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现状
(1)高校对非学历证书的认识误区。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实践中,高等学校承担着神圣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对非学历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非学历教育只是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内部的行为,与高等教育的主流不适应等等,因而往往只注重学历教育下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建设、科研能力提升,认为只要教育质量上去了,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就实现了普通高校的教育职能。所以,目前在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考务管理中,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内容相对有限,除了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外,基本很少涉猎。实际上,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制定单纯的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业、就业需求,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从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大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渗透不同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受教育者的需要。(2)非学历证书的行政管理条块分割。非学历证书考试是由相对独立的机构主持,依托国家授权、受社会行业组织机构委托,需要按照一定的测评标准,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由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相对较晚,证书管理规范化相对滞后,行业管理仍就沿袭着条块分割的行政管辖体制,导致目前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各自为政,系统内、系统外重复设考的现象突出。这种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直接导致证书使用画地为牢、互不沟通、互不认可,一方面,导致社会考试资源重复浪费;另一方面,使得证书考试管理的发展受到制约。由于证书使用面窄,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少数考试机构搞不正当竞争,通过降低考试质量标准为代价,也损害了非学历证书的质量。
二、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有益补充
(1)在学历教育中渗透非学历教育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凸显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要适应职业发展新特点,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加强专业方向性课程的延伸,强化实践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渗透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考试范畴,将两种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学习效果的角度看,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同时获得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了奠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获取非学历考试证书;另一方面,从考务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学历教育考务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健全,监考人员培训、选拔、考核程序规范,举办大型考试的经验丰富,信誉度高,有效利用高校的学历教育考试资源进行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2)学历教育阶段获取非学历考试证书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与大学学历教育本身并不矛盾,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角度讲,两者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例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某些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不仅不会影响大学阶段的学历教育效果,而且还促进了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基础课和某些大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可否认,这类非学历考试证书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评价和衡量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
三、民办高校推行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实践
2011年春季,我校(原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经过十余年励精图治,终以武昌理工学院的崭新风貌成功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1)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就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目标的定位。2011年,我校先后召开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暨教学方法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哈佛的教学方法,创新地出台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全面修订并审议了《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2010年的方案重视实践课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特长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以下特点:凸显了就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目标的定位;凸显了专业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模块;凸显了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专业方向性)同步推进;凸显了“大教学、大课程、大课堂”观念。(2)学历教育中渗透了非学历教育培训。2007年以来,我校充分利用高校学历教育的课堂免费为大学生提供了非学历教育培训。将核心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挂钩,教材选用注重在满足高等教育教材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有利于职业资格考证的教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证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相互渗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考兴趣,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取得了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还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今年我校机构设置中还新增加了继续教育学院,专门承担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的职能。(3)考试管理规范中有创新。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质量工程的根本,师德是教风之源,考风是学风之魂。我校围绕师德建设狠抓教风建设;围绕考风建设狠抓学风建设,一手抓考试管理过程规范,一手抓考试管理手段创新。2009年以来,我校从监考管理制度入手,到监考员培训,再到监考过程管理,最后到期末考核,层层落实,全校考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修订出台学校《监考员管理办法》等制度;(2)首创制作了“监考流程图”作为考前工作人员培训的依据,监考时发放到每个考场;(3)创新提出学生考前现场宣誓:我校在监考流程中创新加入了考前考生全体起立,由第一监考员领誓、考生宣誓:“严于律己,诚信做人;认真应考,绝不作弊。”这一创新举措曾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4)加强监考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就是要有“始”——依据;有“过程”——现场记录;有“终”——结果考核。我校依据新修订的《监考人员管理办法》和《期末考核管理操作规程》,建立了个人“考试管理档案”,加强了考试现场的管理:记录有现场依据,给当事人知情权、申辩权,有学院处理意见反馈,工作效果与期末业绩考核挂钩,使得考核工作更加透明和公平。为此,我校分管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的负责人还获得了湖北省考试院的表彰,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考务工作者”。2010年,我校作为湖北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年4次大型考试全面实现了“零”舞弊,学校的考风考纪建设工作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我校三年一贯制的坚持了自己首创的“大学生考前宣誓制度”和“考试管理教学档案制度”。以2011年上半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国家自学考试的管理为例,我校将每次考务工作纳入教学过程管理,并将考务工作与全年师德建设挂钩,将考风考纪与学风建设挂钩。年末统一表彰一批师德建设的积极分子,表彰一批考风考纪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
四、民办普通高校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建议
(1)强化“大教育”、“大质量”的教育观念。民办普通高校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的新形式下的时代“弄潮儿”,在自身快速发展时应注重社会效益,树立“大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社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面向不同岗位的人群,开发和承担适合社会各方面需要的各种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拓展学历教育考试的功能,兼容非学历教育考试。民办普通高校只有牢固树立“大质量”观念,时刻注意维护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时候都不以降低考试标准为代价来争生源、谋发展,才能打造学校的社会信誉。(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坚持考场管理和服务并重。在考场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服务的意识,把考生当作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服务的对象。在预防集体舞弊、严防监考老师与考生串通舞弊和手机舞弊的同时,加大优化考场服务的力度,既突出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克服考点选择和考场布置不合理的现象,又提高为考生服务的质量。如简化报考程序,创新报名方式,科学规范阅卷,及时反馈信息等环节都值得深入探讨研究。(3)加大与行业部门的协作,促进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的完善。民办普通高校可以发挥自己企业办学的优势,广纳社会资源,加大与行业部门的协作,及早将用人单位的执业证书要求标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到大学生中宣讲,树立从业证书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作用,扩大证书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促进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打造了民办高校自身的“大教育”品牌效应。
(1)高校对非学历证书的认识误区。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实践中,高等学校承担着神圣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对非学历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非学历教育只是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内部的行为,与高等教育的主流不适应等等,因而往往只注重学历教育下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建设、科研能力提升,认为只要教育质量上去了,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就实现了普通高校的教育职能。所以,目前在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考务管理中,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内容相对有限,除了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外,基本很少涉猎。实际上,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制定单纯的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业、就业需求,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从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大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渗透不同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受教育者的需要。(2)非学历证书的行政管理条块分割。非学历证书考试是由相对独立的机构主持,依托国家授权、受社会行业组织机构委托,需要按照一定的测评标准,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由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相对较晚,证书管理规范化相对滞后,行业管理仍就沿袭着条块分割的行政管辖体制,导致目前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各自为政,系统内、系统外重复设考的现象突出。这种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直接导致证书使用画地为牢、互不沟通、互不认可,一方面,导致社会考试资源重复浪费;另一方面,使得证书考试管理的发展受到制约。由于证书使用面窄,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少数考试机构搞不正当竞争,通过降低考试质量标准为代价,也损害了非学历证书的质量。
二、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有益补充
(1)在学历教育中渗透非学历教育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凸显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要适应职业发展新特点,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加强专业方向性课程的延伸,强化实践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渗透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考试范畴,将两种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学习效果的角度看,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同时获得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了奠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获取非学历考试证书;另一方面,从考务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学历教育考务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健全,监考人员培训、选拔、考核程序规范,举办大型考试的经验丰富,信誉度高,有效利用高校的学历教育考试资源进行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2)学历教育阶段获取非学历考试证书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与大学学历教育本身并不矛盾,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角度讲,两者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例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某些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不仅不会影响大学阶段的学历教育效果,而且还促进了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基础课和某些大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可否认,这类非学历考试证书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评价和衡量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
三、民办高校推行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实践
2011年春季,我校(原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经过十余年励精图治,终以武昌理工学院的崭新风貌成功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1)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就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目标的定位。2011年,我校先后召开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暨教学方法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哈佛的教学方法,创新地出台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全面修订并审议了《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2010年的方案重视实践课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特长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以下特点:凸显了就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目标的定位;凸显了专业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模块;凸显了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专业方向性)同步推进;凸显了“大教学、大课程、大课堂”观念。(2)学历教育中渗透了非学历教育培训。2007年以来,我校充分利用高校学历教育的课堂免费为大学生提供了非学历教育培训。将核心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挂钩,教材选用注重在满足高等教育教材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有利于职业资格考证的教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证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相互渗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考兴趣,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取得了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还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今年我校机构设置中还新增加了继续教育学院,专门承担非学历教育考试管理的职能。(3)考试管理规范中有创新。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质量工程的根本,师德是教风之源,考风是学风之魂。我校围绕师德建设狠抓教风建设;围绕考风建设狠抓学风建设,一手抓考试管理过程规范,一手抓考试管理手段创新。2009年以来,我校从监考管理制度入手,到监考员培训,再到监考过程管理,最后到期末考核,层层落实,全校考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修订出台学校《监考员管理办法》等制度;(2)首创制作了“监考流程图”作为考前工作人员培训的依据,监考时发放到每个考场;(3)创新提出学生考前现场宣誓:我校在监考流程中创新加入了考前考生全体起立,由第一监考员领誓、考生宣誓:“严于律己,诚信做人;认真应考,绝不作弊。”这一创新举措曾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4)加强监考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就是要有“始”——依据;有“过程”——现场记录;有“终”——结果考核。我校依据新修订的《监考人员管理办法》和《期末考核管理操作规程》,建立了个人“考试管理档案”,加强了考试现场的管理:记录有现场依据,给当事人知情权、申辩权,有学院处理意见反馈,工作效果与期末业绩考核挂钩,使得考核工作更加透明和公平。为此,我校分管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的负责人还获得了湖北省考试院的表彰,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考务工作者”。2010年,我校作为湖北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年4次大型考试全面实现了“零”舞弊,学校的考风考纪建设工作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我校三年一贯制的坚持了自己首创的“大学生考前宣誓制度”和“考试管理教学档案制度”。以2011年上半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国家自学考试的管理为例,我校将每次考务工作纳入教学过程管理,并将考务工作与全年师德建设挂钩,将考风考纪与学风建设挂钩。年末统一表彰一批师德建设的积极分子,表彰一批考风考纪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
四、民办普通高校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建议
(1)强化“大教育”、“大质量”的教育观念。民办普通高校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的新形式下的时代“弄潮儿”,在自身快速发展时应注重社会效益,树立“大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社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面向不同岗位的人群,开发和承担适合社会各方面需要的各种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拓展学历教育考试的功能,兼容非学历教育考试。民办普通高校只有牢固树立“大质量”观念,时刻注意维护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时候都不以降低考试标准为代价来争生源、谋发展,才能打造学校的社会信誉。(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坚持考场管理和服务并重。在考场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服务的意识,把考生当作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服务的对象。在预防集体舞弊、严防监考老师与考生串通舞弊和手机舞弊的同时,加大优化考场服务的力度,既突出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克服考点选择和考场布置不合理的现象,又提高为考生服务的质量。如简化报考程序,创新报名方式,科学规范阅卷,及时反馈信息等环节都值得深入探讨研究。(3)加大与行业部门的协作,促进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的完善。民办普通高校可以发挥自己企业办学的优势,广纳社会资源,加大与行业部门的协作,及早将用人单位的执业证书要求标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到大学生中宣讲,树立从业证书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作用,扩大证书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促进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打造了民办高校自身的“大教育”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