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假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了促进教师业务学习和专业提升,总要组织长达一周或半月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但似乎教师并不领这份情,培训中教师往往学习态度消极,怨声颇多。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无故迟到或缺席,培训会场上教师随便进进出出,甚至出现领导专家在台上讲,部分教师在底下谈天说地,台上声音小、台下声音大的尴尬场面。组织者劳心竭力,耗费钱财,却落得如此吃力不讨好的结局。笔者不禁要问:假期教师培训为何会遭遇尴尬?
个中原因,笔者试想从组织者和受训教师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从组织者层面说:第一,如果一年一度的假期培训,只是为了做一个形式,给年终工作留下一些可以总结的资料,那么,这样年复一年千篇一律所谓培训应该没有什么不可。根本无需费神费力,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子上过得去即可。反之,如果真的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和提升,那么培训的组织者不妨首先进行一个换位思考。教师辛苦忙碌地工作了一学期,假期到了,自然都希望让自己疲惫的身心稍微放松调整一下,利用假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这个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的愿望。组织者为什么不能在培训中也穿插安排一些教师职业身心健康和高雅文明生活方式的培训内容以满足教师学习的内在需要呢?现在为什么许多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倦怠期,固然与当前教育与社会大气候有关,与教师长期背负着一种过重的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其实也不无关系。第二,一年一度的教师假期培训没有针对性地“一锅下”,甚至年复一年地“老一套”,这必然会让大多数教师感到这样的培训只不过是形式主义,这样,教师态度消极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困惑以及对教师职业境界追求都是不同的,他们各自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的培训要真的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自助餐”式的培训,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组织者应努力创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让教师始终对培训学习有一种渴求,让培训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第三,如果组织者只是假借培训之名,行向教师收费之实,更以教师必须接受这样的继续教育为借口,来要挟教师,声称教师如果不参加这样的培训,就不能晋升晋级,就不能评定职称,甚至将要惨遭淘汰,那么,这样的培训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培训促进提高和促进发展的初衷。
从参加培训教师层面说:第一,当前整个社会大气候和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相当多的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理解和追求基本还停留在谋生的境界,只是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几乎少有教师把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在孜孜以求,更难谈得上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崇高的理想去矢志追求。因为大多数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缺乏精神追求,教师普遍具有职业倦怠和对学习工作缺乏热情。第二,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缺乏一种正确、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价值取向混乱的状态,好教师与坏教师的界限、优秀教师与不合格教师的尺度模糊不清,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极度功利化的价值观已经完全偏离了代表积极健康精神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现实中对教师价值的衡量与培训中的理论说教几乎是背道而驰,这样也就难怪教师对说教式的培训,从内心深处持一种怀疑与否定的态度。第三,由于学校缺乏真正意义的办学自主权,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至今也没能真正进入学校,学校无法建立教师进入与退出的有效机制,即使教师长期不学习不提高,最终蜕变成为一名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根本就不会构成生存的威胁。再加之长期以来,对教师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重教学不重科研,重分数不重能力,教师即使业务水平差一些,只要蛮干,甚至通过其他非正当渠道取得不错的分数业绩,炫目的光环足可以迷惑许多人,因为现在只要有了好的分数足可以一俊遮百丑。
个中原因,笔者试想从组织者和受训教师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从组织者层面说:第一,如果一年一度的假期培训,只是为了做一个形式,给年终工作留下一些可以总结的资料,那么,这样年复一年千篇一律所谓培训应该没有什么不可。根本无需费神费力,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子上过得去即可。反之,如果真的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和提升,那么培训的组织者不妨首先进行一个换位思考。教师辛苦忙碌地工作了一学期,假期到了,自然都希望让自己疲惫的身心稍微放松调整一下,利用假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这个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的愿望。组织者为什么不能在培训中也穿插安排一些教师职业身心健康和高雅文明生活方式的培训内容以满足教师学习的内在需要呢?现在为什么许多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倦怠期,固然与当前教育与社会大气候有关,与教师长期背负着一种过重的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其实也不无关系。第二,一年一度的教师假期培训没有针对性地“一锅下”,甚至年复一年地“老一套”,这必然会让大多数教师感到这样的培训只不过是形式主义,这样,教师态度消极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困惑以及对教师职业境界追求都是不同的,他们各自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的培训要真的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自助餐”式的培训,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组织者应努力创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让教师始终对培训学习有一种渴求,让培训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第三,如果组织者只是假借培训之名,行向教师收费之实,更以教师必须接受这样的继续教育为借口,来要挟教师,声称教师如果不参加这样的培训,就不能晋升晋级,就不能评定职称,甚至将要惨遭淘汰,那么,这样的培训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培训促进提高和促进发展的初衷。
从参加培训教师层面说:第一,当前整个社会大气候和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相当多的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理解和追求基本还停留在谋生的境界,只是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几乎少有教师把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在孜孜以求,更难谈得上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崇高的理想去矢志追求。因为大多数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缺乏精神追求,教师普遍具有职业倦怠和对学习工作缺乏热情。第二,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缺乏一种正确、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价值取向混乱的状态,好教师与坏教师的界限、优秀教师与不合格教师的尺度模糊不清,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极度功利化的价值观已经完全偏离了代表积极健康精神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现实中对教师价值的衡量与培训中的理论说教几乎是背道而驰,这样也就难怪教师对说教式的培训,从内心深处持一种怀疑与否定的态度。第三,由于学校缺乏真正意义的办学自主权,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至今也没能真正进入学校,学校无法建立教师进入与退出的有效机制,即使教师长期不学习不提高,最终蜕变成为一名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根本就不会构成生存的威胁。再加之长期以来,对教师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重教学不重科研,重分数不重能力,教师即使业务水平差一些,只要蛮干,甚至通过其他非正当渠道取得不错的分数业绩,炫目的光环足可以迷惑许多人,因为现在只要有了好的分数足可以一俊遮百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