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策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德育培养的主要渠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高校开始创新文化栽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入,提高学生的政治和综合素养.但是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文化载体建设盲目、应用不协调等问题都会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进行分析,提出文化载体建设策略和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别分析后缀“老”和“佬”的语用意义、语用色彩,认为“老”和“佬”是两个意义不同、语用色彩互补的不同的语素,建议词典使用“和事佬”,不用“和事老”.
期刊
连云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云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保护直接关系到连云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究对其传承与保护路径的研究,可以实现非遗文化更深远的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
民国时期的语文教科书经历了多次变革,逐渐朝着更具科学性、民主性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白话文的选用和立足学生主体两个方面.在此过程中,教育期刊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以《中华教育界》为例,它以传播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参与了语文教科书的革新过程,在教科书宣传上也不遗余力.与此同时,以教材革新为内容支撑的教育期刊,也伴随着教科书的发展不断调整与改革,以满足教育变革的新要求,二者在这种互动关系中相互促进.
后疫情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全新的现实图景,经过全民的抗疫斗争,爱国主义教育迎来新的教育契机,增加新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积极探究后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显”“隐”文化有机结合,创新运用多种手段;依托“云”平台,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以情理教育为出发点,以实践为落脚点.
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中的价值,分析红色基因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四位一体”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班级建设与团委活动、自我教育与同辈教育、校园环境与红色基地四者分工施教,内外联动,融入内化,同时还需破解各种制约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实效性提升的内外因素.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理念,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协同创新”的促进派;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恪守自己的职责使命;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把课程教学理论、科研常识和能力作为重点,使自己成为学生工作的专家、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的行家.
余华的创作始终与“苦难书写”难舍难离.他凭借《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奠定了国民作家的地位.步入21世纪以来,他的《兄弟》《第七天》和《文城》在文学界与大众中引发广泛争议.当全人类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时,读者不得不对余华笔下的“苦难”做出冷静的批判.本文探讨余华笔下的“苦难”是如何呈现的,如何看待其“苦难”,思考“苦难”更深的姿态是什么以及更深的书写应该如何呈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要着力解决好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促进区域城乡之间文化平衡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同时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生产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以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将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优秀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本文聚焦黔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内涵价值基础上,认识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探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更合理、有效的融入路径.
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既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又是人们招财祈福、驱凶避邪、求子求禄的精神寄托.但受到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数字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间版画的传承与发展正受到市场的制约与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