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感知、个性差异和认知三个方面研究了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及其形成因素,并对教学提出了积极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风格 特征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获得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存在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如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力条件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成就动机及相应个性特征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其中,学习风格的主要作用在于参加并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它对学习过程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个性化教育,即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教改的主旋律,而关注学习风格正是个性化教学的必要选择。
一、学习风格的特征
关于学习风格的涵义,众说纷纭,尽管许多研究者对它的表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Keefe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以及对学习环境做出的反应和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具有趋向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Reid认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的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习惯的和自然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Dunn和Price认为学习风格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情绪、对集体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具有稳定性。Schmeck(1988)认为学习风格是采取某个具体学习策略的一种倾向性。Merriam和Caffarella(1991)认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环境下处理信息、感情和行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James和Gardner(1995)认为学习风格是复杂的方式和条件,人们在某些条件下以复杂的方式有效地感知、处理、存储和记忆他们的学习内容。谭顶良在《学习风格论》中提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尽管有不同的措辞和强调重点,但是上述对学习风格的定义都蕴涵了对其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和过程性的肯定。学习风格的独特性是指不同个体具有各自的学习风格,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具有完全一样的学习风格的个体者。这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反应模式。学习风格的稳定性,或者持久性,是指学习风格不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发化,即使有也是量变。这是因为学习风格深受到家庭环境、文化、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沉淀、内化而形成的。学习风格是一种倾向,或者“习惯成自然”,是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自发的、甚至无意识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学习风格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也是导致学习风格概念的多样性和模糊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风格包含个体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性感特征、行为特征,等等,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复杂的有机系统。Cohen和Weaver(2006)把学习风格分为感知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体验型)、个体差异型(外向型、内向型)和认知型(全面型、具体型、综合型、分析型、演绎型、归纳型、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
二、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
1.从学习风格感知方面、思维个性差异和认知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学习风格
大学生的总体学习风格从感知方面来分偏向体验型(50.03%),这并不难理解。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部一直呼吁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风格与个性的关系上,研究表明:“个体学习活动以某种(些)特定的方式和倾向得到经常的表现,则形成学习风格并以特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进而形成个性;个性一旦形成,反过来制约个体的学习方式和倾向,使学习风格更加鲜明化。”(谭顶良《学习风格论》)在学习风格的思维个性差异方面,大学生倾向于外向型。外向思维直觉型大学生往往用思维主宰一切,欣赏实际行动和长期计划,对思维的依赖使他们逻辑性强、善于分析、机灵果断。
2.其它因素对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
(1)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
本研究表明,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习风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以英语为例,听力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喜欢视觉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类型学习风格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学习风格越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2)大学生学习风格与性别
一般而言,男、女生在学习风格的喜好上没有显著差别,但他们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趋势。男生更倾向于听觉学习方式,女生则喜欢视觉方式。根据观察,男生似乎不太喜欢记笔记,比较懒于动手,而只是“听课”。因此,相对于女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采取听觉学习方式。
三、结论及启示
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总体上偏向视觉型、直觉型、外向型、综合型。学习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风格,培养他们能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积极探索并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式,采取丰富的教学策略、手段及内容,适应并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论.讲出教育出版社,1995.
[2]Reid,J.The Learning Styles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J].TESOL Quarterly,1987,21(1):87-111.
[3]路根书.大学生学习风格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86-96.
课题项目:本文为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差异与个性化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内容。(课题编号:0910091)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风格 特征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获得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存在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如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力条件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成就动机及相应个性特征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其中,学习风格的主要作用在于参加并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它对学习过程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个性化教育,即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教改的主旋律,而关注学习风格正是个性化教学的必要选择。
一、学习风格的特征
关于学习风格的涵义,众说纷纭,尽管许多研究者对它的表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Keefe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以及对学习环境做出的反应和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具有趋向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Reid认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的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习惯的和自然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Dunn和Price认为学习风格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情绪、对集体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具有稳定性。Schmeck(1988)认为学习风格是采取某个具体学习策略的一种倾向性。Merriam和Caffarella(1991)认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环境下处理信息、感情和行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James和Gardner(1995)认为学习风格是复杂的方式和条件,人们在某些条件下以复杂的方式有效地感知、处理、存储和记忆他们的学习内容。谭顶良在《学习风格论》中提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尽管有不同的措辞和强调重点,但是上述对学习风格的定义都蕴涵了对其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和过程性的肯定。学习风格的独特性是指不同个体具有各自的学习风格,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具有完全一样的学习风格的个体者。这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反应模式。学习风格的稳定性,或者持久性,是指学习风格不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发化,即使有也是量变。这是因为学习风格深受到家庭环境、文化、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沉淀、内化而形成的。学习风格是一种倾向,或者“习惯成自然”,是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自发的、甚至无意识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学习风格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也是导致学习风格概念的多样性和模糊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风格包含个体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性感特征、行为特征,等等,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复杂的有机系统。Cohen和Weaver(2006)把学习风格分为感知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体验型)、个体差异型(外向型、内向型)和认知型(全面型、具体型、综合型、分析型、演绎型、归纳型、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
二、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
1.从学习风格感知方面、思维个性差异和认知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学习风格
大学生的总体学习风格从感知方面来分偏向体验型(50.03%),这并不难理解。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部一直呼吁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风格与个性的关系上,研究表明:“个体学习活动以某种(些)特定的方式和倾向得到经常的表现,则形成学习风格并以特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进而形成个性;个性一旦形成,反过来制约个体的学习方式和倾向,使学习风格更加鲜明化。”(谭顶良《学习风格论》)在学习风格的思维个性差异方面,大学生倾向于外向型。外向思维直觉型大学生往往用思维主宰一切,欣赏实际行动和长期计划,对思维的依赖使他们逻辑性强、善于分析、机灵果断。
2.其它因素对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
(1)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
本研究表明,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习风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以英语为例,听力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喜欢视觉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类型学习风格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学习风格越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2)大学生学习风格与性别
一般而言,男、女生在学习风格的喜好上没有显著差别,但他们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趋势。男生更倾向于听觉学习方式,女生则喜欢视觉方式。根据观察,男生似乎不太喜欢记笔记,比较懒于动手,而只是“听课”。因此,相对于女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采取听觉学习方式。
三、结论及启示
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总体上偏向视觉型、直觉型、外向型、综合型。学习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风格,培养他们能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积极探索并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式,采取丰富的教学策略、手段及内容,适应并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论.讲出教育出版社,1995.
[2]Reid,J.The Learning Styles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J].TESOL Quarterly,1987,21(1):87-111.
[3]路根书.大学生学习风格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86-96.
课题项目:本文为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差异与个性化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内容。(课题编号:09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