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课堂之灵魂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问是每节课每位教师都会使用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一节校级公开课,分析了教师提出问题的分类和指向,以期了解课堂实际提问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多提创造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提问应面对学生个体或小组,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课堂提问;提问分类;提问指向;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嵇晔,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初中部。
  提问是每节课每位教师都会使用的重要手段。教师或是有意,或是无意,总期望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听课所得,或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但实际效果如何?笔者记录了一节校级公开课“9A 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中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提问类型和指向等情况。
  在整节课中,授课教师共计提出了62个各类问题。
  一、问题的分类
  按照莫利的方法把本节课的问题分为四类:
  1. 事实性问题,这一类问题会要求学生根据事实或者一些记忆来回答问题。本课中一共出现了22个这样的问题,大多比较狭窄,考查学生已学知识和记忆力。
  2. 经验性问题,这一类问题会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分析问题,答案一般是确定的,因此还是属于相对狭窄的问题。本课中一共出现29个这样的问题,如:“What do you like doing when you are free?”学生一般回答“I like watching TV.”即可。
  3. 创造性问题,这一类问题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入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全新的答案,属于开放性问题。 本课中授课教师一共问了9个创造性问题,如:“Why do you like watching chat shows?”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如学生回答说:“I like chat shows because I can see some famous people on the show.”也有学生回答:“I like chat shows because they always encourage me to keep working hard and never to give up.”还有学生给出更加辩证的答案:“Though some chat shows are boring, I still like chat shows because they show me some communication skills.”这些问题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属于比较宽泛的问题,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 评价性问题,这一类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和判断某种观点或事物,也属于开放性问题。如教师问道:“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documentary?”从回答中很能看出学生的能力,有些学生只会回答:“I think it is interesting.”而有的学生则能展开说:“This documentary is amazing. I can not only see beautiful scenes but als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nature.”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要求比较高。
  二、问题的指向
  本课中,教师提出的62个问题,有7个是面向全班,4个面向小组,剩余51个问题均指向学生个体。面向全班的7个问题大多为过渡语,如:“Do you agree with me?”4个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后回答,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但其中不乏浑水摸鱼之辈,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有的甚至用中文讨论。问题指向个体,能够提高问题的针对性,防止滥竽充数,但也发现教师的关注面还是相对狭窄的,过多关注积极举手的学生,而相对忽略部分内向的或比较落后的学生,影响提问机会的均等。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室内的座位排列會在一定程度影响教师对学生的选择,往往教师选择更多的是坐在中间排的学生,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学生较少叫到,或许这是因为视线的原因。
  现实课堂中,很多教师并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课堂的提问,尤其是一些需要时间讨论的开放性问题,但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渐深入,考试导向也已悄然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已经穷途末路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改进课堂提问的方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上真正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肖龙.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方式的改进探析[J].英语教师,2017(13): 142-144.
  [2]龚敏莉.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实证研究[J].英语教师,2019(5):42-46.
  [3]肖晶,俞石明,谢欣欣.中国英语课堂提问语研究:回顾与展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2):109-113.
  [4]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有效英语阅读指导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当的拓展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它能够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拓展阅读;小组合作;高中英语  【作者简介】陆海秋,江苏省沙溪
【摘要】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课堂内外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教师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翻译教学素养,翻译在实践中往往局限在课堂练习或作业布置,未能调动学生对于翻译这样一种文化交际行为的自主能动性,因此限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也阻碍了他们英语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抑制了他们对中西文化对比的深刻理解。因此,大学英语应注重翻译教学的地位,加强翻译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全方位渗
【摘要】高职英语课堂要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有效教学。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介绍,探究了其在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为:课堂任务设置科学合理化,提升教学效益;课堂情境真实生活化,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课堂反馈具体可视化,助力教师反思教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化,实现双边目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有效教学;高职英语课堂  【作者简介】张世静,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一、引言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更是语言三要素之一,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小学英语课程内容,对词汇教学策略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冯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的规划,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于实际教学中应该涉及的词汇内容没有总体把控。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材中
【摘要】在时代的大环境之下,信息技术以其迅猛的姿态一步一步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将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而创新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是信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微视频,便是在此背景下而产生的。本文便依托“泰微课”这一平台从概念、特点和策略这三个方面出发就‘泰微课’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泰微课”;高中英语;概念论述;应用策略  【作者
【摘要】阅读活动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阅读理解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明示——推理交际的推理过程。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关联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何永军,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定西市“
【摘要】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实践运用能力,对于知识往往死记硬背,无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不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导致“哑巴英语”问题出现,使得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的变成了空中楼阁。对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英语人才来说,加强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英语人才;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陈航远,好未来教育科技集团。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知识性授课模式是我国长期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摘要】对于高等院校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增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属于一项重要的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减少学生出现语用失误的次数,教师需要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加强文化导入,让学生掌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与联系,获取到更多的英语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既定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的目标。本文通过说明空乘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对减少语用失误的重要性,分析了英语口语教学中
【摘要】在社会信息化进程推进的背景之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转变,其在教育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MOOC逐渐地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MOOC模式下,全球的教学资源实现高度融合,推动了微课资源库的构建,为教学提供新的资源与平台。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采用MOOC模式可以对全球的英语微课资源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资源库,这对于提升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对此,本文对MOOC背景下高职英语口语教
【摘要】《咬文嚼字》于2018年底发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其中“佛系”一词上榜,令人印象深刻。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认为“佛系”经过广泛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并阐述了“佛系”的由来、分析其模因现象、复制传播方式和动因,期望对“佛系”一词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佛系”;动因  【作者简介】赵彤(1972-),男,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