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主要劳动力依靠家庭成员,基本经营单元是家庭,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还面临政策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服务“三农”是涉农高职院校的天职,在“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进行了实践探索,希望能为涉农高职服务“三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涉农高职;家庭农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09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一项基本职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的直接动力。涉农高职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服务家庭农场义不容辞。涉农高职要为家庭农场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离不开有效的服务模式,因此,本文将借鉴“三螺旋”理论这一研究视角,探索学校、政府、行业三方协同服务家庭农场新模式。
1 关于“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是美国学者埃茨科维兹教授(Etzkowitz,1993)和荷兰学者雷德斯多夫教授(Leydesdoff,1995),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有关政府、产业和大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关系理论,用来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他们提出,“作为社会主要机构的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积极合作与协作,每一个机构都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独特身份,在合作中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渗透其他机构而发生作用,这种重叠渗透的关系使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的功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通过相互作用与合作,实现持续创新共同发展”。
“三螺旋”理论最关键在于把处于不同领域的几个机构主体整合到同一个目标,从而实现不同领域的三力合一,进而为需要达成的目标提供核心动力。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可以用来分析、指导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互动方式,还可以解释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过程中各方的内在逻辑及最终产生的协同效应。
2 “三螺旋”理论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适用性分析
2.1 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意义
2.1.1 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都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方式,为家庭农场提供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为广大家庭农场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
2.1.2 履行涉农高职社会服务义务
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做好“三农”服务工作更是涉农高职院校应尽的义务。家庭农场不仅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着力点,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涉农高职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家庭农场的发展需求,利用自身涉农教育、科研、服务的资源和优势,整合运用到“三农”工作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1.3 增强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涉农高职在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依托专业资源优势,建立激励机制,搭建广阔平台,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需求,提升專业发展能力,还能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推动自身的迅速发展。
2.1.4 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内涵
一是“校企合作”将参与人才培养的人员拓展至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政府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各级基层组织乃至个人;二是扩展教育目标,由狭隘的某个职业岗位扩大到某一职业群,甚至是面向全社会、涵盖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三是更注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养成,关注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1.5 增强涉农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中,学生牢固掌握相应专业理论知识,“三农”服务过程中,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深入社会实践,强化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现实,学习社会规则,磨炼生存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增强。
2.2 家庭农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及现状
课题组通过问卷对四川成都地区96个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家庭农场对社会服务形式和内容的需求。被调研的96位家庭农场主中,希望涉农高职院校提供集体培训作为服务方式的有53人,占比55.21%,希望组建团队针对其家庭农场单独提供服务的有43人,占比44.79%。服务内容上,有生产技术培训需求的63人,占比65.63%,有家庭农场规划的60人,占比62.5%,有产品营销策划需求的57人,占比59.38%,有相关政策解读与咨询的47人,占比48.96%,有产品销售服务需求的46人,占比47.92%,有家庭农场经营生产管理咨询需求的38人,占比39.58%,有家庭农场资产财务管理服务的26人,占比27.08%。由此可见,家庭农场对生产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规划以及产品营销策划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最为迫切,希望服务形式以提供集体培训为主,组建团队针对其家庭农场单独提供服务为辅。
(2)家庭农场接受服务现状。被调研的96位家庭农场主中,接受过高职院校对家庭农场相关服务的有43人,占总人数的44.79%,没有接受过高职院校对家庭农场相关服务的有53人,占总人数的55.21%。在43位接受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家庭农场主中,他们所接受的服务从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相关培训(约65%)、生产技术培训(约43%)、产品营销策划(约37%)、家庭农场规划(约34%)、相关政策解读与咨询(约31%)、产品销售服务(约22%)、家庭农场经营生产管理咨询(约21%)、家庭农场资产财务管理(约11%)。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对社会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市场目前提供的社会服务存在明显不足,还有较大的供给空缺需要填补。同时,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所需要的社会服务类型和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类型不相符合的问题,即社会服务的供需错配。 2.3 “三螺旋”理论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指导性
涉农高职院校是指设置有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科学技术相关专业或实施有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的高职高专办学层次的高等院校。要解决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三螺旋理论是用一个螺旋形的创新模型来描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多重、互动、自反、集成、非线性的关系。在“三螺旋”理论指导下,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具有行业化、技术化、地方化等特点。
第一,行业化是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基础。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主要劳动力依靠家庭成员,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涉农高职应坚持农业行业特色,充分依托农业行业资源,紧密与农业行业、产业联系,不断争取行业的参与和支持,大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其在农业行业中的社会服务能力。
第二,技术化是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内涵体现。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对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作为涉农高校,应该根据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对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对服务的内容做到精准化,对服务的形式做到多样化,以此提高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地方化是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落脚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一定要找准服务的对象,要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学校和企业组建社会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对家庭农场开展社会服务。
3 涉农高职践行“三螺旋”理论服务家庭农场模式探索
“三螺旋”关系的一个特点是螺旋结构中的三方均有重叠之处。当前服务家庭农场不仅仅是涉农高职的事,必须是政府、行业、高校各施所长,形成合力,实现共赢。根据“三螺旋”理论,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服务家庭农场的实践和探索,构建了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三螺旋”结构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政府、涉农高职、农业行业对家庭农场服务的目标和路径是一致的,三者相互促进,彼此依赖。具体实施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践行:
(1)涉农高职:提供多样化服务。首先,涉农高职可以整合校内资源,成立“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完成制度建设。该中心可以针对家庭农场的服务需求,开展农场规划、技术服务、营销策划、财务管理等服务,以解决家庭农场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其次,可以根据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短期的职业培训或采用弹性学制为农场主提供全日制学历教育。再次,可以通过整合校企合作资源,与涉农行业、企业组团队,为家庭农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2)农业行业:搭建服务平台。作为农业行业,可以通过组建农业职教集团、农业创新创业联盟,为服务家庭农场搭建平台。
(3)政府:构建支持和保障体系。在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三螺旋”模式下 ,政府主要承担构建支持和保障体系职能。包括完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健全保障体系和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考虑三方的共同利益,尽力整合资源,通过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不断调动行业、企业及高校服务人员积极性。
由此可见,涉农高职为家庭农场提供多样化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的帮助,同时又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产业搭建服务平台,离不开政府的平台和政策支持,也需要高校积极参与,同时也能促进产、学、研良性发展;政府在构建保障体系时也需要与产业和高校联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2014年,农业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都充分说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作为涉农高职,应该积极践行社会服务职能。“三螺旋”理论为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提供了指导和理论依据,通过政府、学校、行业双边和三边的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协同发展,实现三力合一,从而提升涉农高职社会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当前“三农”经济发展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职教论坛,2016,(13):14-19.
[2]邓小艳.“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6):130-132+144.
[3]亨利·埃茨科威茲.國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3-4.
[4]胡正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三螺旋”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1):49-54.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涉农高职;家庭农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09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一项基本职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的直接动力。涉农高职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服务家庭农场义不容辞。涉农高职要为家庭农场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离不开有效的服务模式,因此,本文将借鉴“三螺旋”理论这一研究视角,探索学校、政府、行业三方协同服务家庭农场新模式。
1 关于“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是美国学者埃茨科维兹教授(Etzkowitz,1993)和荷兰学者雷德斯多夫教授(Leydesdoff,1995),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有关政府、产业和大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关系理论,用来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他们提出,“作为社会主要机构的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积极合作与协作,每一个机构都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独特身份,在合作中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渗透其他机构而发生作用,这种重叠渗透的关系使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的功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通过相互作用与合作,实现持续创新共同发展”。
“三螺旋”理论最关键在于把处于不同领域的几个机构主体整合到同一个目标,从而实现不同领域的三力合一,进而为需要达成的目标提供核心动力。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可以用来分析、指导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互动方式,还可以解释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过程中各方的内在逻辑及最终产生的协同效应。
2 “三螺旋”理论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适用性分析
2.1 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意义
2.1.1 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都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方式,为家庭农场提供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为广大家庭农场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
2.1.2 履行涉农高职社会服务义务
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做好“三农”服务工作更是涉农高职院校应尽的义务。家庭农场不仅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着力点,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涉农高职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家庭农场的发展需求,利用自身涉农教育、科研、服务的资源和优势,整合运用到“三农”工作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1.3 增强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涉农高职在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依托专业资源优势,建立激励机制,搭建广阔平台,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需求,提升專业发展能力,还能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推动自身的迅速发展。
2.1.4 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内涵
一是“校企合作”将参与人才培养的人员拓展至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政府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各级基层组织乃至个人;二是扩展教育目标,由狭隘的某个职业岗位扩大到某一职业群,甚至是面向全社会、涵盖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三是更注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养成,关注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1.5 增强涉农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中,学生牢固掌握相应专业理论知识,“三农”服务过程中,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深入社会实践,强化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现实,学习社会规则,磨炼生存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增强。
2.2 家庭农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及现状
课题组通过问卷对四川成都地区96个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家庭农场对社会服务形式和内容的需求。被调研的96位家庭农场主中,希望涉农高职院校提供集体培训作为服务方式的有53人,占比55.21%,希望组建团队针对其家庭农场单独提供服务的有43人,占比44.79%。服务内容上,有生产技术培训需求的63人,占比65.63%,有家庭农场规划的60人,占比62.5%,有产品营销策划需求的57人,占比59.38%,有相关政策解读与咨询的47人,占比48.96%,有产品销售服务需求的46人,占比47.92%,有家庭农场经营生产管理咨询需求的38人,占比39.58%,有家庭农场资产财务管理服务的26人,占比27.08%。由此可见,家庭农场对生产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规划以及产品营销策划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最为迫切,希望服务形式以提供集体培训为主,组建团队针对其家庭农场单独提供服务为辅。
(2)家庭农场接受服务现状。被调研的96位家庭农场主中,接受过高职院校对家庭农场相关服务的有43人,占总人数的44.79%,没有接受过高职院校对家庭农场相关服务的有53人,占总人数的55.21%。在43位接受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家庭农场主中,他们所接受的服务从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相关培训(约65%)、生产技术培训(约43%)、产品营销策划(约37%)、家庭农场规划(约34%)、相关政策解读与咨询(约31%)、产品销售服务(约22%)、家庭农场经营生产管理咨询(约21%)、家庭农场资产财务管理(约11%)。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对社会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市场目前提供的社会服务存在明显不足,还有较大的供给空缺需要填补。同时,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所需要的社会服务类型和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类型不相符合的问题,即社会服务的供需错配。 2.3 “三螺旋”理论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指导性
涉农高职院校是指设置有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科学技术相关专业或实施有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的高职高专办学层次的高等院校。要解决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三螺旋理论是用一个螺旋形的创新模型来描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多重、互动、自反、集成、非线性的关系。在“三螺旋”理论指导下,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具有行业化、技术化、地方化等特点。
第一,行业化是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基础。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主要劳动力依靠家庭成员,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涉农高职应坚持农业行业特色,充分依托农业行业资源,紧密与农业行业、产业联系,不断争取行业的参与和支持,大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其在农业行业中的社会服务能力。
第二,技术化是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内涵体现。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对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作为涉农高校,应该根据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对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对服务的内容做到精准化,对服务的形式做到多样化,以此提高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地方化是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的落脚点。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一定要找准服务的对象,要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学校和企业组建社会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对家庭农场开展社会服务。
3 涉农高职践行“三螺旋”理论服务家庭农场模式探索
“三螺旋”关系的一个特点是螺旋结构中的三方均有重叠之处。当前服务家庭农场不仅仅是涉农高职的事,必须是政府、行业、高校各施所长,形成合力,实现共赢。根据“三螺旋”理论,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服务家庭农场的实践和探索,构建了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三螺旋”结构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政府、涉农高职、农业行业对家庭农场服务的目标和路径是一致的,三者相互促进,彼此依赖。具体实施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践行:
(1)涉农高职:提供多样化服务。首先,涉农高职可以整合校内资源,成立“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完成制度建设。该中心可以针对家庭农场的服务需求,开展农场规划、技术服务、营销策划、财务管理等服务,以解决家庭农场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其次,可以根据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短期的职业培训或采用弹性学制为农场主提供全日制学历教育。再次,可以通过整合校企合作资源,与涉农行业、企业组团队,为家庭农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2)农业行业:搭建服务平台。作为农业行业,可以通过组建农业职教集团、农业创新创业联盟,为服务家庭农场搭建平台。
(3)政府:构建支持和保障体系。在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三螺旋”模式下 ,政府主要承担构建支持和保障体系职能。包括完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健全保障体系和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考虑三方的共同利益,尽力整合资源,通过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不断调动行业、企业及高校服务人员积极性。
由此可见,涉农高职为家庭农场提供多样化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的帮助,同时又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产业搭建服务平台,离不开政府的平台和政策支持,也需要高校积极参与,同时也能促进产、学、研良性发展;政府在构建保障体系时也需要与产业和高校联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2014年,农业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都充分说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作为涉农高职,应该积极践行社会服务职能。“三螺旋”理论为涉农高职服务家庭农场提供了指导和理论依据,通过政府、学校、行业双边和三边的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协同发展,实现三力合一,从而提升涉农高职社会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当前“三农”经济发展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职教论坛,2016,(13):14-19.
[2]邓小艳.“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6):130-132+144.
[3]亨利·埃茨科威茲.國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3-4.
[4]胡正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三螺旋”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1):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