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验科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并分析检验各环节,同时归纳总结维生素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总计69份质量不合格标本,占比为4.60%。其中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分别有16份、8份、3份和42份,占比分别是1.07%、0.53%、0.20%、2.80%。69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其中6份检验步骤不规范,10份未及时送检,20份采集时间不合理,33份标本被污染。结论 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对检验操作步骤规范的重视,增强检验人员责任心,同时严格控制送检及采集等环节,以此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及真实。
【关键词】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质量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就是标本采集,因此应加强对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视。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主要是为了向医生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以便医生更好的判断、治疗疾病。现阶段,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与标本储存及采集等存在紧密联系,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出影响诊治外,也会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增加[1]。因而,本研究针对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预防对策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抽取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验科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发分别有510份、375份、300份、165份和150份。
1.2 方法
回顾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统计其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然后进一步分析微生物检验各个环节,对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预防对策。
1.3 观察指标
统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同分析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率(%)和x2。
2 结果
2.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
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总计69份质量不合格标本,占比为4.60%。其中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分别有16份、8份、3份和42份,占比分别是1.07%、0.53%、0.20%、2.80%。
2.2 分析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导致因素有很多,包括检验步骤不规范、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不合理和标本被污染等,具体如下表1。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要求检验每个环节都需要按照有关标准进行,以此促进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但是实际操作期间,因为部分认为因素会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从而对医生判断疾病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导致因素有很多,每种类型标本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总计69份质量不合格标本,占比为4.60%。其中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分别有16份、8份、3份和42份,占比分别是1.07%、0.53%、0.20%、2.80%。本文主要针对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及预防对策如下:
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69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其中6份检验步骤不规范,10份未及时送检,20份采集时间不合理,33份标本被污染。①标本被污染。粪便及尿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譬如中段尿液标本,患者没有对外阴清洁便采集尿液标本,导致标本被污染的概率提高。此外,痰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因为咽部细菌进而导致感染,进而改变了标本的性质。②采集时间不合理。机体每日不同时间代谢活跃程度存在差异,所以,若微生物标本未在合理的时间采集标本,则会从一定程度上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此外,针对刚刚服用药物的患者,采集标本过程中,显著影响了标本质量。③未及时送检。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检验标本需要于采集2小时内送至检查,而且需要加强对保存的关注。如果送检时间增加,标本中的致病菌数量会越来越多,进而对标本质量造成显著影响。④检验步骤不规范。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或者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没有根据规范检验步骤进行,导致标本受到污染,最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造成影响[2]。
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预防对策:①标本正确采集并送检。以受检者病史、病情变化、实际用药状况等为依据,对标本最佳采集时间进行选择。同时,标本采集过程中,全面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并对采集量合理控制,采集完标本后,要求在2小时内送至检查,针对送检时间较长的标本,需要再次采集并检查。②对微生物标本检验步骤进行规范。保存微生物检验标本过程中,需要其与其他有菌物品,检验前,全面校正并消毒所有设备,同时对检测内容准确核对,进一步管理和控制检验各个环节。③提升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学习和培训,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定期考核。同时强化检验人员医德教育,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意识到微生物检验对患者的重要作用,以此增强责任心[3]。④强化检验科与其他科室间的联系及沟通,要求检验人员主动为其他医护人员提供帮助,确保运送及采集标本等规范。与此同时,由检验人员负责对各个科室医护人员進行教育,通过口头宣教方法,为其讲解标本采集方法、采集注意事项等,以便其他科室意识到检验质量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采集质量控制意识,从本质上避免标本不合格的发生。此外,分发微生物检验手册,并向各个科室分发,从而提高标本采集能力。⑤建立健全标本接收制度,在出现不合格标本后,立即明确不合格因素,向各个科室退回标本,同时为科室护理人员讲解标本采集步骤,以便及时准确的采集标本,同时根据有关规定运送及保存标本,降低标本不合格发生率[4]。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对检验操作步骤规范的重视,增强检验人员责任心,同时严格控制送检及采集等环节,以此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及真实。
【参考文献】
[1]毛炜, 赖永才, 刘滔,等.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2):1860-1863.
[2]廖晓林.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20):143-146.
[3]黄小玲.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7):134-137.
[4]王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4):241-242.
【关键词】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质量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就是标本采集,因此应加强对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视。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主要是为了向医生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以便医生更好的判断、治疗疾病。现阶段,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与标本储存及采集等存在紧密联系,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出影响诊治外,也会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增加[1]。因而,本研究针对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预防对策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抽取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验科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发分别有510份、375份、300份、165份和150份。
1.2 方法
回顾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统计其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然后进一步分析微生物检验各个环节,对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预防对策。
1.3 观察指标
统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同分析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率(%)和x2。
2 结果
2.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质量不合格的标本
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总计69份质量不合格标本,占比为4.60%。其中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分别有16份、8份、3份和42份,占比分别是1.07%、0.53%、0.20%、2.80%。
2.2 分析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导致因素有很多,包括检验步骤不规范、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不合理和标本被污染等,具体如下表1。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要求检验每个环节都需要按照有关标准进行,以此促进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但是实际操作期间,因为部分认为因素会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从而对医生判断疾病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导致因素有很多,每种类型标本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1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总计69份质量不合格标本,占比为4.60%。其中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分别有16份、8份、3份和42份,占比分别是1.07%、0.53%、0.20%、2.80%。本文主要针对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及预防对策如下:
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69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其中6份检验步骤不规范,10份未及时送检,20份采集时间不合理,33份标本被污染。①标本被污染。粪便及尿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譬如中段尿液标本,患者没有对外阴清洁便采集尿液标本,导致标本被污染的概率提高。此外,痰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因为咽部细菌进而导致感染,进而改变了标本的性质。②采集时间不合理。机体每日不同时间代谢活跃程度存在差异,所以,若微生物标本未在合理的时间采集标本,则会从一定程度上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此外,针对刚刚服用药物的患者,采集标本过程中,显著影响了标本质量。③未及时送检。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检验标本需要于采集2小时内送至检查,而且需要加强对保存的关注。如果送检时间增加,标本中的致病菌数量会越来越多,进而对标本质量造成显著影响。④检验步骤不规范。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或者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没有根据规范检验步骤进行,导致标本受到污染,最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造成影响[2]。
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预防对策:①标本正确采集并送检。以受检者病史、病情变化、实际用药状况等为依据,对标本最佳采集时间进行选择。同时,标本采集过程中,全面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并对采集量合理控制,采集完标本后,要求在2小时内送至检查,针对送检时间较长的标本,需要再次采集并检查。②对微生物标本检验步骤进行规范。保存微生物检验标本过程中,需要其与其他有菌物品,检验前,全面校正并消毒所有设备,同时对检测内容准确核对,进一步管理和控制检验各个环节。③提升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学习和培训,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定期考核。同时强化检验人员医德教育,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意识到微生物检验对患者的重要作用,以此增强责任心[3]。④强化检验科与其他科室间的联系及沟通,要求检验人员主动为其他医护人员提供帮助,确保运送及采集标本等规范。与此同时,由检验人员负责对各个科室医护人员進行教育,通过口头宣教方法,为其讲解标本采集方法、采集注意事项等,以便其他科室意识到检验质量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采集质量控制意识,从本质上避免标本不合格的发生。此外,分发微生物检验手册,并向各个科室分发,从而提高标本采集能力。⑤建立健全标本接收制度,在出现不合格标本后,立即明确不合格因素,向各个科室退回标本,同时为科室护理人员讲解标本采集步骤,以便及时准确的采集标本,同时根据有关规定运送及保存标本,降低标本不合格发生率[4]。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对检验操作步骤规范的重视,增强检验人员责任心,同时严格控制送检及采集等环节,以此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及真实。
【参考文献】
[1]毛炜, 赖永才, 刘滔,等.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2):1860-1863.
[2]廖晓林.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20):143-146.
[3]黄小玲.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7):134-137.
[4]王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