填空和是非判断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评估学生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有效考查方式。这两类考题主要针对《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大题量(一般50 道~60道题)才能涵盖大纲的基本内容,但总分数应该在50分~60分之间(满分为100分)。学生只有在平时通过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大约三分之一的考试时间(总考试时间为2个半小时)内顺利完成。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在不同章节上的安排如表1所示。
3.2 主观性试题
综述题和计算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以检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洞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应该题量少(一般2道~3道),但是分数较高,在40分~50分之间。在计算题中,并非单纯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计算,而是要通过计算结果来分析实际问题。这两类考题内容主要针对烃源岩评价、油气源对比和实验分析部分,考题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综合性。综合性试题的具体内容可以采用实际地区为例,如国内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或一些成熟探区的新层位、新领域。
考题首先简要介绍区域地质背景情况和油气勘探现状、存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有关的问题,如油气源、有机质类型、烃源岩供烃能力等问题,然后提供关键的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的原始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资料、通过计算或观察发现实际资料所隐藏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多种资料,解决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具体途径。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由于实际地区的地质情况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可以充分发挥才智,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
4 开卷考试的配套措施
开卷考试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在考试组织上防止与严格惩处学生作弊、认真负责地批阅试卷保证考试质量以外,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平时课堂考勤。此外,不能让学生把开卷考试误解为“抄书”,因此,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上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即要防止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也要避免考试内容随心所欲,使学生无从适所。
综上所述,《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本科课程开卷考试,必须在试题类型、试题内容上不断完善情况下,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本科课程开卷考试改革,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祝立英.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与管理,2006年10月,64-65.
[2] 卢晓东、郭翠华.关于改革北大本科考试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论坛,1999年第1期.
[3] 蔡文伯.改革考试制度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47-49.
[4] 金谷.注重考试环节、提高教学质量[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21(2):53-54.
[5] 王启军编.油气地球化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8.
[6] 戴鸿鸣,王顺玉,陈义才编.油气勘探地球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0.
[7] 陈义才,沈忠民,罗小平编.石油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关键词】石油有机地球化学 本科课程 开卷考试 考题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40-02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地质)的后续专业相关课程,特别是《石油地质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作为石油地质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在石油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本科课程的内容逐渐增加,除绪论外共包括八个章节的内容,课时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缩减。针对《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课程特点和作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开卷考试的命题原则、考题类型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1 课程任务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研究地质体中生成油气的有机质、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分布,并深入讨论石油与天然气形成、运移、聚集和次生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机理及其在勘探中应用的学科。它是由地质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相互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自19世纪70年代油气有机成因学说得到公认以来,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全面了解沉积有机质的化学组成特征、干酪根的分类标准和演化机理,熟悉油气生成、演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
2 命题原则与要求
考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考试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只有坚持严格的考试环节,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由于不同专业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考试方式上不能生搬硬套。《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为了培养油气勘探本科专业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采用开卷考试的效果相对较好。《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教学大纲内容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础理论、实验分析、方法与原理的实际应用三大部分。开卷考试命题原则既要求全面考核、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洞察能力。在此原则下,对基础理论、实验分析和实际应用考题的要求有所不同。
2.1 基础理论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一共六章,包括沉积有机质的生物来源、形成环境及其埋藏演化作用,到干酪根向烃类转化、石油与天然气形成演化规律。石油和天然气是蕴藏在地下深处的流体矿藏,油气勘探是一项复杂而具有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理论是石油地质专业创新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基础理论的考题必须重视,要涵盖各章节的内容。
2.2 实验与分析
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与研究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分析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不仅能够增强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及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验分析是《石油有机地球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20%。实验课程的内容包括“岩石可溶有机质的抽提与族组分分离”、“干酪根制备及其元素分析”、“饱和烃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生油岩热解分析”等。实验课的考试内容要具有综合性,可以包括多项实验的原理、分析流程、实验结果的处理与解释。
2.3 原理与方法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实际应用方面则包括烃源岩残余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烃源岩评价和油气源对比。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复杂性与特殊性,在具体地区的油气勘探虽然可以借用或参考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并有固定模式。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性能力,在实际应用知识的命题时,要具有一定灵活性,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见解。
3 试题方案
3.1 客观性试题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题型的合理布局对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情况,以及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至关重要。闭卷考试的题型一般采用名词解释、选择填空、是非判断、简述题、综述题和计算题等多种类型。对于开卷考试而言,在教材或讲义上能够直接查找答案的考题,如名词解释题和简述题可以尽量减少,或者取消。选择填空和是非判断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评估学生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有效考查方式。这两类考题主要针对《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大题量(一般50 道~60道题)才能涵盖大纲的基本内容,但总分数应该在50分~60分之间(满分为100分)。学生只有在平时通过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大约三分之一的考试时间(总考试时间为2个半小时)内顺利完成。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在不同章节上的安排如表1所示。
3.2 主观性试题
综述题和计算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以检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洞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应该题量少(一般2道~3道),但是分数较高,在40分~50分之间。在计算题中,并非单纯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计算,而是要通过计算结果来分析实际问题。这两类考题内容主要针对烃源岩评价、油气源对比和实验分析部分,考题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综合性。综合性试题的具体内容可以采用实际地区为例,如国内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或一些成熟探区的新层位、新领域。
考题首先简要介绍区域地质背景情况和油气勘探现状、存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有关的问题,如油气源、有机质类型、烃源岩供烃能力等问题,然后提供关键的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的原始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资料、通过计算或观察发现实际资料所隐藏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多种资料,解决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具体途径。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由于实际地区的地质情况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可以充分发挥才智,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
4 开卷考试的配套措施
开卷考试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在考试组织上防止与严格惩处学生作弊、认真负责地批阅试卷保证考试质量以外,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平时课堂考勤。此外,不能让学生把开卷考试误解为“抄书”,因此,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上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即要防止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也要避免考试内容随心所欲,使学生无从适所。
综上所述,《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本科课程开卷考试,必须在试题类型、试题内容上不断完善情况下,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本科课程开卷考试改革,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祝立英.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与管理,2006年10月,64-65.
[2] 卢晓东、郭翠华.关于改革北大本科考试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论坛,1999年第1期.
[3] 蔡文伯.改革考试制度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47-49.
[4] 金谷.注重考试环节、提高教学质量[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21(2):53-54.
[5] 王启军编.油气地球化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8.
[6] 戴鸿鸣,王顺玉,陈义才编.油气勘探地球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0.
[7] 陈义才,沈忠民,罗小平编.石油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