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新理念,新手段不断促进着课堂教学,也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景式教学能让学生直观的触摸到、体会到事物的变化,从而得到具体的历史认识。
情景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新课改的目标是要将课堂交还学生,将课堂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多变,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环节,情景式教学法是笔者经常选择的教学方法,关于情景式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为例作一探讨。
一、预设有效情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中国的手工业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为西方、中亚国家所尊崇。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理解的内容,手工业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很少,能见到的也多是些手工饰品。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手工业产品,但是学生的收获甚少。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了大量各类过去和现在使用的手工业产品,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展示,借助网络搜集了相关资料图片。课堂中教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展示的陶器、瓷器、木器、铁器、衣物进行探究。设置问题如:对比陶和瓷的区别?瓷器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古代到现在人类的衣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而且表现得都很兴奋,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收获。相比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形象具体的实物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与其教师穷尽想象力形容表述,都不如直观的实物,既能增长见识,也开阔了眼界,课堂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二、预设讨论式情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写真,在高中教学中还是以高考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能力,学会对历史反思和综合认识。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能力,在课前设置讨论话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有几种,哪一种是最普遍的经营模式”,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水平高,但是只是为皇家和政府服务,而家庭手工业则是最普遍的经营形态,进而引出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这一概念,使学生能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在讲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当前我国的丝路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把现实与历史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再如:古代“匠户”与现代工匠有何不同?现代工匠学生基本都有了解,古代“匠户”对学生来说是个新名词,但是经过对比讨论,很快学生就得出结论,“匠户”是古代的一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比较低,但是保证了政府的需要。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对“匠户”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
三、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
“文史不分家”,在古代中国很多历史人物都是出色的文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载,北宋苏轼《石炭并引》中提到在北宋时期用煤炭做冶铁的燃料;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中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对唐代越窑的青瓷有着绝美的称赞;杜甫在其诗中也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此诗中提到了唐代四川的白瓷,这种白瓷是官营手工场生产的,专供皇帝和政府使用。杜甫对其充满了赞美而又无限的哀叹。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品味,既可以让学生品味文学之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学习能力,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中感受历史之美。
总之,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预设情景式教学环节,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历史的能力。
作者单位 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
编辑 张晓楠
情景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新课改的目标是要将课堂交还学生,将课堂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多变,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环节,情景式教学法是笔者经常选择的教学方法,关于情景式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为例作一探讨。
一、预设有效情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中国的手工业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为西方、中亚国家所尊崇。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理解的内容,手工业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很少,能见到的也多是些手工饰品。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手工业产品,但是学生的收获甚少。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了大量各类过去和现在使用的手工业产品,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展示,借助网络搜集了相关资料图片。课堂中教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展示的陶器、瓷器、木器、铁器、衣物进行探究。设置问题如:对比陶和瓷的区别?瓷器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古代到现在人类的衣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而且表现得都很兴奋,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收获。相比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形象具体的实物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与其教师穷尽想象力形容表述,都不如直观的实物,既能增长见识,也开阔了眼界,课堂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二、预设讨论式情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写真,在高中教学中还是以高考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能力,学会对历史反思和综合认识。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能力,在课前设置讨论话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有几种,哪一种是最普遍的经营模式”,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水平高,但是只是为皇家和政府服务,而家庭手工业则是最普遍的经营形态,进而引出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这一概念,使学生能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在讲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当前我国的丝路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把现实与历史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再如:古代“匠户”与现代工匠有何不同?现代工匠学生基本都有了解,古代“匠户”对学生来说是个新名词,但是经过对比讨论,很快学生就得出结论,“匠户”是古代的一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比较低,但是保证了政府的需要。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对“匠户”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
三、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
“文史不分家”,在古代中国很多历史人物都是出色的文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载,北宋苏轼《石炭并引》中提到在北宋时期用煤炭做冶铁的燃料;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中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对唐代越窑的青瓷有着绝美的称赞;杜甫在其诗中也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此诗中提到了唐代四川的白瓷,这种白瓷是官营手工场生产的,专供皇帝和政府使用。杜甫对其充满了赞美而又无限的哀叹。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品味,既可以让学生品味文学之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学习能力,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中感受历史之美。
总之,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预设情景式教学环节,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历史的能力。
作者单位 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