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方式的对策:建立科学的机制制度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制度保障;分类强化党员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员管理的重要途径;健全党员进出口机制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前提;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选齐配强支部班子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组织保障;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创新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党员;管理;探索;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5.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5-33-05
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否巩固。新形势下农村(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出现了“四多”“四难”“四不”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以丘区农业县井研县为例,就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进行实地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为农村党员管理方式提供一些借鉴。
一、井研县农村党员情况
井研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幅员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全县有共产党员17307人,其中,农村党员9984人,占57.7%。
二、井研县农村党员情况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时期,井研县农村党员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在“四多”“四难”“四不”,制约了农村党员作用的发挥,给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一)井研农村党员出现“四多”问题
1.老党员多。从表1看出,井研县60岁以上党员4417人,占44.2%。35岁以下的党员1802人,占18%。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党员结构不合理。全县229位村(社区)支部书记中,176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30岁以下的3人,占1.8%,30-39岁的24人,占比13.6%,40-49岁的有69人,占39%;50—59岁的71人,占比40.3%,60岁以上的9人,占比5.1%,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偏大。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参加党组织活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低学历党员多。从表2可看出,井研县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党员6954人,占69.6%。党员学历偏低,在学习理解政策方针、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增大了对党员管理的难度。
3.流动党员多。农村党员与机关单位和城市党员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没有人事、工作、工资等方面制约,流动性非常大。从镇阳乡来看,外出流动党员91名,占全乡党员的24%。外出务工党员的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困难。四是问题党员多。2013-2015年全县党员、村(社区)干部违纪情况如下表3。
从表三可看出,井研县2013——2015年违反党的纪律的事件达153件,处理的党员达174人,其中村组党员干部违纪事件42件,受处分45人,农村社区党员违纪38件,处分38人。从这些违纪事件看出,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不注意党员自身想象,没有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侵占挪用集体经济,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
(二)井研县农村党员管理过程中存在“四难”现象
一是学习教育难。据调查问卷统计,2012—2015年有10%的党员没有接受过集中培训,其原因一是经费困难,组织没有安排。原因二是工作生活忙,学习能力有限。在家党员大部分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事情多,任务重,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一部分年龄偏大,学习能力较弱,集中学习和自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三是教育内容形式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多是照本宣读,为学而学,学习难达到理想效果。调查问卷反馈,69%的支部书记希望请党政领导干部或党校教师讲党课。二是活动开展难。按照党章规定,党内重大事项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员的到会人数、赞成票数等都有明确要求,但在“空心化”背景下,很多党内活动要开展比较困难,特别是“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得不好。据调查问卷统计:有23%的村党支部书记不清楚“三会一课”开展的时间,未按照规定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会、党小组会,有10%的村党支部半年才上一次党课。“三会一课”从时间上、内容上、实效上都有差距,这是村委班子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也是党员组织观念、宗旨意识、党员意识不强的体现。加之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部分党员只有在“七一”、春节前夕参加组织活动。三是经费保障难。据调查,目前井研县各村办公经费为3-3.5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10万元,多数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村级党建经费紧张,不能满足正常学习和组织活动的需要。据调查多数村、镇召开党员会议、集中学习都要发放会议补助,由于经费有限,很多党组织活动不得不简而化之甚至被迫停掉。四是作用发挥难。农村党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无职党员示范意识不强,服务本领较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乎没有发挥出来,在群众看来“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部分村党员干部“双带作用”不明显,影响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农村党员管理中存在“四不”现象
1.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教育是党的一大法宝,党的正确思想、理念不占领党员的大脑,那些不良的作风和习气就会趁虚而入,从内部侵蚀党员机体,使党员迷失自我,背弃党的宗旨,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当前部分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只想享受党员权利,不履行党员义务。对学习教育、党组织活动不上心,也不参与。认为学不学没什么差别,学了既不能增加收入,又没什么实惠点的奖励,还耽搁了时间,因此以自己的私事为重,能请假就请假。有些党员认为,“我又不当官,贪污腐败、违法乱纪与我不沾边,没必要学习”。以上种种说明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性退化,党员主体地位缺失,思想认识错位。 2.监督考核党员方法不完善。部分村党支部对党员的考核没有成文的标准,有些村一年一个标准,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有些考核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真正激励党员的积极性。
3.党员管理机制、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多数支部在发展党员、党员意识养成、党员能力培养、党员行为约束、轮训制度、学习考核、学习激励制度等不完善、不健全。有些制度虽定出来,但仅仅是挂在墙上,记在本子上,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党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多数支部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上,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村党支部的党员进出口制度不规范。当前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流失严重,缺乏党员人才储备。部分村发展对象难找,但迫于发展对象的硬性指标,不得不带病推荐。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党员、后进党员一再容忍,担心将他们清除出去后会被其他反动教派拉拢腐蚀,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不敢畅通出口,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村干部配备不齐、待遇不高,影响工作热情,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调查了解到井研县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补助如下表4、表5。
当前,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自愿入党的人较少。有个别村两委干部心胸不宽,不愿培养后备人选,怕抢了自己的位置。因此部分村两委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且培养不利。据调查,部分村两委班子职位配备不足,有的身兼数职,书记主任一肩挑,甚至还有一人兼任两个村书记的现象。近年来实施并村工作后,村上工作多,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坐班值守,工作时间长。从表四看出,1000人以下的村,书记每月1430元,主任1290 元,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时间与补助标准失衡。与相邻的市县相比,与社区干部相比,待遇差距较大。部分村留不住优秀人才,目前全县还有9位年过60岁的老支书仍然奋战在一线上,他们精力有限,工作压力较大,表示很想退下来休息,但是苦于后继无人。
三、进一步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党员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在党建工作中应在已有的机制制度上不断完善创新,做到系统性、激励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健全党员管理制度,细化完善《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分类制定《党员行为规范》,为党员定规立矩。主要应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生活、职业操守、道德情操等内容设立。只有制度规范了,才能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党员管理工作才会有序开展。
(二)分类强化党员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员管理的重要途径
1.乡党委、村(社区)支委要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分类指导党员学习,可根据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党员划分为A、B、C、D四个类别进行教育、管理。即村(社)两委干部中的党员为A类;60周岁以下,在家非村(社)两委党员为B类;流动党员和双重管理的党员为C类;年龄60周岁以上、长期生病或行动不变,需要他人照料的特殊党员为D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明确党员权利义务,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解决党员思想问题的一把总钥匙。当前各党委、支委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分类、分层次开展各种集中培训学习。包村干部主抓、村党支部书记主导,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主讲,下派书记义务讲,宣讲团宣讲、党校老师巡回讲相结合,大规模开展学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C类党员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微信、QQ、短信来学习,对D类党员可采取“送学”“帮学”活动。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开展学习教育。以革命先辈、先进典型、身边典范等进行正面教育,并开展专题讨论,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理念。利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影片等进行反面教育,用现实的鲜活案例,让广大党员及时受到警醒,主动在思想上、行为上画出框框。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党员集中学习。可利用电视、互联网、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党建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的“看案例学党章”“以案说纪”等栏目,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对党章内容、六大纪律进行解读,让党员学习得更加形象,领会得更加深刻。利用“井研干教在线”网络党校学习平台,进入《党风党性教育》栏目,有条件的党员可在家、在村委办公室灵活自学,并参加考核。建议全县可开通网络实训系统,党校设主会场,各乡镇设分会场,结合主体班培训、中心组学习相关内容,主会场、分会场同时开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分会场责由乡党委安排全乡A、B两类党员参加。若场地受限,可组织AB类党员轮流参学。实训系统每年保证不少于四次党员集中学习,为乡党委、村委解决了谁来培训,学什么内容的难题,也节省了党建经费。
3.县委组织部、党校合力开展党员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要积极贯彻落实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精神,大规模、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举办培训班。在对176名村支部书记的调查问卷中,有153人希望到党校参加党员教育培训,有94人希望到爱国主义、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加培训。因此建议村两委干部每年到党校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次。县委党校应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将村(社区)两委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纳入主体班培训计划,精心教学,精细管理,让他们感受到培训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福利,激励他们珍惜培训机会,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用脑用心学,真正明白自己“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让心灵得到洗涤。
4.创新方式,抓好载体,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做,通过“学”找到问题,实践中带着问题改,做一个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也是抓好“两学一做”的经常性措施。首先要紧紧围绕农村中心工作来开展党组织活动。把村委会议室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主要阵地,积极组织党员开展“遵守党纪承诺践诺活动”“党员义工日”“党员活动日”等党建活动。紧紧抓住外出务工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按照补课的原则,集中抓好党员“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让流动党员了解村上情况,热心村上事务,从而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围绕群众致富增收开展科普教育、技能培训。可以将有发展意愿的同志集中起来,分类聘请行业专家培训指导,解决技术问题。或组织他们外出“取经”,启发思维,提高发展致富的能力。再次要关注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支部可以采取民主听证和一事一议的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使支部决策更科学。最后要根据组织需要和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好村级文化站,按时开放图书馆,在“七一”前夕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科普影片等。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农闲时间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公益活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同时增强支部活力,凝聚民心民智,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将“学”“做”结合,边学边做,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才能历练为合格的党员。 (三)畅通党员进出口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前提
针对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各级党委要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村党支部要善于把观念新、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优、发展思路活、纪律意识强、乐学善助的青年农民进行定向培养。同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组织留住党员和储备大量后备人才,从而不断为基层组织入新鲜血液。严把党员“入口”关。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决杜绝摊派入党指标现象,坚决打击家族式发展党员的现象。全面启用《发展党员记实簿》,全程记录发展党员各环节内容。组织部应定期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确保党员质量。
继续完善党员“出口”机制。基层组织在发展中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员队伍要及时将不合格党员清退出去,去除“杂质”才能维持肌体“健康”。建议省委出台一整套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处置的工作流程或实施细则,统一标准,便于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真正使党员有进有出,永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继续完善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模式,把党员积分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在党员积分中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支部要落实教育帮助的具体措施,促其改正。三个月后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凡是本人要求退出的,应予批准,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其走上党委政府的对立面。
(四)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财力支撑是党建工作的物质保障,而村党支部是党在最基层的领导力量。因此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村党支部组织建设应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同时村两委应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区位优势好的村可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加经费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做到党建经费专款专用。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继续完善村干部社会保险制度,使其干有所想,老有所养,解决后顾之忧。
(五)选齐配强支部班子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组织保障
村党支部是农村发展的龙头、基层稳定的关键。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因此村党支部建设关键要先做好带头人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在选拔人才中一定要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可以从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创业精英、致富能手、职业农民中选拔号召力强,有胆识、有才智,双带能力强,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优秀人才为领头羊。同时将政治信仰坚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议村委增设一名组织员编制。加强对班子的培养锻炼,可将他们分类集中到县委党校或高校进行强化培训,填补知识上的空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班子整体素质。继续探索从事业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兼任村干部;探索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干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延伸村干部进步渠道。村干部既要选好、用好,更要管好。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因此上级党委要加大对村两委班子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从小事抓起,发现问题就“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同时普通党员也要加强对村委班子的监督。村(社区)选出常年住家的党员代表,按照党代表制度行使监督权力,促进村两委班子正常有序开展工作。
(六)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创新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
流动党员大部分比较年轻,多数是大学生或比较能干的人,潜力巨大。建议以乡镇为单位,在流动党员务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支部,乡镇党委指导其开展工作。利用“七一”建党节深入流动党员支部集聚地召集流动党员讲专题党课、交心谈心等,让外出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对于未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的流动党员,可以乡镇为单位,在流动党员中选拔2-3位组织能力强,发展较好的党员担任“流动之星”,全面负责联络和组织安排流动党员活动,每年准备一个流动党员迎春节目。党委(支委)要“双向”发力,运用各种新型媒介加强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加大支部与流动党员的双向沟通,建议由组织员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让其关注《共产党员》《天府先锋》《大井研》《微井研》等微信平台和《井研手机报》短信平台,随时学习了解、跟进党的形势和井研发展情况。支委可整理“三会一课”、党籍管理等制度汇编成册寄送流给动党员学习。并通过电话、QQ、微信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安排学习任务,组织活动等。流动党员要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生活动向和学习情况。
关键词:农村党员;管理;探索;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5.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5-33-05
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否巩固。新形势下农村(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出现了“四多”“四难”“四不”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以丘区农业县井研县为例,就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进行实地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为农村党员管理方式提供一些借鉴。
一、井研县农村党员情况
井研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幅员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全县有共产党员17307人,其中,农村党员9984人,占57.7%。
二、井研县农村党员情况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时期,井研县农村党员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在“四多”“四难”“四不”,制约了农村党员作用的发挥,给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一)井研农村党员出现“四多”问题
1.老党员多。从表1看出,井研县60岁以上党员4417人,占44.2%。35岁以下的党员1802人,占18%。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党员结构不合理。全县229位村(社区)支部书记中,176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30岁以下的3人,占1.8%,30-39岁的24人,占比13.6%,40-49岁的有69人,占39%;50—59岁的71人,占比40.3%,60岁以上的9人,占比5.1%,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偏大。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参加党组织活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低学历党员多。从表2可看出,井研县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党员6954人,占69.6%。党员学历偏低,在学习理解政策方针、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增大了对党员管理的难度。
3.流动党员多。农村党员与机关单位和城市党员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没有人事、工作、工资等方面制约,流动性非常大。从镇阳乡来看,外出流动党员91名,占全乡党员的24%。外出务工党员的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困难。四是问题党员多。2013-2015年全县党员、村(社区)干部违纪情况如下表3。
从表三可看出,井研县2013——2015年违反党的纪律的事件达153件,处理的党员达174人,其中村组党员干部违纪事件42件,受处分45人,农村社区党员违纪38件,处分38人。从这些违纪事件看出,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不注意党员自身想象,没有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侵占挪用集体经济,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
(二)井研县农村党员管理过程中存在“四难”现象
一是学习教育难。据调查问卷统计,2012—2015年有10%的党员没有接受过集中培训,其原因一是经费困难,组织没有安排。原因二是工作生活忙,学习能力有限。在家党员大部分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事情多,任务重,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一部分年龄偏大,学习能力较弱,集中学习和自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三是教育内容形式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多是照本宣读,为学而学,学习难达到理想效果。调查问卷反馈,69%的支部书记希望请党政领导干部或党校教师讲党课。二是活动开展难。按照党章规定,党内重大事项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员的到会人数、赞成票数等都有明确要求,但在“空心化”背景下,很多党内活动要开展比较困难,特别是“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得不好。据调查问卷统计:有23%的村党支部书记不清楚“三会一课”开展的时间,未按照规定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会、党小组会,有10%的村党支部半年才上一次党课。“三会一课”从时间上、内容上、实效上都有差距,这是村委班子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也是党员组织观念、宗旨意识、党员意识不强的体现。加之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部分党员只有在“七一”、春节前夕参加组织活动。三是经费保障难。据调查,目前井研县各村办公经费为3-3.5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10万元,多数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村级党建经费紧张,不能满足正常学习和组织活动的需要。据调查多数村、镇召开党员会议、集中学习都要发放会议补助,由于经费有限,很多党组织活动不得不简而化之甚至被迫停掉。四是作用发挥难。农村党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无职党员示范意识不强,服务本领较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乎没有发挥出来,在群众看来“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部分村党员干部“双带作用”不明显,影响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农村党员管理中存在“四不”现象
1.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教育是党的一大法宝,党的正确思想、理念不占领党员的大脑,那些不良的作风和习气就会趁虚而入,从内部侵蚀党员机体,使党员迷失自我,背弃党的宗旨,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当前部分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只想享受党员权利,不履行党员义务。对学习教育、党组织活动不上心,也不参与。认为学不学没什么差别,学了既不能增加收入,又没什么实惠点的奖励,还耽搁了时间,因此以自己的私事为重,能请假就请假。有些党员认为,“我又不当官,贪污腐败、违法乱纪与我不沾边,没必要学习”。以上种种说明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性退化,党员主体地位缺失,思想认识错位。 2.监督考核党员方法不完善。部分村党支部对党员的考核没有成文的标准,有些村一年一个标准,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有些考核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真正激励党员的积极性。
3.党员管理机制、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多数支部在发展党员、党员意识养成、党员能力培养、党员行为约束、轮训制度、学习考核、学习激励制度等不完善、不健全。有些制度虽定出来,但仅仅是挂在墙上,记在本子上,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党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多数支部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上,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村党支部的党员进出口制度不规范。当前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流失严重,缺乏党员人才储备。部分村发展对象难找,但迫于发展对象的硬性指标,不得不带病推荐。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党员、后进党员一再容忍,担心将他们清除出去后会被其他反动教派拉拢腐蚀,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不敢畅通出口,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村干部配备不齐、待遇不高,影响工作热情,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调查了解到井研县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补助如下表4、表5。
当前,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自愿入党的人较少。有个别村两委干部心胸不宽,不愿培养后备人选,怕抢了自己的位置。因此部分村两委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且培养不利。据调查,部分村两委班子职位配备不足,有的身兼数职,书记主任一肩挑,甚至还有一人兼任两个村书记的现象。近年来实施并村工作后,村上工作多,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坐班值守,工作时间长。从表四看出,1000人以下的村,书记每月1430元,主任1290 元,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时间与补助标准失衡。与相邻的市县相比,与社区干部相比,待遇差距较大。部分村留不住优秀人才,目前全县还有9位年过60岁的老支书仍然奋战在一线上,他们精力有限,工作压力较大,表示很想退下来休息,但是苦于后继无人。
三、进一步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党员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在党建工作中应在已有的机制制度上不断完善创新,做到系统性、激励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健全党员管理制度,细化完善《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分类制定《党员行为规范》,为党员定规立矩。主要应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生活、职业操守、道德情操等内容设立。只有制度规范了,才能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党员管理工作才会有序开展。
(二)分类强化党员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员管理的重要途径
1.乡党委、村(社区)支委要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分类指导党员学习,可根据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党员划分为A、B、C、D四个类别进行教育、管理。即村(社)两委干部中的党员为A类;60周岁以下,在家非村(社)两委党员为B类;流动党员和双重管理的党员为C类;年龄60周岁以上、长期生病或行动不变,需要他人照料的特殊党员为D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明确党员权利义务,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解决党员思想问题的一把总钥匙。当前各党委、支委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分类、分层次开展各种集中培训学习。包村干部主抓、村党支部书记主导,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主讲,下派书记义务讲,宣讲团宣讲、党校老师巡回讲相结合,大规模开展学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C类党员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微信、QQ、短信来学习,对D类党员可采取“送学”“帮学”活动。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开展学习教育。以革命先辈、先进典型、身边典范等进行正面教育,并开展专题讨论,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理念。利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影片等进行反面教育,用现实的鲜活案例,让广大党员及时受到警醒,主动在思想上、行为上画出框框。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党员集中学习。可利用电视、互联网、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党建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的“看案例学党章”“以案说纪”等栏目,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对党章内容、六大纪律进行解读,让党员学习得更加形象,领会得更加深刻。利用“井研干教在线”网络党校学习平台,进入《党风党性教育》栏目,有条件的党员可在家、在村委办公室灵活自学,并参加考核。建议全县可开通网络实训系统,党校设主会场,各乡镇设分会场,结合主体班培训、中心组学习相关内容,主会场、分会场同时开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分会场责由乡党委安排全乡A、B两类党员参加。若场地受限,可组织AB类党员轮流参学。实训系统每年保证不少于四次党员集中学习,为乡党委、村委解决了谁来培训,学什么内容的难题,也节省了党建经费。
3.县委组织部、党校合力开展党员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要积极贯彻落实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精神,大规模、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举办培训班。在对176名村支部书记的调查问卷中,有153人希望到党校参加党员教育培训,有94人希望到爱国主义、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加培训。因此建议村两委干部每年到党校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次。县委党校应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将村(社区)两委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纳入主体班培训计划,精心教学,精细管理,让他们感受到培训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福利,激励他们珍惜培训机会,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用脑用心学,真正明白自己“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让心灵得到洗涤。
4.创新方式,抓好载体,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做,通过“学”找到问题,实践中带着问题改,做一个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也是抓好“两学一做”的经常性措施。首先要紧紧围绕农村中心工作来开展党组织活动。把村委会议室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主要阵地,积极组织党员开展“遵守党纪承诺践诺活动”“党员义工日”“党员活动日”等党建活动。紧紧抓住外出务工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按照补课的原则,集中抓好党员“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让流动党员了解村上情况,热心村上事务,从而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围绕群众致富增收开展科普教育、技能培训。可以将有发展意愿的同志集中起来,分类聘请行业专家培训指导,解决技术问题。或组织他们外出“取经”,启发思维,提高发展致富的能力。再次要关注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支部可以采取民主听证和一事一议的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使支部决策更科学。最后要根据组织需要和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好村级文化站,按时开放图书馆,在“七一”前夕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科普影片等。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农闲时间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公益活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同时增强支部活力,凝聚民心民智,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将“学”“做”结合,边学边做,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才能历练为合格的党员。 (三)畅通党员进出口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前提
针对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各级党委要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村党支部要善于把观念新、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优、发展思路活、纪律意识强、乐学善助的青年农民进行定向培养。同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组织留住党员和储备大量后备人才,从而不断为基层组织入新鲜血液。严把党员“入口”关。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决杜绝摊派入党指标现象,坚决打击家族式发展党员的现象。全面启用《发展党员记实簿》,全程记录发展党员各环节内容。组织部应定期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确保党员质量。
继续完善党员“出口”机制。基层组织在发展中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员队伍要及时将不合格党员清退出去,去除“杂质”才能维持肌体“健康”。建议省委出台一整套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处置的工作流程或实施细则,统一标准,便于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真正使党员有进有出,永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继续完善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模式,把党员积分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在党员积分中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支部要落实教育帮助的具体措施,促其改正。三个月后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凡是本人要求退出的,应予批准,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其走上党委政府的对立面。
(四)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财力支撑是党建工作的物质保障,而村党支部是党在最基层的领导力量。因此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村党支部组织建设应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同时村两委应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区位优势好的村可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加经费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做到党建经费专款专用。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继续完善村干部社会保险制度,使其干有所想,老有所养,解决后顾之忧。
(五)选齐配强支部班子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组织保障
村党支部是农村发展的龙头、基层稳定的关键。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因此村党支部建设关键要先做好带头人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在选拔人才中一定要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可以从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创业精英、致富能手、职业农民中选拔号召力强,有胆识、有才智,双带能力强,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优秀人才为领头羊。同时将政治信仰坚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议村委增设一名组织员编制。加强对班子的培养锻炼,可将他们分类集中到县委党校或高校进行强化培训,填补知识上的空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班子整体素质。继续探索从事业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兼任村干部;探索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干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延伸村干部进步渠道。村干部既要选好、用好,更要管好。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因此上级党委要加大对村两委班子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从小事抓起,发现问题就“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同时普通党员也要加强对村委班子的监督。村(社区)选出常年住家的党员代表,按照党代表制度行使监督权力,促进村两委班子正常有序开展工作。
(六)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创新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
流动党员大部分比较年轻,多数是大学生或比较能干的人,潜力巨大。建议以乡镇为单位,在流动党员务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支部,乡镇党委指导其开展工作。利用“七一”建党节深入流动党员支部集聚地召集流动党员讲专题党课、交心谈心等,让外出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对于未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的流动党员,可以乡镇为单位,在流动党员中选拔2-3位组织能力强,发展较好的党员担任“流动之星”,全面负责联络和组织安排流动党员活动,每年准备一个流动党员迎春节目。党委(支委)要“双向”发力,运用各种新型媒介加强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加大支部与流动党员的双向沟通,建议由组织员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让其关注《共产党员》《天府先锋》《大井研》《微井研》等微信平台和《井研手机报》短信平台,随时学习了解、跟进党的形势和井研发展情况。支委可整理“三会一课”、党籍管理等制度汇编成册寄送流给动党员学习。并通过电话、QQ、微信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安排学习任务,组织活动等。流动党员要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生活动向和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