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w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因其不同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范式,在促进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同时产生了明显的非学术影响.在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还存在着对非学术影响的概念界定模糊、评价方式尚未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评价交叉学科研究之非学术影响的有益经验,我国应以设立专业的交叉学科研究评价委员会、分阶段评价交叉学科研究、多元评价主体联动评估等改革措施为着力点,构建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机制,以强化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导向,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研究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其他文献
基于Z省H县两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查发现,“距城远近”深刻影响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表现为直接决定农村家长的择校,决定小规模学校教师生存的质量,决定学校建设投入的收益.本研究通过对校长、教师、家长等群体的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揭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真实群像,分析教师、学生“去”与“留”选择所带来的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表现为距城较近的学校学生流失殆尽,但教师集聚;据城较远的学校滞留了大量学生,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整体上存在教与学的主体错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小规模学校要与乡镇中心学校结成共同体,通过
利用我国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3-2020年间的经费收支结构与学术产出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经费收支结构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同时试图找到有助于学术产出提升的收支结构理论最优值.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经费收支结构的差异会对学术产出产生不同影响,收支结构亦存在理论最优值.但是目前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收支结构、校均收支结构均与理论最优值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此,建议我国政府需要依据大学内在的学术逻辑和发展规律,通过资源支持方式的变化与支持政策的引导以优化大学的经费收支结构;政
一流本科教育政策是本科教育提质增效的行动指南,对相关政策的评价可以为政策制定、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合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PMC指数模型对8所高校一流本科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发现:(1)各校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重点、政策受众、政策功能、政策视角、政策指向和政策文件引用等方面的一致性程度较高;(2)政策设计总体较为合理,共有7项政策等级评价为优秀,1项为可接受,无不良和完美级政策,且在政策重点、政策功能、政策视角和政策文件引用方面优势明显;(3)样本政策存在政策指向结构性失衡、政策目
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人们对于“健康”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国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在带来优渥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与焦虑.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其特有的性质,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高校体育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设置的体育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由刘伟著写的《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研究》(九州出版社,2019年7月版)一书,以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为研究背景,结合最新知识信息与体育动态,全面阐述了高校体育教
期刊
学生学业成绩的认定与评价是对教学工作成效的一种回顾与检验,为优化教学流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数据参考,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教学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介,其将教学规划或教学成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对照,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却常常忽略其中的人文关怀.长此以往,将会阻碍教学体系的健康运转,对教学主体的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升都是弊大于利.在此背景下,则有必要对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困境.此时呼唤的是一种主体多元、标准明确、证据充分、方式多样、过程扎实的评
期刊
一流大学的学术领导力成为了“双一流”建设要关注的核心焦点,一流大学通过由学术所形成的聚合力对其组织中的个体以及组织外的机构和公众产生影响.学术领导力是一种专业主义的影响力,是个体和组织的双重领导力,是教学学术、应用学术、整合学术、发现学术的多维体现.在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框定大学学术领导力的合理边界,进一步弱化大学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界限”,让大学成为公共交往的场所,从学术团队的领导力建设入手,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在不同组织间的“交叉聘用”,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分布式的学术领导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是面向世界的教育综合实力竞争,是国家创新力、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工程,受大学管理体制和制度路径依赖等影响.“双一流”建设基本沿袭了一贯的遴选模式,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的评审方式确定入围建设单位.我国“双一流”建设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由于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等差别,体现出较强的计划性和竞争性.这既反映了国家体制和制度优势,有利于推动我国拔尖大学快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阵营,也潜藏着“双一流”建设中目的、手段和方式等的不协调性.
期刊
随着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扩张,原本属于师范类院校的教师教育逐渐进入综合性大学,但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却面临“边缘化”的困境.由此,增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师范性”导向,成为21世纪德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包括确立“教育科学”的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教学法”的重要地位、从知识类别的角度重塑对“学科专业”的认知.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导向之间存在诸多复杂面向,在讨论其关系时,不应被这两类具有主导性的“描述符号”所左右,而应结合大学各学段要求、科目
新世纪以来,基于有效融合理论,加拿大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模式.“实践与理论并行”模式的含义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开展,交互进行,实践学习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的过程.概言之,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实践行动提供了知识基础,实践通过行动中的反思促进并转化为教学理解和教学智慧,从而使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样态.
面向新时代新形势,中国教育已驶入改革深水区,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通往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要指向何方?教育评价显然是牵引中国迈向2035年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是反映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中之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