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效率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数学的普及性、应用性,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出发点。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拓展应用空间,教师应该下大力气。作者认为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必须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上得到提升。本文旨在从有效解析教材、灵活整合教材体系、精化教学流程、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等方面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体系 教学流程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门技能,能把它作为一种解题工具来应用。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新课标的施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为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一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做了如下探讨。
  一、有效解析教材、灵活地整合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介质,是学生学习、接触数学的第一手材料,教材的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应用程度。教材的解读取决于教师的引领和钻研。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传递给学生是课堂效率的一种体现方式。解析教材成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之一。如何解读教材呢?关键是要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教师要能够依据数学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重构和驾驭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不是简单地向学生重现教材内容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的加工、开发与重构。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接触教材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用能力。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我曾听过一节“垂直”的课,讲课的老师直接从书中主题图引出了课题,然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垂直、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作垂直。最后以书中设计的练习插图来巩固对垂直的认识。整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得到落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有机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没有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的,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如果这位老师把书中的插图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垂直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地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岂不是更妙吗?
  二、精化教学流程、循序渐进。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首先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分析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或相关问题先进行适当的思考、分析和思辨,注重在做的过程中进行认知体验,以便在交流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促使学生对新认知结构的形成和认知策略的完善。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是简单地重视教材知识,而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的是这种具有生命活力的个性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师要能够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地展示和表达知识。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1.心中要有教学目标。
  目标决定着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所要讲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吃透教学目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落实新课标要求,更好地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围绕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2.适当使用多媒体。
  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不感到枯燥,这样学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特点,适时地通过幻灯片投影演示、录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学习几何、函数知识,解答一些探索性试题时应用多媒体,更会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事物中发现抽象几何的奥秘。
  “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在教学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从而理解图形的组成,找到解题的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而且有些课件根本与教学内容无关。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只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它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3.处理好预习与课堂实际教学的关系。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习,又要注重课堂实际教学。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光有教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要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学习的内容看不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巩固练习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四是说出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在执教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首先,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三、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再生长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中的简单模仿和初步掌握是老师给予的,而更高层次的本质理解和自觉运用则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要使学生达到自觉的境界,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有智慧地学习,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
  1.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培养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不搞“一刀切”“一锅粥”,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究过程;同时,教师要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对数学素材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2.数学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张奠宙说:“现在的数学课,往往是前半段课很热闹,学生展示问题,合作探究,但是对探究出的东西教师没能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领悟与反思。不能让学生‘悟出’一些高层次的东西,这样下来,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知识,这不是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育不能只关注知识表面化的力量,不求学生的本质理解;只纠缠学术规范,不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只关注“好胜心”,不关注“好奇心”;注重标准答案学“答”,而不是学“问”。数学教学要向“以学习为中心”转移,我们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因材循导、自觉体悟,唤醒、激励学生释放出本质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成长。“适合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教学要遵照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所组成的逻辑链生长的规律;要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关注“问题意识”的形成;让学生经历尝试和探索过程,在做中感悟,增强实践能力,积累活动经验;通过高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打破认识的封闭性,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求异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激发学生的数学自我发展期望。
  3.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指导者。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要能审时度势地“导”在关键处,即讲方法、讲技巧、讲变换、讲规律、讲学法和讲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服务于“学”,在“导”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现象仍普遍存在。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的教学很多还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定理到推论的逻辑演绎,而对如何形成数学概念,如何发现定理的过程却缺少分析。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形式论证的严格性上来,对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是不利的。
  一个数学教师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艺术,从而能在数学教材中发掘素材,并有意识地在教学工作中予以渗透和融合;在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通过对客观背景发现过程及研究方法的介绍,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果一个教师生来从未有过奇思妙想,那么他大概会责备一个想出巧注意的学生,而不是去鼓励学生这样做。
  我们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和谐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2]薛泽贤.新课程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3]李忠.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的价值[J].中学生数学,2002(9).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002.1.
  [6]王月芬.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004.5.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 数学方法和物理有着不解之缘.用数学方法去解物理问题似乎理所当然(因为数学是工具),但是反过来用物理方法去解数学问题(它有时巧妙与简洁),也许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本文谈谈物理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物理方法 数学问题 应用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曾用物体的平衡定律解一些几何问题,数学家庞加莱也说过:物理学不仅给数学工作者一个解题的机会,而且帮助我们发现解题的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精辟简练的小结,能使一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转化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勇于探究、敢于探究。所以课堂小结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应该作为一个课堂资源去开发利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资源  
会议
摘 要: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准确,全面,明确具体。文章在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这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准确 全面 明确具体 高效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明确的表述。它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向,也是衡量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