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逻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一般特征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6298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宗教哲学、社会伦理及论辩术三方面考察了古印度逻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分析了印度逻辑思想的一般特征。笔者认为,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印度逻辑思想在逻辑形式、理论目的及发展层次上具备论辩性、应用性及初等性三大特征,从而解释了印度逻辑思想研究的现状,指明了制约印度逻辑思想的现代发展与传播的原因。
其他文献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是道教内丹西派的创始人。本文首先对他的思想渊源做了简要分析;接着梳理了他的主要内丹思想──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不同阶段的三
的臣道观在肯定君尊臣卑的前提下,以"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为理论中介,摆脱了以荀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对"圣君"的严重依赖,比较重视充分发挥臣子的主观能动性,并认为只有儒士才
本文认为中国的李贽与德国的尼采在同是传统文化的叛逆者方面具有可比性。在艺术产生问题上,李贽认为艺术源于生命的匮乏与需求,是对生命的补偿,尼采则理解为艺术源于生命的丰盈
近几十年来,现代心理学方法论突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特点、新动向。引起现代心理学方法论变革的原因不仅仅是科学整体化趋势下,学科间方法的借用、渗透、融合,更深刻的原
当代哲学面前有一个无法避开的语义逻辑问题:“世界”词项存在着明显的指称关系模糊性和指谓涵义欠确定性。既往绝大多数哲学家几乎都忽视了,“世界”一词的概指状态实际上重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being(希腊文estin,to on),原来投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
50~70年代,中国内地之墨学研究较为沉寂,从80年代初开始,墨学研究恢复正常,90年代进入高潮。学者们首先注意的是《墨经》研究,然后是《墨子》的今译,接着是墨学综论性研究和介绍。90年代以来,学
本文在阐明村民自治与村民委员会(村委会)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搞好村委会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也是依法治村的关键,并以此为基点,论述了村委会的建设与发展,透析了村委会与乡镇
道德国情是指一国之中实际存在的一切与道德有关的社会现象,包含道德社会意识形式、道德社会风尚和国民的风俗习惯,通常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需要。它与道德是两
该文论述了工作记忆和推理之间的关系。首先论述了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的关系,接着阐述了工作记忆各成分和各类推理的关系,最后简单介绍了神经心理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