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积极展开讨论,保持开放的心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艺术潮流。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创新思维 网络
[作者简介]王海青(1974-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及职业教育研究。(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67-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类型,是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使这些要素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构建起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与制度环境,由此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等艺术类职业教育,在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对于艺术产品的企业来说,对于记忆、计算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是更需要员工的创新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业等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局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中设计方案可多样化
与理科专业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中许多的设计过程,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中国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练武的人到一起,哪个更高一筹,是很容易判定的,是有着绝对标准的,两个人比试一下,赢了的自然就是第一。而在文学艺术的范畴,则很难判定,是苏东坡的词更好,还是李清照的词更好?恐怕是难有定论的。是罗丹的雕塑更美,还是齐白石的国画更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工业的造型艺术设计来说,同一件东西的造型,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人们的喜好和审美观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艺术类的职业教育中,基本的造型和色彩理论是一定的,但是每个人的运用方式可能不同,包括学生来自的地区可能不同,有广州的,有内蒙古的,做出的作品可能风格迥异。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作业,我们只是修改其中错误的部分,比如在写实的动画中,正常的奔跑不应一瘸一拐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应该符合基本生理参数等,而对于其他的部分则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有些项目的学习中,不仅答案不是唯一的,题目本身也可以不是唯一的。一个三维奔跑的项目设计学习,题目可以设置为一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奔跑,一个年迈老婆婆的奔跑,一个小学生蹦蹦跳跳的奔跑。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个去实现,并做出人物的特色。这样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独立地思考和创新地塑造形象。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部分学生的抄袭问题。假设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南端的省是哪个,学生甲写上了海南;学生乙不会,但是看到了学生甲写的海南,则也写上海南。这样抄袭发生了,而两个学生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在艺术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于每个学生的造型和动作都各有不同,出现很相似的人物造型和动作的时候,将会被轻易地辨别出来。
二、加强讨论和互动促进每个学生表达出想法
在艺术类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创新和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项目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美国人做过一个研究,就是为什么远程教育教出来的学生不如全日制的学生?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全日制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于学生的提高很有帮助,见下图的对比。
自由的讨论对于学生开阔思路、提高创新的思维是有帮助的,很多好的创意就是在讨论中产生的。作为教师当然鼓励学生直接地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和讨论设计的构思。但对于学生而言,十几、二十岁的学生,其性格不是三五个月轻易能改变的,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在鼓励的同时也多开辟讨论的渠道,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一方面是课堂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另一方面是,在艺术系的服务器上用开源软件建立一个PHP论坛,学生的项目作业完成后,直接发到论坛上,可以互相观摩点评。这样,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当他把自己的项目作品发布在论坛上,又浏览了别人的作品之后,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和其他的学生有了互动。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开发为目标的教育。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框架是新的学习文化的一个方面和新的学习形式的发展。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其职业能力的开发不仅仅是之前职业教育的任务,而且要贯穿到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是目标开放的,并通常不遵循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学习需要新的交际关系和交际形式。其中包括用新的媒介,比如电子邮件系统及其他新的形式,如项目控制及协调组、会谈、新的小组、反思团体等。在职业教育的后期,我们尝试逐渐融入企业内的终身学习的模式,企业内的目标开放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能更加顺利地过渡到职业工作中。
三、培养自我更新不断学习的能力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是一本由汤马斯·佛里曼所撰写的畅销书,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写到:在平坦的世界中你们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这是新时代条件下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的工作都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和外包的挑战,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越快地涌现。职业教育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是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中,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思想在这里并不完全适用。教师应该更多地和学生平等对话,以互相讨论的方式教学,而不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方式。更多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方式的思考。 当学生步入职场,积极主动思考和行动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等待听命行事的学生,往往会很被动。学生在艺术设计的领域中,只有主动地掌握了不断学习的方法在不断的设计和创造中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并不断提升。变平坦的世界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接触更全面的信息、更新鲜的理念、更多一流的学术前沿知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更广的发展平台。学生应抓住世界日趋“变平”的良好契机,怀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发展创新思维,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多元化
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开放的心态,能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流行的新的艺术思想和设计方法。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入新鲜的流行元素,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在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色彩的技能之后,我们以教材为基础,更多增添了流行的电影动画和广告特效,让学生分析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这些素材很多就是学生前一天晚上在电视里面看到的广告或者是电影里面看到的特效。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推动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其中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就是从事这类的工作。有一个学生进入公司的一段时间之内就是在制作三维的鸟的翅膀的扇动和各种飞行的动作;而另一个学生则是制作三维物体碰撞过程中的碎裂和凹陷等特效。所以,在这些流行元素的引入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和好奇心,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和美术指导的沟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需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对于艺术流行元素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在平时看电视广告和网络动画的时候,就经常把这些作为设计项目来分析,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在写意山水一样的意境中,一幅水墨的鱼冲起来变成了飞鸟,飞鸟变成了山川,山川变成了打太极拳的人。这样的创意构思有什么独到之处,技术实现应该怎样去做。在这些课程设计的案例中,流行的设计元素设计思路成了最好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开放的心态,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随时留意周围的各种创意,启发自己的灵感,保持活跃创新的思维。
五、培养文化底蕴促进创新思维
创新就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而艺术创新的动力在于对美的追求,真正的创新在于通过新的事物、新的表现形式,打动人心,启发思考。这需要文化底蕴的培养。宋代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表现只是一个形式,而表达的内涵,是单靠练习动画软件操作技术所不能获得的。需要更多地体验生活和培养文化底蕴。现在流行的国产动画片中,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动画比比皆是。有的制作矮小丑陋的形象作为主角,从形象到语言到动作力求猥琐。还有的动画人物表情木讷,动作呆板,智者加英雄加群众加坏蛋,原地兜兜转,做成低劣长篇肥皂剧。只靠商业运作占有市场,他们成功地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垃圾。这样的现象说明,至少在艺术设计领域,没有文化真可怕。职业教育不代表只要技能不要文化,文化也不是必然和高学历挂钩。比如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就未曾经过任何正规教育。我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课和选修课方面,我们开设了诸如陶艺制作、世界动漫文化精品、电影与文学、明清小说欣赏、美国流行文化、太极拳等多种课程,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和思想的结合。
六、小结
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需要突出艺术的多元化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应重视培养毕业生创新的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思考,只有这样毕业生最后才能应对艺术潮流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职业教育资讯,2008(10).
[3](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创新思维 网络
[作者简介]王海青(1974-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及职业教育研究。(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67-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类型,是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使这些要素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构建起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与制度环境,由此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等艺术类职业教育,在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对于艺术产品的企业来说,对于记忆、计算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是更需要员工的创新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业等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局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中设计方案可多样化
与理科专业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中许多的设计过程,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中国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练武的人到一起,哪个更高一筹,是很容易判定的,是有着绝对标准的,两个人比试一下,赢了的自然就是第一。而在文学艺术的范畴,则很难判定,是苏东坡的词更好,还是李清照的词更好?恐怕是难有定论的。是罗丹的雕塑更美,还是齐白石的国画更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工业的造型艺术设计来说,同一件东西的造型,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人们的喜好和审美观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艺术类的职业教育中,基本的造型和色彩理论是一定的,但是每个人的运用方式可能不同,包括学生来自的地区可能不同,有广州的,有内蒙古的,做出的作品可能风格迥异。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作业,我们只是修改其中错误的部分,比如在写实的动画中,正常的奔跑不应一瘸一拐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应该符合基本生理参数等,而对于其他的部分则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有些项目的学习中,不仅答案不是唯一的,题目本身也可以不是唯一的。一个三维奔跑的项目设计学习,题目可以设置为一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奔跑,一个年迈老婆婆的奔跑,一个小学生蹦蹦跳跳的奔跑。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个去实现,并做出人物的特色。这样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独立地思考和创新地塑造形象。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部分学生的抄袭问题。假设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南端的省是哪个,学生甲写上了海南;学生乙不会,但是看到了学生甲写的海南,则也写上海南。这样抄袭发生了,而两个学生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在艺术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于每个学生的造型和动作都各有不同,出现很相似的人物造型和动作的时候,将会被轻易地辨别出来。
二、加强讨论和互动促进每个学生表达出想法
在艺术类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创新和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项目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美国人做过一个研究,就是为什么远程教育教出来的学生不如全日制的学生?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全日制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于学生的提高很有帮助,见下图的对比。
自由的讨论对于学生开阔思路、提高创新的思维是有帮助的,很多好的创意就是在讨论中产生的。作为教师当然鼓励学生直接地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和讨论设计的构思。但对于学生而言,十几、二十岁的学生,其性格不是三五个月轻易能改变的,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在鼓励的同时也多开辟讨论的渠道,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一方面是课堂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另一方面是,在艺术系的服务器上用开源软件建立一个PHP论坛,学生的项目作业完成后,直接发到论坛上,可以互相观摩点评。这样,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当他把自己的项目作品发布在论坛上,又浏览了别人的作品之后,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和其他的学生有了互动。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开发为目标的教育。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框架是新的学习文化的一个方面和新的学习形式的发展。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其职业能力的开发不仅仅是之前职业教育的任务,而且要贯穿到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是目标开放的,并通常不遵循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学习需要新的交际关系和交际形式。其中包括用新的媒介,比如电子邮件系统及其他新的形式,如项目控制及协调组、会谈、新的小组、反思团体等。在职业教育的后期,我们尝试逐渐融入企业内的终身学习的模式,企业内的目标开放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能更加顺利地过渡到职业工作中。
三、培养自我更新不断学习的能力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是一本由汤马斯·佛里曼所撰写的畅销书,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写到:在平坦的世界中你们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这是新时代条件下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的工作都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和外包的挑战,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越快地涌现。职业教育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是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中,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思想在这里并不完全适用。教师应该更多地和学生平等对话,以互相讨论的方式教学,而不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方式。更多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方式的思考。 当学生步入职场,积极主动思考和行动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等待听命行事的学生,往往会很被动。学生在艺术设计的领域中,只有主动地掌握了不断学习的方法在不断的设计和创造中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并不断提升。变平坦的世界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接触更全面的信息、更新鲜的理念、更多一流的学术前沿知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更广的发展平台。学生应抓住世界日趋“变平”的良好契机,怀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发展创新思维,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多元化
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开放的心态,能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流行的新的艺术思想和设计方法。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入新鲜的流行元素,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在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色彩的技能之后,我们以教材为基础,更多增添了流行的电影动画和广告特效,让学生分析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这些素材很多就是学生前一天晚上在电视里面看到的广告或者是电影里面看到的特效。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推动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其中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就是从事这类的工作。有一个学生进入公司的一段时间之内就是在制作三维的鸟的翅膀的扇动和各种飞行的动作;而另一个学生则是制作三维物体碰撞过程中的碎裂和凹陷等特效。所以,在这些流行元素的引入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和好奇心,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和美术指导的沟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需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对于艺术流行元素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在平时看电视广告和网络动画的时候,就经常把这些作为设计项目来分析,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在写意山水一样的意境中,一幅水墨的鱼冲起来变成了飞鸟,飞鸟变成了山川,山川变成了打太极拳的人。这样的创意构思有什么独到之处,技术实现应该怎样去做。在这些课程设计的案例中,流行的设计元素设计思路成了最好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开放的心态,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随时留意周围的各种创意,启发自己的灵感,保持活跃创新的思维。
五、培养文化底蕴促进创新思维
创新就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而艺术创新的动力在于对美的追求,真正的创新在于通过新的事物、新的表现形式,打动人心,启发思考。这需要文化底蕴的培养。宋代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表现只是一个形式,而表达的内涵,是单靠练习动画软件操作技术所不能获得的。需要更多地体验生活和培养文化底蕴。现在流行的国产动画片中,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动画比比皆是。有的制作矮小丑陋的形象作为主角,从形象到语言到动作力求猥琐。还有的动画人物表情木讷,动作呆板,智者加英雄加群众加坏蛋,原地兜兜转,做成低劣长篇肥皂剧。只靠商业运作占有市场,他们成功地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垃圾。这样的现象说明,至少在艺术设计领域,没有文化真可怕。职业教育不代表只要技能不要文化,文化也不是必然和高学历挂钩。比如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就未曾经过任何正规教育。我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课和选修课方面,我们开设了诸如陶艺制作、世界动漫文化精品、电影与文学、明清小说欣赏、美国流行文化、太极拳等多种课程,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和思想的结合。
六、小结
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需要突出艺术的多元化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应重视培养毕业生创新的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思考,只有这样毕业生最后才能应对艺术潮流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职业教育资讯,2008(10).
[3](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