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得到了社会以及老师们的普遍认同,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更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垫脚石,可是由于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受到语文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步履维艰,学生更是缺乏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因此,笔者以激趣力、提问力、连接力和评价力力可以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指导;阅读教学策略;阅读“四力”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学生经历了低年段阅读学习后,基本掌握了出声读、默读等基本阅读方式,随后的语文学习渐渐地离不开阅读,但是学生进入高年级,我们发现了一个令教师为难的现象:学生的教材中文章全是单篇短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总是局限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当阅读整本书的时候,部分学生会出现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半途而废等情况。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固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针对不同阅读阶段巧妙运用“四力”,走出阅读教学困境。
一、运用激趣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本厚厚的书,满篇的文字时,老师放任学生自由阅读,会出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很快便进入阅读状态,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打退堂鼓,“该从何下手?”更是众多阅读后进生的想法。
封面猜测是最简单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一本书送到学生手中,教师可以简单引导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从书的封面猜测故事情节、提出疑问;可以通过关注作者了解作品风格,如果是学生熟识的作者,从作者的作品中猜测即将看的这本书主要内容;甚至这本书获得的荣誉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对《狼王梦》一书进行读前指导时,教师从封面猜测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激趣。以下为《狼王梦》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从封面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我看到了一头狼仰着头站在草原上。
师:看着这幅画面,你对咱们的故事内容有什么疑问吗?
生二:我想知道这头狼就是狼王吗?
生三:为什么是梦?梦实现了吗?
生三:既然是狼王,他身边怎么没有其它狼围绕它,为它做事?
师:你们的问题都很好,把你们的疑问写下来,你们一定会在之后的阅读中找到答案。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作者,你认识他吗?了解他吗?
生四:它(《狼王梦》)的作者是沈石溪,他是有名的动物小说家。
生五:老师说过他虽然是写动物,但是都是折射出人性。
师:是的,从封面我们有太多的疑问了,从作者我们似乎有知道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王梦》,消除你们心中的疑问吧。
封面猜测是读前指导最简单却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对课外书有思考的意识,而这种思考正是阅读整本书的动力。其次,借教师朗读的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阅读兴趣产生最直接的人,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朗读功底,语音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变化都是引起学生对整本书注意的手段。当老师挑选出一段精彩情节都给学生听时,学生的脑海出浮现出故事情节一样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中,学生脑洞大开在“我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的驱动下,捧起手中的书。
最后,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课程标准化的体制中,如何挤出宝贵的时间创设阅读氛围呢?利用教学活动前十分钟。一般这个时间是老师们总结回顾上一节课知识,为今天课做准备。如果在铃声一响,班级学生进入寂静阅读状态,在阅读中学习生字,在阅读中培养理解、分析、推测能力。长此以往阅读薄弱生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学会潜心静读。
二、培养提问力,保持学生长期阅读热情
提问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对书中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提问,在整本书阅读完中或在阅读后,学生能够找出答案。提问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学生阅读长篇小说时出现的疲乏状态,在疑问的阅读状态下保持阅读的热情。
阅读中的提问一般包括即答型问题和思考性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会不断提问。有些答案可以在书中找到即速答型问题;有些答案在故事中不一定找到答案,需要你通过推测、猜想才能得到,即思考型答案。在培养学生提问力时,老师要规范学生的提问。例如,用上经典词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果……会怎么样?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集体提问,集中阅读,写出问题将问题归类;个人提问等。
以下表格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归纳出学生阅读是提问的内容。
三、利用联结力,提高学生阅读量
一本书并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没有阅读能力谈何阅读量。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联结。联结力就是将一本书中的某一点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相似点相连接,以点带面形成学生的阅读网状结构。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中的联结点有多种方式,即相同的题材做联结,相同的作者做联结,相同的体裁做联结,也可以是为这本书做补充资料。五年级下册学生阅读到《城南旧事》,这一本关于林海音童年的故事。童年的故事与学生能产生许多共鸣,关于童年老师可以继续介绍《草房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
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本关于二战时期的故事,单看这本书是绘本,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但是这本绘本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二战是什么?二战给当时受害国家带来了哪些惨痛的经历?人们是怎么评价二战?纳粹党是什么组织?他们对人们都做了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些疑问,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铁丝网上的小花故事内容。
因此,在上阅读指导课时,老师找到一些关于二战纳粹党的非连续文本,绘本中总是提到“天很灰”,为什么天会是灰的?老师立即处世了关于世界第二次大战的新闻报道,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了二战当时社会萧条,人心惶惶。在边阅读绘本,边阅读这些资料二战纳粹党资料,从而了解了故事背景,加深了阅读理解,拓宽了阅读范围。联结是整本书阅读中猎涉面最广的途径之一,在老师不断使用联结力过程中,学生也会学会联结。在今后閱读中学生会模仿老师为自己找来联结到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四、抓好评价力,把好整本书阅读最后一关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较之前有所提高?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外阅读测试(考级)是教师检测学生阅读效果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过于单一枯燥,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测试(考级),拼命记住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常常忽略内化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分析、推测、联想……这些关键能力。因此,好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认知,而不是风风火火走过场。
例如,图书评价。图书评价简称书评,作为教师检查学生阅读后情况的新方式,越来越受到老师、学生的欢迎。利用课堂10-20分钟的时间,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看过的书,交流书中的情节、人物,以及对书中任何内容的看法。从学生热情地介绍中、鲜明的见解中,老师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思考,目标达成的情况等。老师、学生们从不同的书评中,选出星级最高的书评作为鼓励。这样的评价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才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更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原动力。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高年级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唯一的捷径。教师对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更像夜晚大海上的灯塔,指引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质量的广泛阅读。只有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恰当、巧妙地使用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本语文书,在超越课堂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及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琳娜·米勒.书语者[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新星出版社.
[3]阿德利·安吉尔.阅读力[M].接力出版社.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指导;阅读教学策略;阅读“四力”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学生经历了低年段阅读学习后,基本掌握了出声读、默读等基本阅读方式,随后的语文学习渐渐地离不开阅读,但是学生进入高年级,我们发现了一个令教师为难的现象:学生的教材中文章全是单篇短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总是局限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当阅读整本书的时候,部分学生会出现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半途而废等情况。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固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针对不同阅读阶段巧妙运用“四力”,走出阅读教学困境。
一、运用激趣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本厚厚的书,满篇的文字时,老师放任学生自由阅读,会出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很快便进入阅读状态,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打退堂鼓,“该从何下手?”更是众多阅读后进生的想法。
封面猜测是最简单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一本书送到学生手中,教师可以简单引导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从书的封面猜测故事情节、提出疑问;可以通过关注作者了解作品风格,如果是学生熟识的作者,从作者的作品中猜测即将看的这本书主要内容;甚至这本书获得的荣誉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对《狼王梦》一书进行读前指导时,教师从封面猜测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激趣。以下为《狼王梦》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从封面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我看到了一头狼仰着头站在草原上。
师:看着这幅画面,你对咱们的故事内容有什么疑问吗?
生二:我想知道这头狼就是狼王吗?
生三:为什么是梦?梦实现了吗?
生三:既然是狼王,他身边怎么没有其它狼围绕它,为它做事?
师:你们的问题都很好,把你们的疑问写下来,你们一定会在之后的阅读中找到答案。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作者,你认识他吗?了解他吗?
生四:它(《狼王梦》)的作者是沈石溪,他是有名的动物小说家。
生五:老师说过他虽然是写动物,但是都是折射出人性。
师:是的,从封面我们有太多的疑问了,从作者我们似乎有知道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王梦》,消除你们心中的疑问吧。
封面猜测是读前指导最简单却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对课外书有思考的意识,而这种思考正是阅读整本书的动力。其次,借教师朗读的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阅读兴趣产生最直接的人,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朗读功底,语音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变化都是引起学生对整本书注意的手段。当老师挑选出一段精彩情节都给学生听时,学生的脑海出浮现出故事情节一样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中,学生脑洞大开在“我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的驱动下,捧起手中的书。
最后,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课程标准化的体制中,如何挤出宝贵的时间创设阅读氛围呢?利用教学活动前十分钟。一般这个时间是老师们总结回顾上一节课知识,为今天课做准备。如果在铃声一响,班级学生进入寂静阅读状态,在阅读中学习生字,在阅读中培养理解、分析、推测能力。长此以往阅读薄弱生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学会潜心静读。
二、培养提问力,保持学生长期阅读热情
提问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对书中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提问,在整本书阅读完中或在阅读后,学生能够找出答案。提问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学生阅读长篇小说时出现的疲乏状态,在疑问的阅读状态下保持阅读的热情。
阅读中的提问一般包括即答型问题和思考性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会不断提问。有些答案可以在书中找到即速答型问题;有些答案在故事中不一定找到答案,需要你通过推测、猜想才能得到,即思考型答案。在培养学生提问力时,老师要规范学生的提问。例如,用上经典词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果……会怎么样?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集体提问,集中阅读,写出问题将问题归类;个人提问等。
以下表格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归纳出学生阅读是提问的内容。
三、利用联结力,提高学生阅读量
一本书并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没有阅读能力谈何阅读量。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联结。联结力就是将一本书中的某一点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相似点相连接,以点带面形成学生的阅读网状结构。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中的联结点有多种方式,即相同的题材做联结,相同的作者做联结,相同的体裁做联结,也可以是为这本书做补充资料。五年级下册学生阅读到《城南旧事》,这一本关于林海音童年的故事。童年的故事与学生能产生许多共鸣,关于童年老师可以继续介绍《草房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
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本关于二战时期的故事,单看这本书是绘本,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但是这本绘本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二战是什么?二战给当时受害国家带来了哪些惨痛的经历?人们是怎么评价二战?纳粹党是什么组织?他们对人们都做了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些疑问,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铁丝网上的小花故事内容。
因此,在上阅读指导课时,老师找到一些关于二战纳粹党的非连续文本,绘本中总是提到“天很灰”,为什么天会是灰的?老师立即处世了关于世界第二次大战的新闻报道,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了二战当时社会萧条,人心惶惶。在边阅读绘本,边阅读这些资料二战纳粹党资料,从而了解了故事背景,加深了阅读理解,拓宽了阅读范围。联结是整本书阅读中猎涉面最广的途径之一,在老师不断使用联结力过程中,学生也会学会联结。在今后閱读中学生会模仿老师为自己找来联结到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四、抓好评价力,把好整本书阅读最后一关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较之前有所提高?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外阅读测试(考级)是教师检测学生阅读效果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过于单一枯燥,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测试(考级),拼命记住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常常忽略内化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分析、推测、联想……这些关键能力。因此,好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认知,而不是风风火火走过场。
例如,图书评价。图书评价简称书评,作为教师检查学生阅读后情况的新方式,越来越受到老师、学生的欢迎。利用课堂10-20分钟的时间,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看过的书,交流书中的情节、人物,以及对书中任何内容的看法。从学生热情地介绍中、鲜明的见解中,老师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思考,目标达成的情况等。老师、学生们从不同的书评中,选出星级最高的书评作为鼓励。这样的评价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才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更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原动力。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高年级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唯一的捷径。教师对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更像夜晚大海上的灯塔,指引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质量的广泛阅读。只有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恰当、巧妙地使用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本语文书,在超越课堂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及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琳娜·米勒.书语者[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新星出版社.
[3]阿德利·安吉尔.阅读力[M].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