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言

来源 :少年文艺(195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小时候,家门前来了一个乞丐。他想讨一点钱,但大人们只愿意给他一点米。他被赶走后,我偷偷从床底掏出存了好些日子的零钱,跑出门去追上他。我把钱放到他的手心,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掌心纷乱的、灰黑的纹路。
   他朝我点点头,喉咙抖动着,像要发出什么声音,但没有发出来。我赶紧跑了,跑了好远,又停下来,看着他。他慢慢往前走去,背影消失在清晨的红光中。
  我能改变什么吗?站在那里,我呆呆地想。我一个人根本不能改变什么。无法改变别人的眼光,也无法改变他的生活。我只能为他存一点小小的零钱。
   长大后,在城市的天桥或路边也常看到乞丐。我习惯随身带硬币,放进他们的钱罐里。后来,有人告诉我,不用给了,都是假的乞丐。他们说,这种现象背后有庞杂的社会原因。
   我不明白,乞丐还有真假吗?一种乞求,和另一种乞求,都是在乞求吧。
   但我一个人依然不能够改变什么。不能改变别人的争议,也不能改变那份悲哀背后可能的贪欲、残忍和肮脏。我只能在那一刻,给出一份小小的回应。
  数年前,我在地铁里偶遇一位乞丐。他趴在木板上前行。车厢里的人纷纷避让。我把零钱放到他胸前小木盒里时,他合起双手,向我微微点头致意。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被净化了。我想,当乞丐向我们寻求什么时,我们给予的回应,或许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寻求——回应”,大概可以像链条一样,连接起社会齿轮中的悲哀与救赎。因为我们也处在社会之中。正是许多个我们,构成了社会。
  写《旧日之书》,就是为了轻声地回答自己这些问题吧。
  小时候,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真相中,总有残酷的事实,总有弱者的位置。渺小的我,无力去弥合那些创伤,也无法去真正厘清庞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写出这份悲哀的基本存在,以及我对它始终如一的在意。
  所以,在《旧日之书》中,会有那个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她从不问为什么,只是给出自己手中的硬币。
  我也幻想,会不会有一只未来的手垂悬在上空,慈悲地俯视着这一切。或许有一天,他也会轻轻移动手指,改变我们的某个行为,就像移动一颗棋子,就像在《旧日之书》中想象的那样——旧日卡带中的某个段落被悄然改写,减去了一丝悲哀,增添了一丝希望。
  然后,木纹卡带会被推动着,继续向前旋转,唱出稍微温暖一些的音乐。
  作者档案
   星子,原名吴俊杰,1991年6月生于安徽,中国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法学理论硕士。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散文诗》《当代小说》等。小说《艾烟》获第一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铜葵花奖。
其他文献
1  谷天天没想到车站居然有那么多的人。他一边紧张地看着石小福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一边寻思着是不是该去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  可是,打通了说什么?说我要和同学去锡博玩几天?可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去锡博?石小福回锡博,是因为他的老家在那里的乡下,他和父母也曾经在锡博县待了六年,而自己在半年前还不知道这个地方呢。要不,就直接说去找白乌鸦?  “走,票买好了。”谷天天还在犹疑时,石小福却从人群中窜了出来,
期刊
别梦里的村庄  依然长着童年时的模样  小河日夜流淌  小野兔抬起前腿望风  老蟾蜍慌张跳进了池塘  安静的小青蛙  轻轻蹲在荷叶上看月亮  梦里的村庄  依然有着古朴的模样  木窗棂分割着缓慢的时光  木门轴会吱呀呀地唱  穿红兜肚的女孩儿  刚刚学会了剪红红的窗花  脸蛋儿红红,眼眸儿闪亮  梦里的村庄  依然有着天真的模样  小胖猪的呼噜声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  都打得很响,很香  叽叽喳喳
期刊
带伤的绿鸟飞向何方  作品的发端源于梅特林克的《青鸟》,窗前,孩子在望着星空,那双孤独、忧虑且仍然清澈的眼睛总是让我不平静,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希望世上真有那只青鸟,并把它还给孩子。  那只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美好,而有一种绿鸟属于我的童年。我们管那种鸟叫“柳树叶”。除了它长得瘦瘦的,绿色的羽毛,就是它总在柳树丛中穿飞或奔跑,从不飞向天空。现在想来它会飞向天空的,因为它也是候鸟。我们举起脏
期刊
最初你跪着,十分钟左右,膝盖就麻木了。  你借助龟裂的树干站起,不经意触到一只急急忙忙向上攀爬的绿色小胖虫,它是青先生的孩子。  你双手合十,气喘吁吁。“青先生,我再也受不了啦!天底下,怎么会有爸爸这样的家长!我们家姓青,也有人尊称他‘青先生’。尽管他不能说话,但他很开心和你同名。可是……”你开始咆哮,“名字相同,别人那么敬重你,可是爸爸呢?身体缺陷已经使他很难适应社会,他居然一点不自重,居然做出
期刊
十年前,我还是个电视人,拍摄了很多纪录片和专题片,其中有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和武汉市妇联合作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关注城市弱势儿童并提供给他们助学金。在这过程中,我接触到很多处境艰难的孩子,他们肩负重压而倍感迷茫,他们孤单无助而倍感恓惶,但我常被他们脸上的笑容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感动——由此而来的希望就像经历严冬正在抽芽的枝叶,就像穿越黑云雾霾破云怒射的阳光。  常常是,在了解他们的处境之后,我
期刊
1  小银娣的弟弟来喜,正在跟他妈妈到上海城隍庙去烧头香,路上,他们一路走一路说……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嘭……啪……”今年年初一大清早,就有店家忙着开门做生意了。  过年对我们小孩子来讲,是顶开心的日子,不管我们家里多穷,新衣裳做不起,旧改新,还是有得穿的。我过年穿的一套褂裤,就是我爸爸结婚时穿过的蓝布袍子翻个身改的。我姐姐那件大襟小褂子,也是我妈妈那件阴丹士林布旗袍改的。  我7岁了
期刊
虽然它不会发出声音,  总听见歌声在耳边回响;  虽然看不见它的色彩,  一幅幅图画在眼前流淌……  它不是夜空的一颗流星,  只留下了瞬间的光亮,  也许它扎根在心的沃土,  才开出奇花异葩,吐露芬芳。  虽然岁月从身边流逝,  它永远那么年轻、健壮,  哪怕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它却在新一代人的心上绽放。  图·沈骋宇
期刊
(一)  宽子把老屋旁边馒头似的小山当成自己的宫殿。  挺拔的松树和桦树错落有致地构成宫殿里大大小小的顶梁柱,而层层相叠的树冠则是天然的绿琉璃顶,不仅遮阳,还通风透气。脚下丝绒般延展开的嫩草是上好的地毯,踩上去痒痒地挠脚心窝,让宽子忍不住撒欢。  胖鱼指着馒头山脚下宽子家的老宅问:“这里是宫殿,那儿算什么?”  “要塞你懂不?”宽子打了个比喻。  胖鱼哈哈大笑:“没见过‘国王’天天拆要塞的。”  
期刊
一、指导思想  被誉为“人民的喉舌”的邹韬奋,代表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和文化人的最高境界。他热爱祖国和人民,忠于自己的事业,永怀一颗赤子之心。本大赛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在新时代继续学习“韬奋精神”,以文字为武器,抒发真情,感悟人生,同时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二、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韬奋纪念馆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  承办单位:《少年文艺》编辑部  协办单位:广东全
期刊
“八宝饭”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在千灯中心小学念书。  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全校师生都在闹饥荒。  那时城镇户口凭证购粮。学生每月口粮定量20斤,教师28斤,其中大米跟面粉需按比例搭配供应。农村户口学生口粮更少,用当时流行的说法称作“四两头”,即一个人平均每天口粮只有四两。我们十二三岁的孩子,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吃不饱肚子连上课都没有心思。其实老师也一样,特别是学校里那些刚踏上工作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