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中国古村大会”落户乌镇,现场从500人被迫扩容到700人,来自民间的力量着实惊人。在我看来,公益分为小公益和大公益两类。所谓“小公益”,即以资助为方式的公益。这种公益,在做《中华手工》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多以资助一项具体的民艺或非遗项目为主。而“大公益”则不同,它是用组织的方式、专业的方法,及一定的手段去教授受益者进行自我良性运转的行为。古村保护,正在从“授人以鱼”的小公益转变为“授人以渔”的大公益。
如果说“古村 公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那么个人认为“活化”就是古村最好的公益表现形式。但“活化”绝不是将古村圈起来,让原住民搬出去,然后收高昂门票的方式。“活化”需要几个要素。
1.文化是“活化”的核心。
古村活化的核心命题是让古村“活”起来,而没有人的古村怎么才能活呢?答案就是用“文化”让古村的人回来。在我们的公益组织中,最好形成一个专门的文化研究小组,为要“活化”的古村、古镇寻找文化之根。从祠堂文化、姓氏文化、邻里文化、孝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古镇、古村落寻求定制化方案,找到“活化”的核心。
2.商业是“活化”的驱动力。
古村的活化一定不能缺乏商业,商业是古村、古镇真正活起来的驱动力。如果在家劳作每月可以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又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前往城市去当异客呢?
然而,商业并不是鼓励大家都来当商人开门面做生意,商业的定义应该很广泛,是要让商业的基因在乡村能具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3.手艺是“活化”的灵魂。
我们曾做过一期《民间工艺助推力》的专题,讲述那些生存于村落之间,在一定作用力(设计力量、商业力量)帮助下,获得新生再归属于乡村的案例。这个从国际到国内都有成功的案例。
1)一村一品。泰国是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规模较大、成效较显著的国家。它利用一个村落发展一项手工艺作为切入点,盘活了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泰国旅游。但一村一品到国内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一村一果!村落里承载的不是手工艺,而是各种特色水果、农产品。
2)一针一线。国内其实也有很好的案例,李连杰成立于深圳的壹基金,在四川设立了一针一线发展基金,在汶川大地震的羌地,以当地绣娘为核心生产力量,组织了一大批设计师为绣娘提供专业的符合当下消费潮流的文创产品设计,从而在成都宽窄巷子开出了中国的消费级文创品牌“一针一线”。
3)设计新生。四川、重庆都是竹编基地,但是老篾匠最主要的产品是家庭生活用品,即蒸笼、簸箕等,但这些产品无法进入现代的家庭生活。于是有设计师说:把产品整体缩小到10%,定价可以提升100%。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销量和利润都提升了。为什么呢?因为缩小的产品从原来的功能脱离,具备了“陈设”与“花器”的新功能。
整体上,都说我们的手工艺品被两极化了,高的成了殿堂之物,低的成了生活用品,而恰恰缺失了中间最重要的消费级。如果在古村“活化”的过程中,能将这一级补上,新生的不仅是民艺,也是古村,从而真正完成了用“商业”聚集“人”的“活化”过程。
4.资本是“活化”的助力。
在现代社会,要学会借助资本力量来发挥“活化”的助力。政府搭台、公益助力、企业唱戏,这是必然的三方合作路径。
5.情怀是“活化”的动力。
这是一个最近被说烂掉的词,但参加“古村大会”的大部分人都是有情怀的人,我们需要有一帮这样的情怀者来做这样的乡村实践。
所以要让古村活化,得用“文化”的内涵、“商业”的手法、“手艺”的承载,再借助“资本”的力量,让有“情怀”的人完成真正的古村与古镇的“活化”,从而走上复兴之路。
(摘于“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上的发言)
如果说“古村 公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那么个人认为“活化”就是古村最好的公益表现形式。但“活化”绝不是将古村圈起来,让原住民搬出去,然后收高昂门票的方式。“活化”需要几个要素。
1.文化是“活化”的核心。
古村活化的核心命题是让古村“活”起来,而没有人的古村怎么才能活呢?答案就是用“文化”让古村的人回来。在我们的公益组织中,最好形成一个专门的文化研究小组,为要“活化”的古村、古镇寻找文化之根。从祠堂文化、姓氏文化、邻里文化、孝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古镇、古村落寻求定制化方案,找到“活化”的核心。
2.商业是“活化”的驱动力。
古村的活化一定不能缺乏商业,商业是古村、古镇真正活起来的驱动力。如果在家劳作每月可以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又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前往城市去当异客呢?
然而,商业并不是鼓励大家都来当商人开门面做生意,商业的定义应该很广泛,是要让商业的基因在乡村能具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3.手艺是“活化”的灵魂。
我们曾做过一期《民间工艺助推力》的专题,讲述那些生存于村落之间,在一定作用力(设计力量、商业力量)帮助下,获得新生再归属于乡村的案例。这个从国际到国内都有成功的案例。
1)一村一品。泰国是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规模较大、成效较显著的国家。它利用一个村落发展一项手工艺作为切入点,盘活了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泰国旅游。但一村一品到国内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一村一果!村落里承载的不是手工艺,而是各种特色水果、农产品。
2)一针一线。国内其实也有很好的案例,李连杰成立于深圳的壹基金,在四川设立了一针一线发展基金,在汶川大地震的羌地,以当地绣娘为核心生产力量,组织了一大批设计师为绣娘提供专业的符合当下消费潮流的文创产品设计,从而在成都宽窄巷子开出了中国的消费级文创品牌“一针一线”。
3)设计新生。四川、重庆都是竹编基地,但是老篾匠最主要的产品是家庭生活用品,即蒸笼、簸箕等,但这些产品无法进入现代的家庭生活。于是有设计师说:把产品整体缩小到10%,定价可以提升100%。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销量和利润都提升了。为什么呢?因为缩小的产品从原来的功能脱离,具备了“陈设”与“花器”的新功能。
整体上,都说我们的手工艺品被两极化了,高的成了殿堂之物,低的成了生活用品,而恰恰缺失了中间最重要的消费级。如果在古村“活化”的过程中,能将这一级补上,新生的不仅是民艺,也是古村,从而真正完成了用“商业”聚集“人”的“活化”过程。
4.资本是“活化”的助力。
在现代社会,要学会借助资本力量来发挥“活化”的助力。政府搭台、公益助力、企业唱戏,这是必然的三方合作路径。
5.情怀是“活化”的动力。
这是一个最近被说烂掉的词,但参加“古村大会”的大部分人都是有情怀的人,我们需要有一帮这样的情怀者来做这样的乡村实践。
所以要让古村活化,得用“文化”的内涵、“商业”的手法、“手艺”的承载,再借助“资本”的力量,让有“情怀”的人完成真正的古村与古镇的“活化”,从而走上复兴之路。
(摘于“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