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刚刚工作不足两年,却在年轻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带领学生开展了各种颇有成效的班级活动,且对教师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之谈。他就是在重庆鲁能巴蜀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梁述。对此,他谦逊地表示,这只是一个为人师者的职责所在。但身份迅速换位,重任突然加身,显然这期间,他也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过程,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
热爱,让人变得强大
几乎每一位新老师,在工作伊始,都要经历一个困惑迷茫的阶段,毕竟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情各异且活泼好动的十多岁的学生,而他们的背后又有寄之厚望又要求不一的父母。梁述也不例外。那时,他对初中生在什么阶段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有预见性,总是等到问题产生了,才来解决,也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工作的热情。
梁述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他深信自己从事的是可以“唤醒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职业。
粱述至今还记得,他上中学的时候崇拜的几位才华横溢、神采非凡的老师。他们的人格魅力与谆谆教诲,点燃了他心灵的火花,唤醒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向往,让他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要交择校费方能就读的丑小鸭成为毕业时的A 1优等生。每当想起自己的经历,他就会心生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感慨教育“唤醒一个人的灵魂”的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最终,这种情感影响了他对职业的选择,作为感恩与回馈,他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从事教育事业的愿望。华中师大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教师。
因为热爱,因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即使工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麻烦,他都“来者不拒”。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也感觉到自身的不断成长与强大,并乐在其中。
成长,在磨砺中进行
梁述工作的第一年就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和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没有经验,班级在组建之初的一段日子里出现了不少问题。梁述开始还没意识到其严重性。一次在跟自己的师父一起吃饭的时候,无意间提及,师父提醒他,类似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小矛盾这样的事情,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若事情没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学生的学习肯定会受到干扰,家长也可能会有怨言。痛定思痛,梁述意识到,班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缺乏凝聚力。找到症因,他就开始积极发动学生,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于是,在师生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办起《墨客日报》——记录每一天的点点滴滴;促成了以《三省吾身》为名的日记——每天写一写对自己的反省。除了每个班都有的班名、班徽、班旗、班服等班级文化,他们班还有与众不同的班赋。渐渐地,同学们都以自己的班级文化自豪,人心就凝聚起来了。初二年级时,粱述带领学生们辑录平时师生包括家长写的一些文字内容,编成了班级的第一本书《爱在11班》 。书名中的“爱”字突出了他们班级文化的内涵:“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梁述也认识到班级管理,其实就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管理、人事的管理,是对学生责任心的唤醒。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更加注意,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建立一套老师、学生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语文,以阅读为捷径
对于语文教学,梁述开始也是按照常规的方式上课,且不可避免地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慢慢地内心就产生了困惑:语文该教什么?怎么教?
他发现,学生掌握再多的答题套路、模板、公式,但读不懂文章,最后还是做不了题,得不了分。反而那些平时爱读书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做起题来得分情况也比死记硬背那些所谓的语文知识要好得多。
后来通过外出学习,梁述接触到钱梦龙老师所追求的“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的语文课,其途径很简单,很明确,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这让他豁然开朗。于是,孔子、李清照、老舍、金庸、路遥、胡塞尼等人的一大批永恒的经典作品开始走进他的语文课堂。他相信,经典阅读不仅仅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营养可以丰盈学生们的心灵。
读《论语》,粱述使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读《漱玉词》,他尝试教会孩子们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载不动,许多愁”的巨大反差去感受易安居士那颗孤寂的心;读《人生》,他试着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因为他个人对《论语》的喜爱,七年级上学期他曾花了一周的时间,向学生讲解孔子的生平经历,之后又带领学生每天坚持阅读《论语》,最后读了差不多“半部《论语》”,度过了幸福的“《论语》时光”。让他欣喜的是,这样的阅读,不仅仅提升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且已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一次曾因他的无心食言,一个同学义愤填膺地引用《论语》里面的话质问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件事虽让他也很自责,但同时也心中暗自欣喜。
通过这样的活动,粱述越来越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们缺的不是做题的套路,是对生活、对人生敏锐的感知能力,而抵达的捷径唯有阅读!
这两年来,看到班级在变化,学生在成长,梁述是欣慰的,这至少证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他对自己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多读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二是在某个寒假或暑假,好好总结自己近年来的得失,用文字的方式做一个梳理。而他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定义,始终没变,那就是做一名理想的、纯粹的真正的教育者,用自己的滿心赤诚,唤醒学生的灵魂。
热爱,让人变得强大
几乎每一位新老师,在工作伊始,都要经历一个困惑迷茫的阶段,毕竟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情各异且活泼好动的十多岁的学生,而他们的背后又有寄之厚望又要求不一的父母。梁述也不例外。那时,他对初中生在什么阶段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有预见性,总是等到问题产生了,才来解决,也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工作的热情。
梁述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他深信自己从事的是可以“唤醒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职业。
粱述至今还记得,他上中学的时候崇拜的几位才华横溢、神采非凡的老师。他们的人格魅力与谆谆教诲,点燃了他心灵的火花,唤醒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向往,让他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要交择校费方能就读的丑小鸭成为毕业时的A 1优等生。每当想起自己的经历,他就会心生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感慨教育“唤醒一个人的灵魂”的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最终,这种情感影响了他对职业的选择,作为感恩与回馈,他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从事教育事业的愿望。华中师大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教师。
因为热爱,因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即使工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麻烦,他都“来者不拒”。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也感觉到自身的不断成长与强大,并乐在其中。
成长,在磨砺中进行
梁述工作的第一年就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和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没有经验,班级在组建之初的一段日子里出现了不少问题。梁述开始还没意识到其严重性。一次在跟自己的师父一起吃饭的时候,无意间提及,师父提醒他,类似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小矛盾这样的事情,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若事情没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学生的学习肯定会受到干扰,家长也可能会有怨言。痛定思痛,梁述意识到,班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缺乏凝聚力。找到症因,他就开始积极发动学生,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于是,在师生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办起《墨客日报》——记录每一天的点点滴滴;促成了以《三省吾身》为名的日记——每天写一写对自己的反省。除了每个班都有的班名、班徽、班旗、班服等班级文化,他们班还有与众不同的班赋。渐渐地,同学们都以自己的班级文化自豪,人心就凝聚起来了。初二年级时,粱述带领学生们辑录平时师生包括家长写的一些文字内容,编成了班级的第一本书《爱在11班》 。书名中的“爱”字突出了他们班级文化的内涵:“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梁述也认识到班级管理,其实就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管理、人事的管理,是对学生责任心的唤醒。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更加注意,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建立一套老师、学生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语文,以阅读为捷径
对于语文教学,梁述开始也是按照常规的方式上课,且不可避免地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慢慢地内心就产生了困惑:语文该教什么?怎么教?
他发现,学生掌握再多的答题套路、模板、公式,但读不懂文章,最后还是做不了题,得不了分。反而那些平时爱读书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做起题来得分情况也比死记硬背那些所谓的语文知识要好得多。
后来通过外出学习,梁述接触到钱梦龙老师所追求的“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的语文课,其途径很简单,很明确,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这让他豁然开朗。于是,孔子、李清照、老舍、金庸、路遥、胡塞尼等人的一大批永恒的经典作品开始走进他的语文课堂。他相信,经典阅读不仅仅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营养可以丰盈学生们的心灵。
读《论语》,粱述使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读《漱玉词》,他尝试教会孩子们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载不动,许多愁”的巨大反差去感受易安居士那颗孤寂的心;读《人生》,他试着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因为他个人对《论语》的喜爱,七年级上学期他曾花了一周的时间,向学生讲解孔子的生平经历,之后又带领学生每天坚持阅读《论语》,最后读了差不多“半部《论语》”,度过了幸福的“《论语》时光”。让他欣喜的是,这样的阅读,不仅仅提升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且已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一次曾因他的无心食言,一个同学义愤填膺地引用《论语》里面的话质问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件事虽让他也很自责,但同时也心中暗自欣喜。
通过这样的活动,粱述越来越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们缺的不是做题的套路,是对生活、对人生敏锐的感知能力,而抵达的捷径唯有阅读!
这两年来,看到班级在变化,学生在成长,梁述是欣慰的,这至少证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他对自己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多读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二是在某个寒假或暑假,好好总结自己近年来的得失,用文字的方式做一个梳理。而他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定义,始终没变,那就是做一名理想的、纯粹的真正的教育者,用自己的滿心赤诚,唤醒学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