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是酸梅汤里的“王老吉”?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12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定位正确、渠道分销成形、品类处于扩张上升期时,多元化的包装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这甚至能胜过大规模的高空广告和促销活动。
  
   2010年夏季,一股“酸溜溜”的味道飘荡在饮料市场上空。九龙斋借北京市场的胜利而顺势南下,打响全国销售战。康师傅酸梅汤则以“传世新饮”之名走出盘踞多年的华北、西北,走向全国。与此同时,统一、今麦郎、天喔茶庄等也知“酸”而进,纷纷推出酸梅汤产品。但从综合实力来看,康师傅和九龙斋无疑是酸梅汤行业内的领导者。
  与王老吉一样,酸梅汤也属于传统饮品,它能否像王老吉一样在饮料界声名鹊起?康师傅和九龙斋,谁将成为酸梅汤里的“王老吉”?
  九龙斋PK康师傅?(一级)
  康师傅从1999年开始运作酸梅汤,多年来一直盘踞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几个区域,直到2010年才开始布局全国市场。
  在2007年九龙斋把酸梅汤当作一个独立的品类操作之前,酸梅汤仅仅是康师傅的一个渠道补充型产品。数据显示,2007年康师傅华北区域(京、津、冀、晋、鲁、蒙六个省市)饮品销售额约20多亿元,酸梅汤销售额约0.5亿元(年度增长率不到1%),约占华北区域的2%,占康师傅全国销售额的比重不足1%。
  九龙斋从2007年在燕京集团的支持下,开始大力推广九龙斋品牌,并成功引入特劳特咨询公司,这成为酸梅汤品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业界开始把目光转向酸梅汤品类,期待另一个“王老吉”的崛起。
  这里,笔者对九龙斋、康师傅酸梅汤2007-2010年间的品类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4年里九龙斋并没有秉持“做大品类”的连贯性,而是在“细分市场”和“教育市场、扩大品类”之间摇摆。而康师傅在2007-2009年间也只是将酸梅汤当作一个新口味的产品进行推广,只是2010年才以“传世新饮”的概念重点运作酸梅汤。
  燕京啤酒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茶饮料销售额仅6000多万(含酸梅汤的销售额),仅占该年全公司销售额的1%。而康师傅在其2009年年报中对酸梅汤这一品类也是只字不提。但据笔者调查,康师傅酸梅汤2009年销售额约为1.2亿元,高于九龙斋2009年的销售业绩。
  由此看出,酸梅汤前两大领军企业在2009年的销售额合计不超过2亿元,加上今麦郎酸梅汤约4000万的销售额(全国排第三),即使再加上几个区域品牌(如广东的黄振龙、上海的天喔),整个酸梅汤品类2009年销售额也未能超过4亿元。
   酸梅汤如何做成大品类?(一级)
  凉茶经过王老吉的运作和推广已经成为一个销量超过可口可乐的大品类,酸梅汤是否有也这样的机会?
  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酸梅汤与凉茶的历史与消费变革(见表2)。
  
  可以看出,酸梅汤与凉茶一样都有上百年的消费历史,而且都经过了从街边小店熬煮到工业化生产、从街边大碗喝到瓶装(罐装)、从区域性消费到全国扩张的相似之路。
  不同的是,酸梅汤从明清时期的皇宫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定位则从“降暑开胃”发展到“解油腻”的诉求。而凉茶则一直延续“降火”这一概念,并被加多宝提炼与大范围传播。从这方面来讲,酸梅汤要想成长为像凉茶一样的大品类,其道路必将比凉茶更曲折。
  从凉茶发展壮大的轨迹来看,小品类要发展为独立的大品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精准定位,满足需求(二级)
  凉茶作为传承百年的传统饮品,在两广地区具有坚实的消费者根基,而“上火”这一概念,在国人心智中也有深厚的认知。王老吉精准地抓住了“预防下火”核心定位,使凉茶与碳酸饮料、茶饮料形成明显区隔,王老吉因此在短时间内成为“防上火”饮料的代名词。
   2.建设根据地市场 (二级)
  对凉茶具有明确心智认可的消费群体主要在华南,王老吉的根据地市场也建立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但从更大意义上讲,根据地市场需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得到更多重视。王老吉先期建立根据地市场,完善凉茶定位,建立自己独特的销售模式,进而组建培训销售队伍,为后期的全国扩张蓄势储能。
  另外,根据地市场也可以引申为根据地渠道,比如王老吉以餐饮渠道起家,进而细化、推及到六大饮料的渠道类型。
   3.领头羊的带动和引导(二级)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头企业实力越大、发展快,则行业发展也会很快;相反,则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
  果醋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没有强势的领头羊来规范、领导品类的发展,所以至今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品类认知,也未能有效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而凉茶行业同样是一个小品类,却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出现了经济实力雄厚的领头企业——王老吉。正是因为王老吉在引导行业标准、扩大品类消费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十分突出,从而使凉茶有机会成长为一个大的独立品类。
  另外一方面,新品类在领头羊企业中的地位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柠檬C饮料对农夫山泉而言是一个新品类、新的销售增长点,而对娃哈哈而言则是一个渠道补充型产品。所以,水溶C100因为其在公司里的重要地位而得到稳健发展,而Hello-C只能昙花一现。
  4.庞大的饮料市场做依托(二级)
  大品类才能造就大市场。同理,也只有大市场才能孕育大品类。
  很难想象,当1995年全国饮料市场仅有200多亿元的规模时,能够出现一个年销售额100多亿的王老吉。而今庞大到2000亿元的饮料市场,给凉茶、酸梅汤等品类的分化并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政府的支持(二级)
  凉茶的发展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将凉茶当作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此外,在凉茶行业标准的制定、“夏枯草”事件、亚运会赞助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看见政府之推手。
   九龙斋的机遇与挑战(一级)
  对比以上分析,尽管康师傅在饮品行业已成为茶饮料和矿物质水的代表品牌,但与娃哈哈一样,目前康师傅已成为一个渠道驱动型而非品牌驱动型企业,缺少最起码的打造酸梅汤品类的动力,酸梅汤注定只是康师傅一个渠道补充型产品。
  相比之下,九龙斋却与王老吉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区域的心智认同、根据地市场(即北京、华北等地)、“解油腻”的定位、北京政府对京味文化的支持等。九龙斋若能进行科学策划和合理运作,将有很大的机会把酸梅汤发展成为市场潜力巨大的大的饮料品类。
  对于九龙斋酸梅汤,现阶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品类发展潜力大(二级)
  1.确立“解油腻”定位,有助于九龙斋成为行业领导者,是酸梅汤品类发展的转折点。(三级)
  一般而言,产品定位与消费需求的相辅相成。2007年,九龙斋提出“解油腻”的定位,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消费需求。精准定位、满足消费需求是促进和加快酸梅汤品类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
  如当年,王老吉曾是盘踞于江南一隅的区域性饮料,虽然在广东等地运作多年,但产品销量始终增长缓慢,无法获得快速突破,后来却通过“预防上火”这一精准定位,使其销量在快速飙升。
  2.后进者加入,缩短了九龙斋市场培育的周期,有助于整个品类的壮大。(三级)
  2010年九龙斋、康师傅酸梅汤都开始了规模性的全国扩张,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企业也十分看好酸梅汤行业的发展,纷纷加入进来,而且都是围绕“解油腻”来进行产品定位的,这将成为帮助酸梅汤品类发展壮大的关键点。如康师傅突出酸梅汤的“酸甜爽口,生津开胃”,今麦郎则直接借用“怕油腻喝酸梅汤”的诉求。
  独木不成林。诸多企业的参战和一致的定位,都有利于扩大酸梅汤品类的影响力,推动品类的整体增长。
   挑战:夯实品类基础(二级)
  1.战略方面,着力打造根据地市场。(三级)
  目前来看,九龙斋仍欠缺牢固的根据地市场,使其对周边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九龙斋不要急于进军全国市场。
  康师傅酸梅汤在华北六省市耕耘多年,消费者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九龙斋应该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将其打造成京味文化的一张名片,立足北京,辐射其他五省市,进而进一步扩大市场。
  2.销售方面,独立运作九龙斋品牌,成立单独考核的销售队伍(三级)
  在品牌运作上,燕京尚未给予九龙斋品牌独立的地位。如在华北市场上,依然存在九龙斋与燕京啤酒共用销售团队和经销商队伍的现象。
  笔者认为,应将九龙斋单独拆分出来,独立运作,组建独立的销售团队和经销商队伍,才能激发其更大的成长动力。
  3.传播方面,以“教育市场、扩大品类规模”为主(三级)
  在酸梅汤独立品类尚未确立之前,九龙斋在品牌传播战略上应继续坚持“解油腻”的品类定位,扩大酸梅汤品类基础并成为该品类的代名词。
  在竞争方面,则注意引导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建立和扩大消费人群,扩大品类的发展规模。但在日常传播中,九龙斋可以突出自己“老北京传承”、“真材实料熬制”等特征,以防御跟进者。
  4.渠道方面,不局限餐饮渠道,多方位覆盖(三级)
  九龙斋是以餐饮渠道为突破口进入市场的,但目前餐饮渠道已经失去了王老吉发家时的进入便利和盈利能力,九龙斋应该跳出餐饮渠道的局限,进行全方面覆盖,或者寻找并建立自己独特的渠道模式。
  5.包装方面,更加多元化(三级)
   当定位正确、渠道分销成形、品类处于扩张上升期时,多元化的包装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这甚至能胜过大规模的高空广告和促销活动。
  但是,目前九龙斋包装过于单一,即400毫升塑料瓶装,价格在4-5元。为了扩大目标消费群体和产品竞争力,九龙斋可以实施多元化包装策略。既可以开发低浓度的500毫升装,直接在根据地市场与康师傅竞争,又可以设计成铁罐装,在餐饮渠道PK王老吉。
   编辑:夏爱静xiaaijing6699@126.com
其他文献
打造一个20亿的企业,不容易;但毁掉一个20亿的企业,很容易。因为,成功需要做对很多事情,而失败只需要做错一件事情。      案例主角:太子奶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太子奶由李途纯1996年创办,销售额一度接近20亿元,2006年从投行摩根、英联、高盛等处获得7亿元注资并寄望海外上市,签下一份高风险的对赌协议,随后走上全国快速扩张和资金链断裂的不归
期刊
营销战略的力量就在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布局未来,而非应对眼前的一城得失。    案例主角:王老吉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曾成功赢得国内罐装饮料销量第一、缔造出红罐王老吉奇迹的加多宝集团,于2010年4月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其投资5000万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的高端饮用水“昆仑山”在全国30多个省市全面上市。  并且,昆仑山矿
期刊
饮料厂商、经销商与终端商作为渠道价值链成员,可以说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开展促销活动,饮料厂商必须重新考虑渠道价值链上成员的价值分配与利益平衡。      案例主角:康师傅  发生时间:2010年2-10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延续往年的促销传统,2010年康师傅的开盖赠饮活动又一次掀起了“再来一瓶”(活动中奖率高达17%)的浪潮,并且做得风生水起。据康师傅饮料外包装有
期刊
现代营销的本质是错层,你没有锚层思维,你永远不知道人家靠什么挣钱。    上个世纪,里斯和特劳特提出了“定位理论”,在营销界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位”是指消费者的心理标杆,“定位”就是确定这一心理标杆,一提到A,马上想到B。例如,一提到“王老吉”,我们就会想到“怕上火”。  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观点——“错层思维”,即错开一个层面往下一层发现事物本质,然后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只有思维“错层”,才
期刊
饮料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只有价值独一无二,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模仿复制,才能脱离红海竞争。    案例主角:众饮料企业  发生时间:2010年4-10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单一口味的饮料,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于是混搭就成了企业吸引消费人群的一个法宝。  一项针对20-30岁年轻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六成的年轻人对混搭饮料感兴趣,这六成人中又有将近九成的年轻
期刊
问题被曝光后,总是陷入“被曝光问题——否认或辩解问题——老百姓恐慌、拒绝购买——权威解决姗姗来迟”的恶性循环中。事实上,不能总让“问题”成为“问题”,而要是想想怎么办!      案例主角:五常市米加工企业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消费者怎么也想不到:市场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
期刊
大米的营销过程,不仅是营销产品,更重要的是营销品牌。      稻米是迄今为止尚未进行过大规模残酷的行业洗牌和重组的少数领域之一,所以市场集中程度低、品牌杂乱、缺乏领军企业,整体还处于“小、散、乱、低”的状态。  在农业发展的趋势中,集中化是必然结果;摆脱市场混乱,也是集中化的一个过程。很多大企业出手大米市场,但几乎都遇
期刊
在现今时代,即使花费高昂费用购买广告板块,如果没有独占性、惟一性、恰到好处的信息传达,仍将淹没在广告的浩瀚信息中,最终出现“大手笔、小作用”的效果。    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白酒品牌,一个曾经与茅台、五粮液并驾齐驱的品牌——曾几何时,酒鬼酒成为文化酒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偏居湖南,虽然贵为不多的上市白酒企业,并背靠中糖,但销售额却是低的可怜,如果单从近4亿的年销售额计算,现在的酒鬼酒连一个二线品牌都
期刊
货币流通规律表明,货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数量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本质上看,此轮农产品涨价就是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反映。      案例主角:大蒜、大豆、生姜、白糖……  发生时间:2010年度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到“姜你军”,再到“糖高宗”,这些调侃意味的新词,把今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疯狂”表露无遗。  蒜你狠:从2009年开始,大蒜
期刊
关注客户触点,为白酒终端营销注入情感,先于竞争对手握住撬动市场的支点和杠杆,建立起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随着情感经济概念的日益完善,体验营销逐渐成为白酒终端营销的突破口。而客户触点管理是体验营销中最为有效的工具。    何为客户触点管理?    客户触点管理就是在一切能给客户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竭尽所能,全面改善与提升客户体验,其目的是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忠诚度,最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