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综生卒年考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综,字世谦,后更名为赞,其生平事迹见《梁书》卷五五、《魏书》卷五九、《南史》卷五三与《北史》卷二九。对其生卒年,《梁书》称其死时“年四十九”,《魏书》认为其“卒时年三十一”。后人多据此二说著书立论。我们认为萧综当生于梁天监元年(502)七月,而卒于中大通三年(531)初,时年三十岁。
其他文献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山西省左权县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了发展农村生态庄园经济的新体制:以民营企业家为主力,号召全社会力量投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大力推介宣传这一新生事物;提供政策性支持和法律保障;构建全面的服务支撑体系;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激励引导机制,调动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的积极性。这一体制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太子御览》卷五五二引《风俗通义》:“灵帝日寸,京师宾婚嘉会,……续以挽歌。”而《宋书·范晔传》记载其毒兴过分即唱挽歌。又《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大将军梁商在永和六年三月上巳大会宾客于洛水,“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
即便欧盟的经济增长从现在起一直可以持续到2040年,其增长势头也不能与南亚和东亚的经济发展浪潮相比拟。到204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几乎是2000年全球经济总量的3倍,而且这一预测已经考虑到了某些潜在的政治和经济约束条件的影响。至于印度,尽管它也面临着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而达不到中国的发展水平,但其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未来发展中,欧盟15国等富裕国家或地区占全球GDP的比例明显下降更凸显了亚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1980-199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和俄罗斯先后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两国都没有完全采纳“华盛顿共识”的价值观和机制。但却以更强大、更稳定的国家形象出现。文章比较了两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领导人的政策选择和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指出了两国转型模式的异同之处。文章最后认为,两国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受管制的市场发展模式。
文章提出,对养老金制度的分析必须坚持养老金制度有多重目标、对养老金制度作整体分析,并且在次优的情景下进行分析、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对风险的分担不同,代际和性别对养老金制度有不同影响,等等原则。此外,文章认为来自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一些研究存在不适当地运用最优分析、不适当地运用恒稳定态分析、对隐性养老金债务的分析不完全、对融资效果的分析不完全、忽视分配效应等错误。政策制定者应该认识到,养老金融资问题的根源是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危机”,养老金制度有多重目标,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有不同的历史及政治背景和不同的约束。因此,世
当前,公共经济的主体已呈现多中心趋势,政府职能由“划桨”(经营管理机构)转向了“掌舵”(监管和规范市场)。《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征信管理部门“掌舵”兼“划桨”的角色,这有可能带来垄断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应理顺征信管理部门与征信中心的体制隶属关系,尽快制定《数据保护法》,探索公共部门对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市场化改革,实行征信收费政府指导和调价听证制度,在适当时机考虑解决公共征信中心市场垄断问题,以实现我国征信管理由“划桨”到“掌舵”的转变。
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力市场与养老保障制度并非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作用。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危机的根源便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困境。文章认为,在构建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时,不仅需要关注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而且需要关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以避免出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双重危机。
邓长风先生的《明清戏曲家考略》三辑是致力于对明清若干曲家里籍、生卒及作品存佚考证的戏曲文献学力作。此作通过广泛的涉猎、繁富的征引和详实的考证,给后人带来研究方法上的启迪和学术人格的引导。主要成就体现在:曲家研究方面,采取由确定其个人时地坐标向确定其族群文化坐标扩展的思路;史料征引方面,坚持采用第一手资料,体现出强烈的史料本位意识;在文献发现方面,体现了读书万卷的勤力和在此基础上偶然拾得的结合。
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3年月12月发现了一件民族英雄岳飞的《赠吴将军南行》诗手书拓片。拓片是从卢氏县一户农民家中发现的,保存完好,拓片字迹清晰,上有清代河南学政许乃钊的正楷小字题跋。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文物发现,有助于考辨岳飞的诗与书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岳飞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值得高兴的是,2007年4月18日《中国文物报》“大观”专栏,刊登了岳飞《赠吴将军南行》诗手书拓片的照片,
文章从企业产权(非要素产权)角度,探索企业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和产权依据。四类要素所有者(投资人、经理人、职工、政府),在企业创立过程中分别以其相对优势要素(资本、企业家才能、劳动力、公共环境)产权为代价交换企业产权,转变为企业产权所有者,并通过要素配置与转化,构建企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执行企业产权,联合投入“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并转移企业资产价值;在收入分配过程,“活劳动”的新创价值和企业资产的转移价值共同演化为企业收入。为此,可构成四类企业产权(直接价值产权、直接物质产权、个体间接物质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