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符合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教师应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利用有效引导的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尚且不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有效引导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至12岁之间,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生活经验不足,价值观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这些特征往往导致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在教育工作中,自我管理往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小学生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1]。基于此,教师需要在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提出了“引导”的教学策略,包括对学生课前预习、练习题阅读以及课堂学习方法的引导,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正确的方法下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为其以后发展做好铺垫[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引导”的策略研究
(一)课前预习的有效引导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才能在课堂当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果。并且,良好的课前预习也能使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活动也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实施“有效引导”教学策略时,首先应做好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引导。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以旧引新的预习方法。就是鼓励小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旧知识去预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展开思维,探索规律。比如教师将要讲解不同分母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为小学生布置一个练习任务:1cm+0.3dm=?2/3+1/2=?小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先将两个数值的单位同化,可以将0.3dm转化成3cm,然后再使两个加数相加,最终得出结果。然后再用这种方法推断不同分母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比如将2/3和1/2转化为4/6和3/6,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这种课前预习方法构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降低了接下来教师讲解的难度,也使小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3]。
(二)对数学阅读的有效引导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离不开练习题的辅助作用,它能帮助小学生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小学生脑海中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也要将“有效引导”策略应用在数学练习题中。经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许多小学生都存在错误的阅读习惯,比如许多学生阅读练习题题目时都会马虎大意,导致一部分信息被忽略,导致无法有效理解问题,最终产生了错误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提炼数学练习题中的有用信息,可以使用逆向推理的引导方法。比如有一道数学应用题: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的问题以及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的条件,题目中的问题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那么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的条件就是:布料的总数以及每做一件衣服所需的布料数。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每做一件衣服所需的布料数是已知条件,那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求得布料总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得出了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的阅读与分析题目,不能忽略题目中的任何一个词语。比如上述题目中的“现在”。利用有效引导的策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小學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来说,有重要的积极作用[4]。
(三)对课堂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
课堂教学过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条件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还需要利用有效引导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樹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堂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一些小学生难以跟进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产生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教师首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表现自我,在课堂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给予学生交流和讨论的空间,可以采取分小组交流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这样小学生及时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答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有效的引导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课前预习、练习题阅读以及课堂学习的“有效引导”策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明日风尚.2018(13).
[2]张春秋.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3]陈春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才智.2018(15).
[4]张玉新,吴建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8(46).
[5]张艳,张玲云,范素花.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尚且不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有效引导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至12岁之间,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生活经验不足,价值观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这些特征往往导致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在教育工作中,自我管理往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小学生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1]。基于此,教师需要在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提出了“引导”的教学策略,包括对学生课前预习、练习题阅读以及课堂学习方法的引导,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正确的方法下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为其以后发展做好铺垫[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引导”的策略研究
(一)课前预习的有效引导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才能在课堂当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果。并且,良好的课前预习也能使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活动也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实施“有效引导”教学策略时,首先应做好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引导。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以旧引新的预习方法。就是鼓励小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旧知识去预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展开思维,探索规律。比如教师将要讲解不同分母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为小学生布置一个练习任务:1cm+0.3dm=?2/3+1/2=?小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先将两个数值的单位同化,可以将0.3dm转化成3cm,然后再使两个加数相加,最终得出结果。然后再用这种方法推断不同分母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比如将2/3和1/2转化为4/6和3/6,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这种课前预习方法构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降低了接下来教师讲解的难度,也使小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3]。
(二)对数学阅读的有效引导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离不开练习题的辅助作用,它能帮助小学生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小学生脑海中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也要将“有效引导”策略应用在数学练习题中。经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许多小学生都存在错误的阅读习惯,比如许多学生阅读练习题题目时都会马虎大意,导致一部分信息被忽略,导致无法有效理解问题,最终产生了错误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提炼数学练习题中的有用信息,可以使用逆向推理的引导方法。比如有一道数学应用题: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的问题以及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的条件,题目中的问题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那么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的条件就是:布料的总数以及每做一件衣服所需的布料数。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每做一件衣服所需的布料数是已知条件,那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求得布料总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得出了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的阅读与分析题目,不能忽略题目中的任何一个词语。比如上述题目中的“现在”。利用有效引导的策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小學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来说,有重要的积极作用[4]。
(三)对课堂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
课堂教学过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条件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还需要利用有效引导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樹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堂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一些小学生难以跟进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产生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教师首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表现自我,在课堂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给予学生交流和讨论的空间,可以采取分小组交流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这样小学生及时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答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有效的引导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课前预习、练习题阅读以及课堂学习的“有效引导”策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明日风尚.2018(13).
[2]张春秋.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3]陈春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才智.2018(15).
[4]张玉新,吴建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8(46).
[5]张艳,张玲云,范素花.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