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慈善体制以及慈善文化乏善可陈。特别是“逼捐”行为普遍,更令富者心寒却步,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王石一直是风头浪尖的人物。近期,他因在博客上对汶川地震捐款提出不倾向于企业和个人多捐的个人看法,受到了恶骂,甚至被迫无条件道歉。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大众一边倒,就证明其观点是对的。否则真理无需探讨,只需投票。当年红卫兵和法西斯也曾人多势众,但却错得离谱!
慈善,应是精神需求
什么是真正的慈善精神?慈善本是一种心境,是内生的精神需求。一个人做好事,未必要通过金钱,而有各种路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做了所谓的“慈善行为”,就其自身而言却不过是完善自己而已——通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脱离生命的冷漠和麻木,而不是去施以怜悯。如果一个人在做好事,但在内心没有达到这样的精神高度,那么,就离真正的慈善精神尚远。
在下作为一名普通汶川地震志愿者,在救灾中,曾遇救灾物品中途被劫之事;救灾物资发放不足被村民狠骂之事;更令人愕然的是,我和其他的志愿者还曾经半路上被公安截住,盘问长达2个小时。
美国的慈善举世无双,无论是早年的洛克菲勒、卡耐基还是当今的盖茨与巴菲特。笔者曾经对美国的慈善进行研究,发现:在其背后实际上是美国清教徒精神在支撑,即“完全地做上帝管家”的生命追求所然。也就是说,清教徒商人所奉行的“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本是上帝财富管家的应有之义!
反之,如果我们不是每个人自己去反思自己,自己去做点什么,追求什么,而是满世界去批评王石或者中国的富人,认为王石应该如何,房地产商应该捐多少,上演一场群情激昂的“逼捐闹剧”,我们这个民族哪有慈善精神的影子?整个一群红卫兵欺负老教授的悲剧重演。
慈善,远不只是捐钱
而从现代慈善行为看,其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捐款,而是包含多种公益行为,其中最能反映现代慈善精神的是志愿者行为。2003年,美国志愿服务参与率为全国人口的44%。而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3%。那些痛骂王石的朋友不知道今生做过几次志愿者?!
尤其重要之处,慈善不是一般的捐点儿钱就够了,如果不能通过慈善者爱心的唤起,帮助被帮助者能力的成长与心灵的健康,很有可能会帮倒忙,即激发人的懒惰乃至贪婪之心。李嘉诚就认为,捐赠文化的核心,不是简单给钱给物,最紧要的是使捐赠对象有一个好的前途。
显然,感恩、自修的心态再加上超越于金钱的各种爱的行为并且用智慧的心去做事情,才谈得上是伟大的慈善精神。
逼捐,背离慈善之恶行!
早在《北史•崔光传》中就有“慈善”一词。但慈善行为在中国历史中并不普遍,更没有演变成现代慈善精神。至今,中国的慈善体制以及慈善文化仍乏善可陈。特别是“逼捐”行为普遍,往往令富者心寒而却步,并成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邵建波,23年来累计捐款3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并利用自己的生意资源帮助2000多名下岗职工创业致富,被南京市政府评为“爱心大使”。然而,邵建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不到半月内,300多人找上门来向他索要捐款,索取金额从5000元到100万不等,让这位“凡人慈善家”不得不怀着“索捐”之痛四处“躲债”。5月7日上午,十多名索捐者找到邵建波索捐不成,一齐跑到独居的绍母黄老太家中去吵闹,黄老太在焦虑之下食管胃底大出血。
我的朋友王育琨兄发问:那些蜂拥而至的索捐者,岂非在绑架慈善家?可惜的是,全国群众对王石的公然“逼捐”,更是将这一恶行推至极点。而围观者居然还报以喝彩:真是黑白颠倒!育琨兄说,我们还不习惯与高尚的精神为伍。而我说:中国离现代慈善精神还差得很远!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杨 光
王石一直是风头浪尖的人物。近期,他因在博客上对汶川地震捐款提出不倾向于企业和个人多捐的个人看法,受到了恶骂,甚至被迫无条件道歉。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大众一边倒,就证明其观点是对的。否则真理无需探讨,只需投票。当年红卫兵和法西斯也曾人多势众,但却错得离谱!
慈善,应是精神需求
什么是真正的慈善精神?慈善本是一种心境,是内生的精神需求。一个人做好事,未必要通过金钱,而有各种路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做了所谓的“慈善行为”,就其自身而言却不过是完善自己而已——通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脱离生命的冷漠和麻木,而不是去施以怜悯。如果一个人在做好事,但在内心没有达到这样的精神高度,那么,就离真正的慈善精神尚远。
在下作为一名普通汶川地震志愿者,在救灾中,曾遇救灾物品中途被劫之事;救灾物资发放不足被村民狠骂之事;更令人愕然的是,我和其他的志愿者还曾经半路上被公安截住,盘问长达2个小时。
美国的慈善举世无双,无论是早年的洛克菲勒、卡耐基还是当今的盖茨与巴菲特。笔者曾经对美国的慈善进行研究,发现:在其背后实际上是美国清教徒精神在支撑,即“完全地做上帝管家”的生命追求所然。也就是说,清教徒商人所奉行的“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本是上帝财富管家的应有之义!
反之,如果我们不是每个人自己去反思自己,自己去做点什么,追求什么,而是满世界去批评王石或者中国的富人,认为王石应该如何,房地产商应该捐多少,上演一场群情激昂的“逼捐闹剧”,我们这个民族哪有慈善精神的影子?整个一群红卫兵欺负老教授的悲剧重演。
慈善,远不只是捐钱
而从现代慈善行为看,其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捐款,而是包含多种公益行为,其中最能反映现代慈善精神的是志愿者行为。2003年,美国志愿服务参与率为全国人口的44%。而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3%。那些痛骂王石的朋友不知道今生做过几次志愿者?!
尤其重要之处,慈善不是一般的捐点儿钱就够了,如果不能通过慈善者爱心的唤起,帮助被帮助者能力的成长与心灵的健康,很有可能会帮倒忙,即激发人的懒惰乃至贪婪之心。李嘉诚就认为,捐赠文化的核心,不是简单给钱给物,最紧要的是使捐赠对象有一个好的前途。
显然,感恩、自修的心态再加上超越于金钱的各种爱的行为并且用智慧的心去做事情,才谈得上是伟大的慈善精神。
逼捐,背离慈善之恶行!
早在《北史•崔光传》中就有“慈善”一词。但慈善行为在中国历史中并不普遍,更没有演变成现代慈善精神。至今,中国的慈善体制以及慈善文化仍乏善可陈。特别是“逼捐”行为普遍,往往令富者心寒而却步,并成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邵建波,23年来累计捐款3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并利用自己的生意资源帮助2000多名下岗职工创业致富,被南京市政府评为“爱心大使”。然而,邵建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不到半月内,300多人找上门来向他索要捐款,索取金额从5000元到100万不等,让这位“凡人慈善家”不得不怀着“索捐”之痛四处“躲债”。5月7日上午,十多名索捐者找到邵建波索捐不成,一齐跑到独居的绍母黄老太家中去吵闹,黄老太在焦虑之下食管胃底大出血。
我的朋友王育琨兄发问:那些蜂拥而至的索捐者,岂非在绑架慈善家?可惜的是,全国群众对王石的公然“逼捐”,更是将这一恶行推至极点。而围观者居然还报以喝彩:真是黑白颠倒!育琨兄说,我们还不习惯与高尚的精神为伍。而我说:中国离现代慈善精神还差得很远!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