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能力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培养好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在教与学的路上走得舒心。因此,我们将分别谈谈教师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数学 反思能力 沟通 总结
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这一古代贤人留给我们的道理对我们如今的教学依然有着很深刻的指导意义。正所谓教学相长,因此,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分开。不论教师,或是学生,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思也罔!
一、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来都不是仅仅在讲台上,黑板上讲解课本知识而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更应该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前提是教师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这要求教师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
1.教师反思能力的概念
我国学者吴卫东等人认为,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自身当成意识对象,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过程当成意识对象。教师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实施主动,灵活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检查,对自身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将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节和修改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点是自身控制的能力,对自身进行专业的检查,评判,并且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的能力。它包含三点,一是自身的专业意识,自我的设计意识以及职业能力意识。第二点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把控的能力,如何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把控,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内容,课堂对象,以及如何实施安排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给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反馈,根据反馈内容,不断的调整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
这其中,主要涵盖六点: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和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肢体和非肢体,也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点评,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过程反思。
2.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反思自己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形式,不断进行自我思考的一种策略。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做起,例如,仔细的查看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对学生的思考记在本子上,教学日记更是要随时放在手边,以便随时记下自己的教学想法。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提出了批评,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仔细的观察一下该同学的情绪和行为,如果该同学发生了不好的行为和叛逆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是否考虑到了该同学的自尊心,以此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的调整和修改。使自身的教育理念在能不断的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记下自己的反思结果,用现代教育理念对照分析自己的言行。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3.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的教学习惯以及过程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并且,教学的实践活动是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最好途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途径。教学实践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反省的能力。只有教师在将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他们才能在真实的实践教学中切实感受,感受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课堂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之,若教育理论永远是摆在教案上,不能进行教学实践,那么教师就永远不能将教育理念内化在自身的教学过程当中,自然而然,也就很难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真实的教学实践,有真实存在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基础能力各异,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水平较好学生的回答,如何平衡能力相差过大的两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真实的教学实践才能让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学生的问题中,不断的完善自身,不断的反省自身,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发现教育理念的问题和疏漏,才会让教师不断的进行修改和进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教学实践内容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脱离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真实的。只有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反思结果运用在课堂里,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师才能知道自身的反思成果是否有效,是否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只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才能说明,这反思的过程是科学的,是合理的,如此才能反推教师的反思,不断的激励教师进行再次反思,提升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总之,我们毋庸置疑教师的知识水平,我们更关心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知识。教学过程包含了许多因素,毫无疑问,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环。不管是横向上地多与学生沟通,还是纵向上地多挖掘自己,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教师学会反思。与其说反思是对自身的反省,更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够面对现实中自己不足,并且不断加以改正的勇气。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现实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我们的生活信念和习性进行了否定,它不断的否定我们过去的行为习惯,否定我们的价值观,对于自身成长来说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击。但是,当反思与现实的知识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让教师处在不断的进步中,不断的改善自己不妥的行为,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它使教师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活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坚定的目光。
二、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学习不主动,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和求异、创新的品质。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学生也是背负着挺大的压力。由于教师的职业,我们更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1.反思学习态度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往大了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无论如何,至少他们是家庭的希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督促学生反思最近这阶段是否认真学习,是否虚度光阴,是否对得起家人。不求每天三省吾身,但至少让学生学会在每个阶段反思,客观总结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学会根据反思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善。
2.反思解题的有效性
当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反思,前提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解题和总结。只有不断的经验累积,学生才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反思,不然绞尽脑汁,也只是百思不得其解。例如,需要总结在求解某一类问题时,需要用到某一类方法(如分类讨论)。在中学数学的概念和公式等一系列的基础数学知识里,很多的定理和公式,都是按照不同的分类规则标出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即使遇到了相同的公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的讨论。另外,对于某些数学题,在学生进行解答的时候,条件和结果是不确定的,是有多种可能的,这也需要学生根据题干给出的要求,进行分类讨论。将题干给出的对象,按条件进行分类,会发现不同的情况下,因为条件的增减对结果也会有所影响,将所有的结果计算出来,才能将问题完整的解答出来。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解答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题干因不同情况拆分,最后,再把拆分下得出的结果,进行整体的整合,锻炼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并且,这种做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是这几年中考的重点。分类思想方法实质上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思想方法,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要注意,在分类时,必须按同一标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3.反思思维定势
在解题的时候,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考察。在心理因素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生经常性的会将自己做过的类似的题目,解题的过程原封不动的照搬去解答现在的问题,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最后导致解题错误。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自己反思,通过我们教师的示范、引导,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逐步养成一种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常带领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思路,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 只有让学生学会反思,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考试机器。
总结
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资讯涌向我们。因此对于教学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学会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教,学生可以更好地学,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与此同时,脱离教学过程之后,反思能力在社会这所大学校同样需要。
【参考文献】
[1]卜骥.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N].中国教师报,2003.
[2] 张文峰. 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 才智, 2011(13):138.
[3] 彭群. 浅谈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6):88-90.
[4] 林彩云.反思:浅谈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7):93.
(作者单位:平和县育才中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 反思能力 沟通 总结
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这一古代贤人留给我们的道理对我们如今的教学依然有着很深刻的指导意义。正所谓教学相长,因此,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分开。不论教师,或是学生,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思也罔!
一、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来都不是仅仅在讲台上,黑板上讲解课本知识而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更应该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前提是教师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这要求教师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
1.教师反思能力的概念
我国学者吴卫东等人认为,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自身当成意识对象,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过程当成意识对象。教师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实施主动,灵活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检查,对自身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将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节和修改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点是自身控制的能力,对自身进行专业的检查,评判,并且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的能力。它包含三点,一是自身的专业意识,自我的设计意识以及职业能力意识。第二点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把控的能力,如何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把控,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内容,课堂对象,以及如何实施安排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给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反馈,根据反馈内容,不断的调整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
这其中,主要涵盖六点: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和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肢体和非肢体,也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点评,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过程反思。
2.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反思自己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形式,不断进行自我思考的一种策略。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做起,例如,仔细的查看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对学生的思考记在本子上,教学日记更是要随时放在手边,以便随时记下自己的教学想法。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提出了批评,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仔细的观察一下该同学的情绪和行为,如果该同学发生了不好的行为和叛逆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是否考虑到了该同学的自尊心,以此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的调整和修改。使自身的教育理念在能不断的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记下自己的反思结果,用现代教育理念对照分析自己的言行。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3.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的教学习惯以及过程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并且,教学的实践活动是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最好途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途径。教学实践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反省的能力。只有教师在将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他们才能在真实的实践教学中切实感受,感受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课堂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之,若教育理论永远是摆在教案上,不能进行教学实践,那么教师就永远不能将教育理念内化在自身的教学过程当中,自然而然,也就很难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真实的教学实践,有真实存在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基础能力各异,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水平较好学生的回答,如何平衡能力相差过大的两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真实的教学实践才能让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学生的问题中,不断的完善自身,不断的反省自身,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发现教育理念的问题和疏漏,才会让教师不断的进行修改和进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教学实践内容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脱离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真实的。只有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反思结果运用在课堂里,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师才能知道自身的反思成果是否有效,是否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只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才能说明,这反思的过程是科学的,是合理的,如此才能反推教师的反思,不断的激励教师进行再次反思,提升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总之,我们毋庸置疑教师的知识水平,我们更关心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知识。教学过程包含了许多因素,毫无疑问,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环。不管是横向上地多与学生沟通,还是纵向上地多挖掘自己,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教师学会反思。与其说反思是对自身的反省,更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够面对现实中自己不足,并且不断加以改正的勇气。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现实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我们的生活信念和习性进行了否定,它不断的否定我们过去的行为习惯,否定我们的价值观,对于自身成长来说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击。但是,当反思与现实的知识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让教师处在不断的进步中,不断的改善自己不妥的行为,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它使教师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活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坚定的目光。
二、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学习不主动,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和求异、创新的品质。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学生也是背负着挺大的压力。由于教师的职业,我们更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1.反思学习态度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往大了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无论如何,至少他们是家庭的希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督促学生反思最近这阶段是否认真学习,是否虚度光阴,是否对得起家人。不求每天三省吾身,但至少让学生学会在每个阶段反思,客观总结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学会根据反思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善。
2.反思解题的有效性
当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反思,前提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解题和总结。只有不断的经验累积,学生才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反思,不然绞尽脑汁,也只是百思不得其解。例如,需要总结在求解某一类问题时,需要用到某一类方法(如分类讨论)。在中学数学的概念和公式等一系列的基础数学知识里,很多的定理和公式,都是按照不同的分类规则标出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即使遇到了相同的公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的讨论。另外,对于某些数学题,在学生进行解答的时候,条件和结果是不确定的,是有多种可能的,这也需要学生根据题干给出的要求,进行分类讨论。将题干给出的对象,按条件进行分类,会发现不同的情况下,因为条件的增减对结果也会有所影响,将所有的结果计算出来,才能将问题完整的解答出来。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解答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题干因不同情况拆分,最后,再把拆分下得出的结果,进行整体的整合,锻炼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并且,这种做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是这几年中考的重点。分类思想方法实质上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思想方法,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要注意,在分类时,必须按同一标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3.反思思维定势
在解题的时候,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考察。在心理因素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生经常性的会将自己做过的类似的题目,解题的过程原封不动的照搬去解答现在的问题,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最后导致解题错误。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自己反思,通过我们教师的示范、引导,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逐步养成一种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常带领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思路,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 只有让学生学会反思,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考试机器。
总结
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资讯涌向我们。因此对于教学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学会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教,学生可以更好地学,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与此同时,脱离教学过程之后,反思能力在社会这所大学校同样需要。
【参考文献】
[1]卜骥.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N].中国教师报,2003.
[2] 张文峰. 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 才智, 2011(13):138.
[3] 彭群. 浅谈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6):88-90.
[4] 林彩云.反思:浅谈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7):93.
(作者单位:平和县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