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创伤对高中生抑郁的影响: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

来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中生童年期创伤、压力知觉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识别高中生抑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安徽省滁州市231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女生的压力知觉总分和抑郁总分显著高于男生,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压力知觉总分和抑郁总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学生.②童年期创伤总分与压力知觉总分、抑郁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③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压力知觉在高中生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5.22%.结论:压力知觉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童年期创伤能直接或间接增加高中生患抑郁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对小学生冒险行为的影响.方法:两个实验均采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以低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其中实验1设置有同伴和无同伴的情境,实验2设置同性同伴和异性同伴的情境.结果:两个实验均发现,高年级比低年级冒险行为更多,并且高年级男生冒险行为比女生更多.此外,实验1发现高、低年级均表现出同伴组比无同伴组冒险行为更多,实验2发现高年级表现出异性同伴组比同性同伴组冒险行为更多.结论:小学生冒险行为随年级的增长增多,并伴随出现性别差异,小学生冒险行为的社会助长效应出现较早,而性别助长效应则
目的:由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构成的三重自我心理结构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考察了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参照效价范式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1初步考察中国人的三重自我动机层级.实验2、3旨在分离关系自我的个体身份特征,并探究其对三重自我动机层级可能带来的干扰作用.结果:当关系自我被“家庭关系(母亲和父亲)”表征时,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表现为“个体自我与关系自我平级(自我与不同类型特质词的链接方式相似,积极词链接肯定回答
目的:分析我国消防救援人员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结构.方法:被试为685名经历过职业创伤暴露的消防救援人员,年龄27.5±6.0岁.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的症状分量表进行评估.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4个竞争性模型进行检验.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与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七维混合模型优于其它竞争模型.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采用闯入、回避、负性情感、快感缺失、外化行为、焦虑性唤起和痛苦性唤起等7个症状簇能更好地解释与组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结构.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希望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建构理论模型并搜集行为样例,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结果,并参考国外不同生活侧面希望感量表及希望理论模型,编制适合中国传统的儿童青少年希望感初始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2474名儿童青少年进行测量,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对554名儿童青少年进行测试,计算其与现有儿童青少年希望感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问卷共35个条目,包括学习希望感、家庭希望感、人际希望感、社会希望感四个因子.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RMS
目的:本土化修订贝克策略量表(Baker Strategy Questionnaire,BSQ),并在中学生群体中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方法:共招募930名中学生(男生470人,女生460人)施测,初始测试后间隔两周,选取95名被试进行重测.结果:父母离间行为量表各项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0.617-0.930.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父母离间行为量表的单因素结构(x2/df=2.115,RMSEA=0.038,GFI=0.933,CFI=0.942,NFI=0.887,IFI=0.889,TL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脊柱骨折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总结2008-2019年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延误诊断的患者,分析骨折特点及延误诊断原因.[结果] 2008-2019年,本科收治脊柱疾患患者共63573例,其中最终确诊脊柱骨折3363例,占5.29%.脊柱骨折的3363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AS 166例,占4.94%.最终确诊为AS脊柱骨折的157例患者中,误诊7例,占4.67%,其中,在外院误诊3例,占1.91%,在本院初诊误诊4
目的:考察父母性取向支持、归因方式在男同性恋大学生内化同性恋嫌恶与焦虑间的多重中介机制.方法:选取313名男同性恋大学生,使用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父母性取向支持量表、归因方式量表、焦虑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男同性恋大学生内化同性恋嫌恶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性取向支持在内化同性恋嫌恶与焦虑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父母性取向支持与归因方式在内化同性恋嫌恶与焦虑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结论:增强父母的性取向支持和改善自身的归因方式,是缓解高内化同性恋嫌恶男同性恋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有效措施.
目的:初步检验情绪特异性共情问卷(Emotion Specific Empathy Questionnaire,ESEQ)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在369名大学生中,测量中文版ESEQ、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人际综合诊断量表(IRAS),间隔4周后重测ESEQ.结果:多质多法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中文版ESEQ与原英文版ESEQ的拟合结果一致,即ESEQ可评估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特质,每种特质包含生气、厌恶、恐惧、高兴、悲伤和惊奇六种情绪,总量表拟合指数为:CFA=0.99,T
目的:探索母亲抑郁如何在生活中影响其子女的日常情绪.方法:采用日记法,对169名6~8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连续11天的调查,收集了1690份个体内数据,考察母亲抑郁如何通过其日常情绪影响儿童日常情绪.结果:多水平分析发现,母亲抑郁水平可显著预测母亲自身的日常情绪;母亲日常情绪在母亲抑郁与儿童日常情绪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抑郁会通过其日常情绪间接影响儿童日常情绪.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行为、犯罪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了解精神病态者的功能缺陷与成因对预防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等非常重要.既往有研究者针对精神病态的成因分别提出了情感缺陷理论及注意缺陷理论.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研究者从系统的角度针对精神病态的功能缺陷提出了整合的观点,以弥补既往理论只能解释某一方面功能缺陷的不足.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整合受损理论.本文将逐一梳理以上关于精神病态功能缺陷的理论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的研究证据提出未来的理论研究方向,从而为制定更好的针对精神病态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