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家苏畅:做古筝宝藏的挖宝人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不仅拥有古朴典雅之美感,更凝结着传统文化的精粹。有这样一个女子,年轻、貌美,愿意用一生去推广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乐器,她就是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师苏畅。
  普及古筝推广民族文化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这是《咏筝》里的几句诗,诗人沈约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弹筝女子,她技艺娴熟,弹奏时抑扬自如,清妙悠扬,十分动听。苏畅,便是这样一个弹筝的女子。
  苏畅曾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光荣绽放———新十大古筝演奏家”,是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的金奖得主,首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获得者。她的足迹遍布三十几个国家,曾与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等世界众多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她还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器乐大赛等重大音乐赛事的评委工作,所教授的学生在重大比赛中斩获大奖。她出版了《如是》《中山装》《筝语》等十余部专辑。
  2020年,苏畅将带领其在2017年策划并组建的“畅响筝团”走进国内各个城市进行巡演,“畅响筝团”由苏畅优秀学生组成,筝团成员们将带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古筝魅力的使命,让这件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乐器以多种形式焕发出崭新风采,让古筝音乐“畅响”全国!
  苏畅的愿望是,有一天,中国的古筝能够像钢琴一样普及,为此,她不仅教学,还在全国办讲座,为初学者讲理论、做示范,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去巡演。
  6岁结缘古筝
  苏畅6岁习筝,时至今日她还记得10岁时,爸爸每月领着她从老家锦州长途跋涉到北京,跟随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学琴,直到研究生毕业。
  在和周望学习古筝的日子里,苏畅一直记得老师对她的关怀。如今苏畅仍旧保持和老师短信互动,苏畅说,周望不仅是她专业的导师,也是她心灵的导师。很多周望发给她的文字,苏畅都十分珍惜地抄在小本子上。苏畅说,“她就像妈妈一样对我,无论在性格还是音乐上,老师都深深影响着我。”
  苏畅还记得第一次到周望家学琴,那是个冬天,周望从柜子里拿出一双厚袜子让她换上:“弹琴手凉脚凉是弹不好的,她这个举动,让我很快就松弛下来。”跟着导师周望,苏畅不仅感受到关怀还有专业上的严格要求:“她很少夸奖,就算在CCTV举办的器乐大赛上,我取得了金奖,周望老师对我的演奏仍旧没有打出最高分,她总是指出我演奏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达到乐由心声,至情至性,我还要不断探索,这也是她对我最好的鞭策。”成为老师后,苏畅更加理解老师当年的良苦用心。
  对于自己的学生,苏畅愿意像周望那样,成为她们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她发现与自己当年的艱苦求学路不同,现在学生们的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源自社会、政府对古筝这门乐器的支持、推广,随着整体水平提高,也使其竞争力日趋激烈,更加促进它的蓬勃发展,她说:“孩子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上高中时,苏畅便开始为一些影视剧录制音乐作品。她参与了《柳如是》《后宫》《搜神记》《灵珠》《女人天下》音乐作品的录音工作。苏畅说当初录制《柳如是》时,老师给她打电话,她来到录音现场才看到谱子,现场试奏中她做了不少的即兴处理。
  苏畅还应邀与世界顶尖乐团,著名指挥家演出协奏曲,足迹遍布三十几个国家。苏畅说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她在美国洛杉矶圣·盖博大剧院与美国洛杉矶音乐家联合交响乐团合作全球首演古筝协奏曲《中山装》,演出很成功并得到美国洛杉矶观众的广泛好评。说起这首作品,苏畅觉得还是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她:“这是一个美籍华人作曲家的作品。在国外,穿上中山装便被认为是中国人,所以他做了一首《中山装》的乐曲,他把这首作品介绍给国外很多指挥家,希望他们能够指挥这首作品,最终经过20多场巡演,这些国外的指挥家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古筝演奏,他们也被深深感动了。”苏畅希望古筝能够更多融合到各种艺术门类里,推出精品、人才、走出国门,推广古筝发展。
  因为学习古筝,苏畅也开始学习、接触中国其他传统艺术。比如京剧、昆曲、古诗词,她还出版了一本《弹唱古诗词》的教材,她在其中演示,如何用古筝与这些艺术结合。
  在苏畅看来,人生本是无穷尽的马拉松赛跑,而她不愿落伍,总希望自己是跑在前面的人。苏畅认为一个演奏者能够掀动观众的情绪,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却稳如泰山,不动声色,才是达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也许是我终其一生所不能达到的,但又是我毕生所追求的。”在演奏方面,苏畅一直在寻找一个突破点,追求一种极致,她说,只有极致的音乐才能够触动观众心灵的深处,被观众所记住。苏畅在演奏中追求尽善尽美,但她觉得完美像镜中月、水中花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她的笔记本里有这样的文字: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民族音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前人们把几千年的精华进行提炼,使传统音乐具有魂魄,韵味十足。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对已有的音乐注入一股清新之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音乐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探索性,它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宝藏。等待我们这一代人去挖掘,我希望自己带着这种使命感,继续我的古筝事业。
其他文献
他,自称是见证北京大学半辈子的“一介书生”;他,是人们眼中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学家。他就是陈佳洱,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的同事这样评价陈佳洱:他不凡之处,源自做什么都要“对得起”———学成回国,为了对得起对祖国的承诺;苦心钻研,是为了对得起祖国的重托;担任校长,要对得起“北京大学”四个字……正是这样一个个“对得起”,成就了他的一生。近日,陈佳洱做客科
期刊
袁隆平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照片看起来也像农民。一般人认为他应该是农民出身。  实际上,他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接生的医生是林巧稚,当时林巧稚是新医生,后来是全国妇产科第一大权威。  那份出生证明是打印的,除了打印文字,其余的空白则是用繁体中文或英文填写,左上页填写的是一个婴儿的生命信息和家庭信息:袁小孩,家住西城旧刑部街长安公寓,原籍江西德安城内;右页中间为袁小
期刊
1935年,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用寥寥数笔画下了一个中国儿童形象“三毛”,在他的笔下,“三毛”经历了流浪、从军、迎解放、新生等一系列历程,是一个善良、正直、勇敢、幽默的流浪儿,自此“三毛”的故事成了国人心中的经典漫画。  张慰军是张乐平的第四个儿子,网名“张家阿四”。1992年张乐平去世后,张慰军便与兄弟姐妹们一起承担起整理父亲遗作、传播“三毛”形象、维护知识产权等工作,所有宣传工作都由他一力承担。 
期刊
2019年1 0月底,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云集了全球科学界的很多风云人物。前来参会的,除44位诺贝尔奖得主之外,还有很多拉斯克奖、沃尔夫奖、图灵奖和菲尔兹奖,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得主,因此这次大会又被媒体称为“世界最霸气大脑的武林大会”。  本次大会,最年轻的参会者是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班的女生谈方琳,她今年只有1 5岁。  熟悉谈方琳的人都知道她爸爸是华东师大数
期刊
发祥于京城的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京派内画鼻烟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的艺术神韵,被海内外誉为“鬼斧神工”。而内画鼻烟壶这门技艺的传承背后,蕴藏着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  清末民初时期,叶仲三与内画高手周乐园、马少宣、丁二仲被称为“京派内画四大名家”。此后叶派内画又先后吸收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等为外姓弟子。杨志刚,19岁从艺,师从刘守本,成为京派内画鼻
期刊
退伍老兵王玉明今年72岁。在过去近2年时间里,为了寻找一个人,古稀之年的他背着行李,走了六千多公里路,贴了两万多张寻人启事。他说这个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这个人就是他丢失的老伴阎宝霞。  王玉明老人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宝霞,这两年你走到哪儿去了,一定受苦了吧,我们俩在一起今年整50年了。你从两千公里外跟上我来到徽县,受苦了。  年轻时,你在老家劳动,带孩子,我们十几年分居两地生活。头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知乎上36个神问答、被沙龙兄弟姐妹们戏称为“36计”的第16计。  第16个神问答:  问:为什么看到好照片时,人们通常的反应是“真不错,你用的是什么相机”?而当看到烂照片时,则往往笑话拍摄者水平很烂?  答:人们习惯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把失败归因于环境;而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失败归因于自身。  这期主题,让我想起儿子背诵的一首古诗《次北固上下》,其中一
期刊
“如果有什么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我想四大名著或许是其中之一。”作为《红楼梦》爱好者,胡建能一直思索着将红楼人物雕刻出来,以此为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雕刻技艺。面带微笑、注视着“林妹妹”的贾宝玉,双目似喜非喜、品读西厢记的林黛玉,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平和的秦可卿……在浙江甬江木雕艺术馆内,一尊尊独木圆雕表情生动、栩栩如生,让人仿若置身红楼大观园。  从一根根粗犷的独木到一位位蕴含百态人生的红楼人物,在胡
期刊
很多人或许没有想象过自己93岁时的样子,就算是想了,怕也只是闲赋在家、颐养天年的模样吧。93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特聘教授柯若仪———我们不敢想象93岁的她依然每天到医院工作、每周坚持出诊,我们不敢想象93岁的她还要带学生、组织内科大会诊……  日前,她也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拍摄的“人民的医生———我从医这70年”大型访谈的访谈人物之一。这位“教授奶奶”不仅以高超的医
期刊
年轻时因为热爱动物,一个26岁的英国女孩前往非洲去观察黑猩猩。暮年时她仍保持那份热爱,每年300天奔走于各地举办讲座,身体力行呼吁环保。她就是根与芽创始人,今年85岁高龄的珍·古道尔博士。  珍·古道尔博士,国际知名动物行为学家、生物学家和动物保育人士,获得“联合国和平大使”“传播造福人类知识杰出工作者奖”“20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学家”等多项殊荣。2019年11月17日,珍·古道尔博士来到成都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