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南亚傣泰民族的起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傣泰民族(Thai Nationality),在中国称为“傣族”,在其他国家多称作“泰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左右,中国境内有126万左右。本文主要从起源问题、迁徙说和土著说等几方面来对傣泰民族的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傣族;泰族;起源;迁徙
  中图分类号:K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57-01
  一、绪论
  泰族(Thai),又称“傣泰民族”,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泰国境内有泰族人口约4700万,占泰国总人口的75%左右,是泰国的主体民族。傣泰民族是壮侗语民族中的一个分支群体,属于这个群体的民族包括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边疆地区的傣族和分布在越南西北地区的泰族、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东北部地区的阿洪姆人以及这些民族的诸多支系,这些民族或他们的支系多自称“傣”或“泰”,因此,一般都把他们统称为傣泰民族。
  二、起源问题
  泰族起源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悬案。西方学者认为“汉族压迫泰族南迁说”。泰族原先居住在中国,六七千年以来不断受到汉族的压迫,不得不离开故土,逐步向南迁徙,他们先后经过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步迁入中南半岛北部;到了唐代,泰族被迫在大理地区建立了南诏帝国;1世纪中叶,忽必烈平定大理国,泰族被迫大批南下,进入泰国北部,终于在泰北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素可泰王国。
  泰族起源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互为联系的三个问题:一是泰族起源于何地的问题;二是南诏族属问题;三是元代忽必烈平定大理国是否促使泰族大量南迁的问题。西方学者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的观点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的怀疑。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些中国学者就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西方学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近年来泰国学者对泰族起源有几种新观点,一是土著说。认为泰族自古以来就生息在泰国的土地上,此说主要是由泰国学者素·讪威迁根据在泰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骸与现代泰人进行比较后提出来的。二是印度尼西亚起源说,认为泰族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后北上迁入泰国湄南河流域。三是认为泰族很可能来自中国南部,与中国的壮泰语族民族有亲缘关系,迁入泰国后融合当地土著形成了泰国泰族。但有一点泰国学者完全赞同中国学者的观点,那就是泰族不可能是13世纪中期忽必烈平大理国后才进入泰国的,因为在此之前约500年泰族就在泰北建立了兰那王国的前身——清盛国,而他们进入泰北的历史还应该更早。
  三、迁徙说
  严格地说,泰族人在泰国最初建立的国家并不是素可泰。公元8世纪下半叶到公元10世纪,中南半岛北部的泰族为了抗击南高棉人的侵扰,开始建立一些部落联盟性质的小国,较早的是733年建立的以庸那伽为中心的清盛国。10世纪时,清盛一度为高棉人攻占,11世纪时又复兴。13世纪初,始称兰那(意为“百万稻田”)。中国元、明、清时期的史籍给兰那王国一个很有意思的名称——“八百媳妇国”,据说是因国王有800个媳妇,每个媳妇各领1个寨子而得名,引来后人无限遐想。
  13世纪后兰那进入强盛时期,疆域扩大到缅甸东北部景栋地区,兰那芸莱王时,创造了兰那文,制定了“芸莱法典”。兰那王国长期保持独立地位,直到1557年,才被缅甸东吁王朝征服。1775年郑信王将缅军逐出国境后,率军进入清迈。至1804年正式并入泰国版图。
  由于西方学者提出“素可泰是忽必烈平大理国后泰人南迁而建”我们仔细地将素可泰与南诏大理国的建筑,雕塑进行对比,观察结论是二者风格迥异,相互之间并无共同之处。
  建筑:素可泰历经13—15世纪,此时锡兰的小乘佛教传至素可泰,与当地原有的印度婆罗门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泰国地方特色的上座部佛教。因此这里的建筑与艺术都深深烙上了上座部佛教的痕迹。
  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剑川石宝山石窟共有16窟,造像139躯,它以汉传佛教为主要题材,并有浓厚的佛教密宗的内容,这里刻有慈悲的释迦观音等浮屠像,还有内容和形式均与素可泰相去甚远。
  文字:南诏大理国的重要碑铭,如《南诏德化碑》、弥渡铁柱22字铭文,剑川石窟的题记都是汉文。而泰文最古老的字迹,就是素可泰国王坤兰甘亨1292年所立的碑,说明泰文在13世纪以前就产生了。如果素可泰王朝真的是13世纪中叶忽必烈平大理国之后泰族南迁所建立的,那么为什么素可泰王朝不使用汉文而通行泰文呢?
  四、土著说
  为了探索泰族和与之有关系的掸、傣、老族等民族的起源和他们的早期历史,我国一些学者在批判西方版本的“泰族南迁说”的基础上,对泰族和与之有关的民族的起源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从近几十年的研究情况来看,在这些见解中,傣泰民族“土著说”越来越成了在中国学者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江应樑先生在论述与泰掸民族同源的我国傣族的起源时也认为:“傣族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土著住民。”“傣族不仅不是从云南以外的地区迁入,就是在云南境内,也是自来就居住在南部和西南部沿边地带。”
  一般认为,傣族及与之有关的境外掸族、老族、泰族均由古代的“百越”族群演化而来,这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泰语民族的迁徙过程是持续和缓慢的。泰语民族的先民在开始进入今天泰国地区的时候,泰国的大部分领土是孟高棉族的领土。随着迁徙过程的持续,泰人逐渐强大起来,驱逐了当地的孟高棉民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民族。这一过程伴随着同孟高棉民族的斗争。泰国一些早期传说印证了这一点。
  五、小结
  从现在的人口看,在东南亚的傣族有7000万,在我国的壮、傣、布依等操壮侗语言的名字近两千万,这情况表明泰人的迁徙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次多条路线不同时期有大规模的迁徙也有零散的移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另一个原因是,历代的汉人进入这些民族地区有的少数民族融合入汉族中有的迁移他乡,而进去东南亚的泰人由于力量强大,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民族,而在人口上壮大了自己。
  作者简介:
  高翔(1990-),女,傣族,云南普洱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泰国文化。
  李俊(1992-)男,汉族,四川德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亞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泰国文化。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不断进行理论
摘要:学界对于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内涵及提升策略方面任未达成共识,特别是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应用研究还极其缺乏。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内涵及提升策略三方面来进行综述,发现一般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并尝试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核心竞争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
摘要: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在维系我国各民族团结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家积极推广普通话,这对民族团结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中华文化又是由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构成的,语言是文化在交流上的表现,各地的方言多姿多彩。本文以中古庄组声纽演变到普通话,在临沭方言中的发音差异为出发点,以临沭方言的发音和普通话的发音差异在中古时期分化时所依据的条件为主要的切入点。探讨临沭地区方言的变化以及普通话和方言共同发展的前景。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对一个企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师,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已经成为一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使得存在于中国几千年的“民”不可告“官”的观念遭受了重大打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但在老百姓心中“民告官”难的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少年法庭在迎来与众不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一定特殊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建思想政治作成为了各个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更加重要,不但背负着保持国有企业优良形象的义务,更具有帮助推广国家出台相应政策
摘要:本文从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述和两者关系为切入点,接着阐述两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最后提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实现创新性融合的手段。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创新性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58-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账务会计处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计量模式、会计模式弊端日益
本文分析了新疆水资源的现状和造成目前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具体提出了一些关于新疆水资源的治理应采取的措施,为新疆水资源的治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2016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宣传思想工作要在推进垦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