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的水务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应承担监管职责的价格主管部门是否了解水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证监会是否需要跟进核查一下18家上市水务公司的年报是否虚假?
  
  据媒体爆料,18家水务上市公司刚向投资者披露了漂亮的年报,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个别水务上市公司净利润率甚至高达438.90%,怎一个暴利了得?卡尔?马克思惊奇地发现并经典地强调:“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而另一头,许多水务公司却在听证会上不断上演着苦情戏,哭诉供水调水成本或污水处理成本过高云云。
  这些苦情戏能够在听证会上一再上演本身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想当年,《价格法》及听证会制度诞生之时,社会各界对其期望可谓深矣。《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原以为听证会制度能够成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孰料“逢听必涨”,最后听证会竟成了垄断部门让普通消费者买单的号角。何也?
  上演苦情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苦情戏以“谦卑”的姿态和“催人泪下”的说理占领了道德优势。“我们不想涨价,实在是成本太高,企业亏损严重”、“提高价格有利于引导消费者节约,利国利民”,诸如此类。面对这样的哭诉,群众肯定要发挥奉献精神,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节能减排,就再勒紧裤腰带一把吧。价格主管部门也肯定能够理解“共和国长子”们的苦心和群众们的觉悟,就让价格再飞一会吧。
  上演苦情戏难以拆穿。苦情戏中的角色包括水务企业代表、消费者代表、价格主管部门及外围的新闻媒体和更外围的我们。很显然,水务企业代表报忧不报喜,能够代表大家发出涨价的强有力呼声,许多消费者代表也能够论证涨价有理、能够承受,而负责买单的消费者则成了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不排除消费者代表中有能够代表群众演员说几句公道话的。但是往往由于信息的封闭和缺乏,要不是有上市公司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上市水务公司不小心暴露了,说话公道的消费者代表肯定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水务企业苦情戏背后的玄机,自然,原本人微言轻、反对涨价的声音很快就会被湮没在涨价的呼声中。面对此情此景,价格主管部门不融入剧情,根据民意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作出同意涨价的决定才怪。
  苦情戏即使拆穿了也没什么严重后果。虽然有关法律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对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价格、成本调查时,有关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需的账簿、文件以及其他资料。有关单位不提供或提供虚假资料的,充其量只是责令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罚款。可见,水务企业揣着明白装糊涂是有恃无恐的。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感谢股市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如果不是你,我们会真的以为水务企业穷得叮当响,真的相信水价非涨不可。我们不禁想问问,本应承担监管职责的价格主管部门是否了解水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证监会是否需要跟进核查一下18家上市水务公司的年报是否虚假?其他资源性企业呢?
  我们期待,为了让《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关于“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的规定能够早日落实,请价格主管部门向证监会取取经。
其他文献
针对齿轮常见故障及信号在传统EMD算法分解中产生的端点效应,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样本熵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信号进
中石化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50.39亿元,同比增长54%.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降低成本、减员增效.在这次减员增效过程中,
案情简介周某于今年1月19日以要求某电缆厂(以下简称,电缆厂)支付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费、一次伤残抚恤金、安装假肢费等共计29万元为由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已成为常用的家用电器。冰箱是比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尽管良好的生产工艺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已使电冰箱变得相当可靠、相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自产生至今,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它的任务是,在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使求职者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适应社会、认识劳动的价
竞业限制协议必须以相应的劳动合同存在为前提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劳动者的就业权通过契约形式加以一定的限制。商业秘密虽然是
商海行舟,不进则退。不变革便衰败,只有挣脱束缚自己的枷锁才能更好地前行。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以保证利润和市场份额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被奉为金句。从百事达(Blockbuster)到柯达,从纸质报业到投币电话制造商,更给了我们“不变则死”的惨痛教训。各行各业也都有公司为自己的因循守旧埋了单。  然而,持续盲目的顺应潮流一定是上策么?调查结果否认了这种观念。实际上,任何公司在试水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