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在清丽倩美的杭嘉湖平原,一颗颗晶莹夺目的珍珠点缀其上,如南浔、乌镇、西塘、菱湖、新市等。这儿,虽然不出产茶叶,但人们对茶——春季的新茶,却别样地钟情。这些旖旎的水乡古镇,宛如茶水里滋养的精灵,在梦幻般的似水年华中,不经意流衍着酽酽的茶俗茗风。
南浔别名浔溪、南林,地处苕城湖州东首,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丝绸之府、诗书之邦、镇志之乡”等诸多美誉。
南浔彝鼎圭璋,物丰人杰。早在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谓;至清末民国初,浔商“四象八牛”富甲天下,首届“世博会”摘金的“辑里湖丝”源自南浔,而嘉业堂藏书楼更是名冠吴越。
南浔茶风亦盛,邑中董斯张、汪日桢、陆长春等先贤嗜茗爱茶,嘉应庙(土地堂)的茶棚茶市尤为兴隆。旧时,南浔镇区有如意、万福、明园、南安、同福、凤椿、同春楼、三星阁、万阳春园等50余家茶馆。
南浔民风淳朴,好“以茶待客”。水乡诗人李苏卿先生曾深情地描绘道:
我们水乡讲究喝茶
喝花花绿绿的熏豆茶
喝茶里青青的熏豆
金黄的橘皮
黑白的芝麻
翠绿的茶芽还有
火红的丁香萝卜干
不论是谁来到水;
阿妈便泡出一碗熏豆茶
一碗有色彩的水乡温馨
一碗五彩六色的吴越文化
一碗成甜香的吴语乡情
一碗五彩缤纷的江南云霞
晨
清晨的南浔,恰似一盏临波起舞的芽茶。
当水乡南浔还沐浴在一片氤氲雾色中时,这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镇早已苏醒。潆洄的浔溪河畔,一幢幢傍水而建的木楼上,一张张古旧斑驳的八仙桌旁,三三两两,围坐着前来吃早茶的父老乡亲。热气蒸腾的小笼包,滋味鲜美的双交面,吃完了一抹嘴,打着饱嗝,吆喝跑堂的师傅给沏上一碗茶,不在乎茶有多么名贵,只要是新茶就行。抿上几口后,与认识的、不认识的同桌们拉起家常,说些咸成淡淡的事儿,水乡的一天,就此开始。
三月的南浔,更是烟雨迷潆的诗意古镇。时尔晴,时尔雨,但雨天似乎总是多过晴日,飘洒的春雨,经常忽如其来,淅淅沥沥,让街头巷尾的行人猝不及防。但是,不论是打伞的,还是不打伞的,步履依然如常,不紧不慢地穿梭在斜风细雨之中,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来来往往。这一刻,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戴望舒凄美如梦的《雨巷》画卷里。
午
晌午的南浔,就象一瓯贞静幽娴的绿茶。
记得一位友人曾戏言:湖州话绵软悠长的“百坦”二字,几乎肯定是从禅僧皎然开始的。这话,我相信,并且认为: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高效率固然可贵,但“慢生活”同样值得倡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当年,皎然不也是在“乐活”中才谱写《茶诀》,妙悟“茶道”的么?
漫游南浔镇,你会觉得,旧城区里一些老房子在江南民居的格调上,融合了不少欧美风情的建筑元素,联想到吴冠中先生画中的水乡,艺贯中西的吴大师,据说也爱茶,其别名竟然是个“荼”字,这让我面对南浔不同与其它古镇的建筑时,平添几分亲切,而嘉业堂藏书楼无疑是最具人文底蕴之所在。假如喜欢独处、静思,那里应该是合适的休闲地儿。跨越鹧鸪溪,仰望高耸的牌楼,不由自主,心生感佩,甚至萌生敬畏。清末,南浔巨贾刘贞一承袭庭训『,广搜古籍善本,终成藏书大家,嘉业堂也名列“中国四大藏书楼”。
太湖石堆砌的荷塘边,明瑟、漳红、沅碧三亭玉立,附近设有茶座,林间有石桌、石凳。点一款上好的新绿,外加几样茶点,顺便提一把热水瓶,续杯可是免费的。在丽日惠风中,一个人细品慢啜,和不时绕膝的狗狗一起,享受午后的阳光,懒意洋洋地,消磨着时光,温柔着岁月……夜
入夜的南浔,阮若一壶回甘隽永的红茶。
华灯才初上,古镇渐渐地阮复宁静,水乡也默默地归于沉寂。晚餐时,凛冽的佳酿浔洒是不可或缺的,乘着三分微醺,披着如银的月华,寻寻觅觅,翩然于浔河两岸。如果意犹未尽,栉次麟比的百问楼不失为好去处。顺着丝竹之音掠过“留荫庐”,移步经石拱桥至浔溪西湄,隐约问,清婉的吴门《潇湘水云》已声声在耳;呵,
“茶之韵书吧”就在眼前。邀二三知己,挪几把藤椅,凭栏小憩,各自选本喜爱的书,读与不读不重要,瀹上一壶“白叶吉红”,默吟陆瓣香之《瑶花慢·茶船词》,和着琴韵追觅那一脉清韵。酩酊过后是茗芋,兴致所至,拾掇起湖笔,挥毫泼墨,落纸云烟。莫管今夕是何年。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以茶代酒,意兴阑珊。醉了,陶醉了,是茶醉?还是人醉?醉心者,无非南浔,无非梦里水乡……
南浔别名浔溪、南林,地处苕城湖州东首,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丝绸之府、诗书之邦、镇志之乡”等诸多美誉。
南浔彝鼎圭璋,物丰人杰。早在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谓;至清末民国初,浔商“四象八牛”富甲天下,首届“世博会”摘金的“辑里湖丝”源自南浔,而嘉业堂藏书楼更是名冠吴越。
南浔茶风亦盛,邑中董斯张、汪日桢、陆长春等先贤嗜茗爱茶,嘉应庙(土地堂)的茶棚茶市尤为兴隆。旧时,南浔镇区有如意、万福、明园、南安、同福、凤椿、同春楼、三星阁、万阳春园等50余家茶馆。
南浔民风淳朴,好“以茶待客”。水乡诗人李苏卿先生曾深情地描绘道:
我们水乡讲究喝茶
喝花花绿绿的熏豆茶
喝茶里青青的熏豆
金黄的橘皮
黑白的芝麻
翠绿的茶芽还有
火红的丁香萝卜干
不论是谁来到水;
阿妈便泡出一碗熏豆茶
一碗有色彩的水乡温馨
一碗五彩六色的吴越文化
一碗成甜香的吴语乡情
一碗五彩缤纷的江南云霞
晨
清晨的南浔,恰似一盏临波起舞的芽茶。
当水乡南浔还沐浴在一片氤氲雾色中时,这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镇早已苏醒。潆洄的浔溪河畔,一幢幢傍水而建的木楼上,一张张古旧斑驳的八仙桌旁,三三两两,围坐着前来吃早茶的父老乡亲。热气蒸腾的小笼包,滋味鲜美的双交面,吃完了一抹嘴,打着饱嗝,吆喝跑堂的师傅给沏上一碗茶,不在乎茶有多么名贵,只要是新茶就行。抿上几口后,与认识的、不认识的同桌们拉起家常,说些咸成淡淡的事儿,水乡的一天,就此开始。
三月的南浔,更是烟雨迷潆的诗意古镇。时尔晴,时尔雨,但雨天似乎总是多过晴日,飘洒的春雨,经常忽如其来,淅淅沥沥,让街头巷尾的行人猝不及防。但是,不论是打伞的,还是不打伞的,步履依然如常,不紧不慢地穿梭在斜风细雨之中,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来来往往。这一刻,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戴望舒凄美如梦的《雨巷》画卷里。
午
晌午的南浔,就象一瓯贞静幽娴的绿茶。
记得一位友人曾戏言:湖州话绵软悠长的“百坦”二字,几乎肯定是从禅僧皎然开始的。这话,我相信,并且认为: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高效率固然可贵,但“慢生活”同样值得倡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当年,皎然不也是在“乐活”中才谱写《茶诀》,妙悟“茶道”的么?
漫游南浔镇,你会觉得,旧城区里一些老房子在江南民居的格调上,融合了不少欧美风情的建筑元素,联想到吴冠中先生画中的水乡,艺贯中西的吴大师,据说也爱茶,其别名竟然是个“荼”字,这让我面对南浔不同与其它古镇的建筑时,平添几分亲切,而嘉业堂藏书楼无疑是最具人文底蕴之所在。假如喜欢独处、静思,那里应该是合适的休闲地儿。跨越鹧鸪溪,仰望高耸的牌楼,不由自主,心生感佩,甚至萌生敬畏。清末,南浔巨贾刘贞一承袭庭训『,广搜古籍善本,终成藏书大家,嘉业堂也名列“中国四大藏书楼”。
太湖石堆砌的荷塘边,明瑟、漳红、沅碧三亭玉立,附近设有茶座,林间有石桌、石凳。点一款上好的新绿,外加几样茶点,顺便提一把热水瓶,续杯可是免费的。在丽日惠风中,一个人细品慢啜,和不时绕膝的狗狗一起,享受午后的阳光,懒意洋洋地,消磨着时光,温柔着岁月……夜
入夜的南浔,阮若一壶回甘隽永的红茶。
华灯才初上,古镇渐渐地阮复宁静,水乡也默默地归于沉寂。晚餐时,凛冽的佳酿浔洒是不可或缺的,乘着三分微醺,披着如银的月华,寻寻觅觅,翩然于浔河两岸。如果意犹未尽,栉次麟比的百问楼不失为好去处。顺着丝竹之音掠过“留荫庐”,移步经石拱桥至浔溪西湄,隐约问,清婉的吴门《潇湘水云》已声声在耳;呵,
“茶之韵书吧”就在眼前。邀二三知己,挪几把藤椅,凭栏小憩,各自选本喜爱的书,读与不读不重要,瀹上一壶“白叶吉红”,默吟陆瓣香之《瑶花慢·茶船词》,和着琴韵追觅那一脉清韵。酩酊过后是茗芋,兴致所至,拾掇起湖笔,挥毫泼墨,落纸云烟。莫管今夕是何年。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以茶代酒,意兴阑珊。醉了,陶醉了,是茶醉?还是人醉?醉心者,无非南浔,无非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