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术素养提升方法的调研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层次发展,美术素养提升方法研究尤为重要。文章把美术素养提升方法分解为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美术实习、教学评价五个方面,以内蒙古地区两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开展了调研分析,以期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美术素养;高职院校;美术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NZJGH2018032)研究成果。
  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相关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目前,在社会对个人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艺术学术化趋向日渐明朗的背景下,美术素养能否得到全面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层次发展,也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重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技能学习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美术素养,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的学习,因此,关于高职院校美术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体现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美术素养提升方法可以分解为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美术实习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一、问卷设计与调研实施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研究,调研问卷以课题组设计的“‘生态式’美术素养提升方法研究”为主题,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共设计题目二十道,这些题目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程内容设置在多元化、融合性方面的认知;二是学生对教学组织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认可度;三是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与理论融通的认可度;四是学生对美术实习的态度与评价;五是学生对教学评价方面的看法。这些题目基本上涵盖了大学生对美术教学方面的态度,尤其是美术教学中关于美术素养提升方法的态度与认知,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对美术素养提升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期待。
  二、基于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课题组对回收的调研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与整理,对问卷中涉及的五大方面的問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下问卷分析选择部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来展开:
  (一)学生对课程内容设置在多元化、融合性方面的认知
  关于课程内容,本问卷设计了一组题目。在问及“你喜欢学习美术吗”时,有19%的学生选择回答“兴趣一般”,38%的学生选择回答“喜欢,很有期待”,30%的学生选择回答“比较喜欢,比较有期待”,13%的学生选择回答“不喜欢,应付学习”。从这一结果来看,68%的学生选择的是喜欢和比较喜欢,对美术课充满兴趣和期待,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作为专业学习基础必修课,美术课能有效提升美术基础造型能力和综合美术素养。
  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的美术课程学习内容单调乏味吗”时,有65%的学生选择“感到有些单调乏味”,12%的学生选择“不单调,感到学习内容充实”,23%的学生选择“单调乏味”。这表明,随着课程内容的开展,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88%的学生逐步发现课程内容有些单调乏味,与之前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形成反差,需要教师认真考虑课程内容如何设置。
  在问及“你喜欢哪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时,有29%的学生选择“传统造型基础训练”,33%的学生选择“欣赏评述”,38%的学生选择“艺术综合表现与探索”。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逐步倾向于选择更加综合、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而不是传统造型学科的学习内容。
  (二)学生对教学组织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认可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应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意识与方法,培养研究与学习的能力。在问及“你对教师‘满堂灌’授课如何评价?”时,有78%的学生选择“感觉挺好,习惯了”,12%的学生选择“不好,提不起学习兴趣”,1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调研结果显示,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组织影响,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被动听课的思维定势,已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可能会比较透彻明了,教师能够完全主导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利用比较充分。但是这种组织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掘受到了影响。
  问及“在美术课堂上,你喜欢老师怎样的教学组织方式?”,有37%的学生选择“老师讲,学生画”,29%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引导,学生自主画画”,34%的学生选择了“师生互动教学”。从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老师引导,学生自主画画”和“师生互动教学”的倾向度有较大提升,反映了学生对教学组织方面革新有一定的期待,期望提高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
  (三)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与理论融通的认可度
  美术学习需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的融通,方能提升美术素养,而不是单纯技能的训练。在问及“你认为美术学习中实践与悟性哪个重要?”时,有26%的学生选择“多画比实践更加重要”,31%的学生选择“悟性更加重要”,43%的学生选择“实践与悟性同样重要,互相促进”。可见,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不仅认识到美术学习需要多画多实践,需要多领悟,也认识到实践与悟性的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学习,而是“技道并重”的一个融通的过程。
  在问及“目前的美术课堂上,老师关于实践与理论融通方面的教学,你认为做到了吗”时,有28%的学生选择“基本做到”,46%的学生选择“没有做到,老师只是向我们传授绘画技术技巧层面的知识”,26%的学生选择“老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在问及“老师理论讲授哪些内容?”时,有54%的学生选择了“绘画原理与方法”,28%的学生选择了“美术专业名词解析或美术史讲述”,18%的学生选择了“艺术感知与思维发掘”。可见,目前美术课程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绘画教学层面,存在着以美术基础造型能力培养与美术理论提升之间在观念、目的和方法上的断裂与缺失所在,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甚至缺失素养提升,没有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通相融。   (四)学生对美术实习的态度与评价
  美术实习外出写生是美术学习的必要方法之一。在问及“你认为参与美术实习、对景写生必要吗?”时,有68%的学生选择“必要”,15%的学生选择“很有必要”,17%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美术实习从实践的角度有助于提高美术素养,丰富了美术学习的内容与过程,从探寻风景的过程中增加艺术体验感,丰富学生的个体情感,提升审美眼光。
  在问及“参与美术实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时,有51%的学生选择“扩展了艺术视野,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提高了艺术认知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29%的学生选择“提高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0%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对景写生的技能技巧,绘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美术实习有助于扩展艺术视野,增长阅历,只有看得多,才能见多识广,只有思考得多,才能有更多心灵收获。
  在问及“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在外出写生中能用到吗”时,有53%的学生选择“能用到部分课堂知识”,27%的学生选择“完全能用到”,20%的学生选择“用不到”。从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美术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并没有完全做到紧密结合,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与缺失,需要进一步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向,考虑让学生把校内学到的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应用做到结合融通。
  (五)学生对教学评价方面的看法
  关于教学评价,在问及“你对目前由教师个人给出成绩的评定方式满意吗?”时,有55%的学生选择“满意”,27%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18%的学生选择“不满意”。说明目前惯用的成绩评定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评价方式可能缺少灵活性,尤其对于艺术评定来说,艺术作品的鲜活性与创新性需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思索与评判,教师单一评价显然是单调不足的,缺少一定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在问及“你更喜欢哪种评价方式?”时,有23%的学生选择“自评”,45%的学生选择“小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32%的学生选择“教师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教学评价方面更倾向于具有开放性、协同性特点的小组互评方式,这让学生具有更多自主探究、思考、评价的空间以及团队合作的机会。
  在问及“你希望考核成绩以哪种方式进行?”时,有39%的学生选择“平时作业成绩”,18%的学生选择“学期末作品成绩”,43%的学生选择“两者结合,同时考虑平时考勤表现等因素”。说明过程性考核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考核过程的动态性、实时性与成长性对于美术学习来说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并且更加公平公正。
  三、基于调研问卷的总结思考
  以上是从调研问卷中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的分析。从调研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学生对美术课是有一定期待的,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较高,因此本课题关于美术素养提升方法的分析研究尤为重要。
  从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美术实习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看,积极探索开放、融合、共生、衍生、互生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态特点的美术素养提升方法更能适应并推动美术基础教学的发展。其中,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该考虑更加综合、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单纯的传统造型学科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模块应体现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和衍生性;在教学组织安排方面,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融通,做到“技道并重”,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思维的相互生成;在美术实习方面,应该多考虑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应用的进一步密切结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协同性特点,使评价考核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赵晶,內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基础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民族人民精神、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书法教育是大学阶段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知识内涵、艺术情感等多方面功能,是一种全方位培育人才的形式。然而,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书法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书法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且。文章从
创意装饰画中综合材料的应用,一改传统装饰画以平涂为主的绘制模式,在材料语言、绘画内容、表现形式上都有了全新的突破。文章总结现代装饰画综合材料运用的启示,分析美术实
摘 要:茶画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如今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从最初的形成阶段再到后来的发展阶段,不仅实现了茶与艺术的融合,而且也为我国现代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文章先对茶画艺术的内容和高校美术教育的具体状况进行阐述,然后针对茶画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茶画艺术;高校;美术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通过构建优势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竞争力综合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福建省服务业
本文就影响3G及LTE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上网速率感知与业务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影响移动公司上网速率的主要原因,包括无线接入、传送网和IDC接入3种因素,并针对性的指出
摘 要: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随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学校推进美术课堂与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注重追求美术文化的多样性,但是教师受本身的专业局限性的限制,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难于配合学校文化建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丰富深化文化意境,形成审美特色,优化与提高课堂文化品质。组建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整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