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左手栏,发现用左手栏整理论坛跟帖发言能够得到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就抱着尝试的心态使用了几次。在使用中,我慢慢地体会到了这个简单工具的“不简单”。
初识左手栏——分析他人观点的工具
第一次使用“左手栏”是用来分析论坛中的一段发言。
初次使用时,面对表格左边的空白部分真有些迷惑,不知道这里可以写些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来写才能把空白填满。我一遍又一遍地浏览着表格右边的信息,初步萌生一些自己的体会:使用左手栏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才能从信息中整理出要点,这是处理与分析信息的前提。左手栏像是一位称职的老师,强迫着我思考。通过简单的步骤(浏览信息—分析信息)引导着自己,在信息中发掘观点,在使用中体验思考的乐趣。
再识左手栏——整理资料的工具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经过两三次的使用,从最初的束手无策到略有心得,我开始进一步尝试着用左手栏来分析一些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
在进一步实践中,我对左手栏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开始时感觉左手栏工具类似于语文中概括段落大意、找重点句的阅读方法。慢慢地,我发现二者有区别:概括段落大意、找重点句是从原文中找出重点,主要强调的是发现文字中的观点;使用左手栏不仅能帮助自己整理资料,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还注重发掘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
三识左手栏——提炼自己观点的工具
使用左手栏不仅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分析和整理信息,而且还能帮助自己从信息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随着对左手栏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我在使用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变化。
我在使用左手栏的时候,先将看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写在了表格左边,再针对这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写在了表格的下面。经过第一天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后,记下了自己的几条观点。反复阅读自己的记录,总感到仍有欠缺之处。于是,隔了一天后,我继续深入分析,根据信息和前面的思考,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写出了“我的理解”中的5、6两项。
这次使用与初用左手栏有所不同,表格下面汇集了自己的观点。在不同时间的反复思考过程中,除了以文章中的信息为基础外,还经常参考前几天自己的思考。左手栏不知不觉地引导着自己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在充分理解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观点。在使用中我逐渐发现:工具的外表逐渐简化。按照这样的趋势,以后总会达到省略表格,直接写出结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状态。到那时,左手栏已经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而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表格来强迫自己分步骤思考了。
四识左手栏——无形的信息处理工具
又经过了几次使用,我逐步脱离左手栏工具开始深入地分析一些事情。
信息技术素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需要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信息技术,而在使用中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使用者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技术,提高效率。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
在其他学科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怎么用,如何用,用哪些技术。如何用好则是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所体验,通过体验拥有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面对看到的信息,我按照使用左手栏的次序,先去分析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整理、反思。虽然没有了表格的外形,但是哪个步骤也没有缺少。随着思维习惯的形成,左手栏逐渐淡化表格的外形,但是原来依照左手栏表格思考的过程并不会因为表格的“隐身”而影响其效果。使用工具是为了不用工具,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左手栏的使用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但从我个人的实践体验来看,它又是非常实用的,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的工具。不管是他人的观点,还是学习的有关资料,它都可以帮助我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挖掘更多的信息。使用左手栏的过程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生成自己观点的过程,其间不断训练自己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着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DB/OL].http://www.nrcce.com/nrcce_bbs/viewthread.php?tid=3268
初识左手栏——分析他人观点的工具
第一次使用“左手栏”是用来分析论坛中的一段发言。
初次使用时,面对表格左边的空白部分真有些迷惑,不知道这里可以写些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来写才能把空白填满。我一遍又一遍地浏览着表格右边的信息,初步萌生一些自己的体会:使用左手栏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才能从信息中整理出要点,这是处理与分析信息的前提。左手栏像是一位称职的老师,强迫着我思考。通过简单的步骤(浏览信息—分析信息)引导着自己,在信息中发掘观点,在使用中体验思考的乐趣。
再识左手栏——整理资料的工具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经过两三次的使用,从最初的束手无策到略有心得,我开始进一步尝试着用左手栏来分析一些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
在进一步实践中,我对左手栏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开始时感觉左手栏工具类似于语文中概括段落大意、找重点句的阅读方法。慢慢地,我发现二者有区别:概括段落大意、找重点句是从原文中找出重点,主要强调的是发现文字中的观点;使用左手栏不仅能帮助自己整理资料,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还注重发掘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
三识左手栏——提炼自己观点的工具
使用左手栏不仅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分析和整理信息,而且还能帮助自己从信息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随着对左手栏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我在使用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变化。
我在使用左手栏的时候,先将看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写在了表格左边,再针对这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写在了表格的下面。经过第一天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后,记下了自己的几条观点。反复阅读自己的记录,总感到仍有欠缺之处。于是,隔了一天后,我继续深入分析,根据信息和前面的思考,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写出了“我的理解”中的5、6两项。
这次使用与初用左手栏有所不同,表格下面汇集了自己的观点。在不同时间的反复思考过程中,除了以文章中的信息为基础外,还经常参考前几天自己的思考。左手栏不知不觉地引导着自己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在充分理解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观点。在使用中我逐渐发现:工具的外表逐渐简化。按照这样的趋势,以后总会达到省略表格,直接写出结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状态。到那时,左手栏已经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而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表格来强迫自己分步骤思考了。
四识左手栏——无形的信息处理工具
又经过了几次使用,我逐步脱离左手栏工具开始深入地分析一些事情。
信息技术素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需要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信息技术,而在使用中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使用者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技术,提高效率。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
在其他学科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怎么用,如何用,用哪些技术。如何用好则是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所体验,通过体验拥有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面对看到的信息,我按照使用左手栏的次序,先去分析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整理、反思。虽然没有了表格的外形,但是哪个步骤也没有缺少。随着思维习惯的形成,左手栏逐渐淡化表格的外形,但是原来依照左手栏表格思考的过程并不会因为表格的“隐身”而影响其效果。使用工具是为了不用工具,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左手栏的使用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但从我个人的实践体验来看,它又是非常实用的,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的工具。不管是他人的观点,还是学习的有关资料,它都可以帮助我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挖掘更多的信息。使用左手栏的过程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生成自己观点的过程,其间不断训练自己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着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DB/OL].http://www.nrcce.com/nrcce_bbs/viewthread.php?tid=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