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建模,在思维中学会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植树问题”时,创设开放问题,以核心模型“只种一端”为抓手,凸显间隔数与棵数的一一对应,进而沟通各模型间内在的变化与联系,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建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原有的解题策略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扩充,整体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数学模型;植树问题;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61-0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践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及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解决植树问题。
  2.经历植树过程并推广到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多种策略,渗透一一对应、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探究、类比、迁移等活动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实践】
  一、谈话:在生活情境中理解“间隔”
  师:在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大有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探讨“植树问题”。我们在种树过程中,是不是这里一棵、那里一棵的随便乱种呢?
  生:不是!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是的,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在数学上有一个专属名词,叫作“间隔”。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种树。
  【设计意图:点题形式的开门见山,拉近数学课堂与生活现实的距离。在生活情境中解读“间隔”,扫除学生的理解障碍,避免学生在下一步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认知偏差。】
  二、探究:在多重体悟中建构模型
  1.自主探究,解决“植树问题”
  出示:学校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打算在小路的一边种树,按照每隔5米种1棵的要求,你觉得可能会种几棵?
  师:要解决“可能会种几棵”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哪几个信息?
  生1:长20米的小路,每隔5米种1棵。
  生2:在小路的一边。
  师:是的。这里的每隔5米种1棵,就是之前我们理解的“间隔长”。请独立思考,并把你的思考方法在本子上用算式或者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凸显“只种一端”
  师: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了几棵树?
  生3:我种了4棵。
  生4:我种了5棵。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方案,分别是4棵和5棵。
  生5:按照每隔5米种1棵的要求,也就是说间隔长是5米,20÷5=4(棵)。
  师:那按照生5的方法来种树,请看大屏幕。
  师:第1个5米种第一棵,第2个5米种第二棵,第3个5米种第三棵,第4个5米种第四棵。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6:我觉得起点还要种1棵,应该是种5棵。
  师:生6说应该是种5棵,生5有什么想法吗?
  生5:问题中说“你觉得可能会种几棵”,那生活中也有可能起点处不种的。
  师:现实生活中,什么时候起点处是不种的?
  生5:有障碍物的时候,假如起点处是教学楼,就没法种了。
  生6:起点处不能种了,这样就只能是种4棵。
  师:像这样,起点或终点处有障碍物的,就把这种植树情况叫作只种一端。只种一端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7:只种一端时,间隔数=棵数。
  师:是的。只种一端时,1个间隔对应着1棵树,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上叫作一一对应。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问题资源,以“可能”引发思维,以“可能”提升思维。以核心模型“只种一端”为抓手,凸显间隔数与棵数的一一对应,为进一步沟通各模型间内在的变化与联系做好孕伏。】
  3. 类比迁移,探究“多元植树”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只种一端”的植树情况,还可以怎样植树?
  生8:我是种5棵的,用线段图表示,就是在前面起点处再种上1棵。
  师:这位同学把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都标出来了,真棒!两端都要种,应该怎样列算式?
  生8:20÷5 1=5(棵)。
  师:20除以5的商再加1,这里的商是指什么?
  生8:商4表示有4个间隔,每个间隔对应一棵树。
  师:是啊!每个间隔都与1棵树对应,4个间隔就对应4棵树,为什么要加1呢?
  生8:因为现在是两端都要种,我们要加上起点或终点处的那1棵,所以一共种5棵。
  师:两端都种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9:两端都种,间隔数 1=棵数。
  生10:如果两端都有障碍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两端不种”?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11:两端不种,就是不但起点的1棵不种,终点的1棵也不种。因此,间隔数-1=棵数,列式是20÷5-1=3(棵)。
  师:看来大家思维大爆发。在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上,每隔5米种1棵树,我们研究出了几种方案?它们又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把三种情况整合在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放在一起让学生辨析,学生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使得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整体建构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深入探究,在变中找关联
  师:对于“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12:我有个疑问,题目中并没有说明这条路是一条笔直的线段,难道这条路不可以是一个封闭图形吗?比如说,围成一个圈。   师:你的思考太有价值了!现实中,这条路完全有可能是一个封闭图形!比如,圆形草坪的外面有一条小路,周长是20米,这时该怎么植树呢?
  生13:20÷5=4(棵),我是通过画图得到的。
  师:在圆形草坪周围植树,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
  生14:间隔数=棵数。只要把圆形草坪外的小路展开,得到一条线段,就很清楚了。
  师:可以看到,起点和终点正好重合了,也就是“只种一端”。
  (课件演示;师生张开双臂模拟)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圆形草坪周围植树,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那么,其他封闭图形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比如,正方形、椭圆形、五边形……
  生15:所有的封闭图形都可以像圆一样,只要断开后拉直,就得到一条线段。而这个断开的点既是线段的起点,也是线段的终点。
  生16:在封闭图形中植树,与在一条线段上只种一端的植树相同,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
  师:对!“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就相当于“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只种一端”。在这里,什么相当于路长?
  生17:周长相当于路长。
  强化板书:
  (1)只種一端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圆柱的高”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要不断地激活与完善它,并据此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关键词]圆柱的高;知识经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46-02  在一次“圆柱的高”(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课堂上,某教师一开始就呈现例1的情境图以及摄影图片:罐头、八宝
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经常思考的课题之一。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例设计  Stop Ⅰ Lead-in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头脑
[摘 要]教师普遍认为“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较难。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总体的数量与所取的份数区别开来,以便暴露学生的错误,从而纠正错误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错误;意义;份数;总数;部分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36-01  部分教师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时,常常刻意不谈总数或者把总数作概数化处理,让
[摘 要]基于数学素养的视角研读教材,应始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起点,梳理教材结构,把握知识本质内涵,读懂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为例,谈多维度研读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研读教材;多维度;位置  常言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然而,对“教什么”的把握,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读教材,仅仅“读” 教材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视角研读教材,应始于
[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亲身经历思考过程,并符合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解题方法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调查、自我思辨,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灵活解题。  [关键词]适合;思维方式;突破;列方程;案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70-02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美术教学的激趣方法。  利用名人名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欣赏课约占总课时量的10%,其中,名人作品约占总课时的3%。这些作品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美轮美奂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他们从生活的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艺术手
平面解析几何在全国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全国高考一般考一道大题和两道小题,共占22分,而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逢年必考。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解题,淡化概念教学,造成学生对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使得这些题目在高考中的得分率普遍不高。  数学本质是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最原始的概念、知识点等,也是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概念是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判
采用体验式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能给学生亲身经历德育的机会,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构建德育认知。当然,为了让德育效果更显著,有必要给德育活动巧设主题,从而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这样一来,不但能准确把握德育重点,而且可以给后期的德育工作指明方向。另外,在建立一系列的体验式主题活动时,还要紧紧围绕着实践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并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当前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条件,教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上的联系。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美术独有的魅力,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素养水平的效果。但现实的情况是,現在的美术教学都只是强调让学生学习绘画的技能,去临摹一些作品,而忽视了美术教育中的生活化,也偏离了教育生活化的主题理念。  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出现的问题  过于强调美术专业性,脱离实际生活  在现代化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数学开放性问题,通过条件、结论、策略等的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灵活性。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 思维 深刻性 全面性 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34  长期以来,由于数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