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称,作为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成果,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必须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此举一出,立即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响。从政府行为的角度讲,是否应该用强制的手段来过滤信息以及是否尊重民意等一些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
民意问题
过滤信息应尊重公民自主选择权,这不仅仅是一个体现民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互联网的中立特性。互联网技术给信息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网络的“无中心化”,它向所有人开放,具有无限的信息源,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使用者也可以是提供者。而且,网络还具有交互性、透明性,使用者可以对自己接受的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和控制。
这些特性突破了过往所有的传播形态,为信息的多样化和言论自由空间的扩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言论自由和信息透明等价值对于社会正义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这个渠道也导致了“泥沙俱下”,色情、暴力等不良有害信息的泛滥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在面对“精华与糟粕”的时候,我们对互联网的监管也需要保持客观谨慎的态度,寻找合理有效的监管界限和方法。
政府在推广绿坝软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强制执行,就涉及到了是否尊重民意这个敏感话题。政府是否进行了有效科学的民意调查和论证?至少在行业内部,并没有得知相关的报道。那么强行地把一款软件植入民众的电脑中,无法不不让人想到“霸王条款”“流氓软件”“强奸民意”等等令人愤怒的词汇……
作为成年人,有权利和能力来分辨信息的合法与非法。作为网络,其魅力在于信息的透明化和自由化。当这两点都被一个叫“绿坝”的软件剥夺的时候,那么网络已经不是网络,而是在电脑上的传统媒体。绿坝霸王式地改变了互联网的一切。
我们暂且不说绿坝本身的性能如何,但从一个软件的本质来说,作为过滤软件应该让消费者自由选择,才能更合理、更民主。否则,简单粗暴的做法只会让绿坝成为“滤霸”。
厂商的无奈
绿坝的强制推广,让计算机厂商哭笑不得。在很多专家的质疑声中,发现绿坝本身就有很多bug,性能也并不稳定。那么,有哪个厂商愿意在自己的产品中埋入一个不确定的“炸弹”呢?
计算机厂商在行政层面上必须遵守工信部的规定,但他们显然也很无奈。首先,这款软件会是产品不稳定的一个因素,在没有进行严格和一定范围的测试下,就公然要求厂商安装,无疑增加了售后维护的成本。那么,因此而造成的计算机的瘫痪或使用异常等问题,更是无法估计。
其次,绿坝的费用谁来承担?相信工信部不会永久免费地提供绿坝,那么,是不是要把绿坝的成本摊派在各厂商的每台电脑中呢?这显然增加了厂商的成本,同时最终也会转嫁给消费者。厂商和消费者若在为一个既影响他们上网体验,又对其系统有潜在威胁的“滤霸”埋单的时候,会情愿吗?
绿坝后的网络
以笔者所在的IT咨询行业而言,绿坝的强制推广引起了我们的反感。政府推广的出发点,是净化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绿坝的先天不足,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华为生产的“串口交换机”就因其中包含“口”和“交”二字而被屏蔽,而迫使在书写产品文档的时候不得不避免被“滤霸”而改成“串嘴交换机”!让人哭笑不得,觉得这样的“滤霸”简直就是扯淡。
绿坝每年的成本是4000多万,那么,工信部是依据什么标准指定的这个费用标准?同时,“滤霸”独大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在扶植一个新的垄断企业?为什么不能让消费者自行选择自己需要的过滤软件?为什么不能引入竞争机制?
其实绿坝本身不值得大家那么关注,而其强制的安装、控制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才是“滤霸”身后的真正问题所在。
面对屏蔽后的网络,我们上网的初衷将会变成什么?
还原真实
网络信息的“滤霸”,无非增加了大家对过滤掉的信息的好奇性。民众需要的是了解真相,而不是经过粉饰的信息。网络的真实和自由,正是大家热衷于它的因素。
如果绿坝不是强制安装,或许会有家长为了管理孩子上网而选择安装。强制安装后的“滤霸”更让人觉得是在受某种蒙蔽。
认识一个事物就要知道其真实一面。把粉饰后的网络呈现给民众,只能是愚弄和欺骗。政府的职能是引导和号召,而不是花费纳税人的钱,来强制地做一件违背常理的事情。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网络的净化靠的是全民意识的整体提高。真正的绿坝是每个人心中对事物的真善美的渴望,这个信息的过滤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只有这样,才是我们寻求绿色网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