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富士康不复当日辉煌,利润节节下降。
根据富士康国际公布的2012年年报,全年营收52.398亿美元,净亏损3.16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7280万美元。2010年,则净亏损2.18亿美元。遥想2007年高峰期,其营业额曾高达107.32亿美元,5年内缩水一半,昭告了制造业越来越残酷的竞争环境,人工成本上升。
从今年开始,富士康已经不再招工,反而希望员工主动辞职,元老级管理人员动荡不断,不断削减的人工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靠人力成本占据制造业,已是明日黄花。
制造业的分化,以及盈利空间的挤压,让代工品牌连血汗钱都赚不到。智能手机时代之前,富士康国际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全球巨无霸公司代工,但现在,不由富士康代工的三星势头凶猛。富士康与苹果一荣俱荣,不幸的是,苹果智能手机时代的超额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巴克莱分析师曾经指出,富士康国际2012年表现低迷,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和苹果等大客户订单数量低于预期,以及华为、小米等中国内地品牌手机厂商的低利润订单影响所致,来自亚欧美的营收全线下滑。中国制造业的特点是把成本压到最低,油锅里捞钱,富士康国际想从中国智能手机企业获得大份订单,无异于痴人说梦。
富士康必须转型,其母公司从制造的鸿海转向科技的鸿海与商贸的鸿海。
转型还在摸索。商贸鸿海孤注一掷,《中国经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富士康的领路人“郭台铭上了年纪”,原因是郭台铭与一帮制造业出身的老人一起不惜血本介入电商业务,却大败而归:鸿海持股占比约25%的“万得城”最近在国内清货清盘;“飞虎乐购”在职业经理人杜家滨2011年年底自富士康出走后,几乎再无统筹规划;“万马奔腾”则因为规模小、人员不专业、产品售价高而频频被爆出停滞消息;敢闯店中店和赛博数码的拓展亦难如意。即使铩羽,鸿海2013年庞大的科技体验店计划还将上马,但缺乏品牌的科技体验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近两年,媒体不断传出富士康投资光伏电池、LED、锂电池、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新闻,地方政府兴高采烈地披露了富士康在山西、江苏的太阳能投资。进入不赚钱的行业未必成真,但富士康宣布的精密制造不是笑话,晋城1000亿元打造精密模具生产基地蔚为大观,富士康的机械臂已经开始试验取代部分人工,“科技鸿海”不是一句空话。
为了对冲生产基地过于集中的风险,鸿海开始重新在全球布局生产链条。如在台湾的台中、高雄、新北,以及印度尼西亚设立新工厂,以减少贸易摩擦、成本上升等风险。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设厂,无疑是为了离代工的心脏更近一些,在核心配件上避免长途劳顿产生的信息不灵、运输不畅。核心制造回归欧美是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的明显标志,以往低廉的人工与运输成本,如今不敌当地的灵活与便利。
美国的创客们为了零件全球采购,他们需要的是小规模而灵活的机制,在东莞、台海等地有无数的小工厂可以满足个性制造的零件制造商,而大规模的富士康模式不可能被个性化制造企业所钟爱。无数的小食人鱼取代了巨鲨。
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转型,连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代工企业富士康都生存困难,模仿富士康的代工企业日子更加难过。富士康的危机是所有代工企业的危机。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极少数拥有信誉与技术的企业尚可维生,其他即使拿到订单,赢了订单不赢利。
根据富士康国际公布的2012年年报,全年营收52.398亿美元,净亏损3.16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7280万美元。2010年,则净亏损2.18亿美元。遥想2007年高峰期,其营业额曾高达107.32亿美元,5年内缩水一半,昭告了制造业越来越残酷的竞争环境,人工成本上升。
从今年开始,富士康已经不再招工,反而希望员工主动辞职,元老级管理人员动荡不断,不断削减的人工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靠人力成本占据制造业,已是明日黄花。
制造业的分化,以及盈利空间的挤压,让代工品牌连血汗钱都赚不到。智能手机时代之前,富士康国际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全球巨无霸公司代工,但现在,不由富士康代工的三星势头凶猛。富士康与苹果一荣俱荣,不幸的是,苹果智能手机时代的超额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巴克莱分析师曾经指出,富士康国际2012年表现低迷,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和苹果等大客户订单数量低于预期,以及华为、小米等中国内地品牌手机厂商的低利润订单影响所致,来自亚欧美的营收全线下滑。中国制造业的特点是把成本压到最低,油锅里捞钱,富士康国际想从中国智能手机企业获得大份订单,无异于痴人说梦。
富士康必须转型,其母公司从制造的鸿海转向科技的鸿海与商贸的鸿海。
转型还在摸索。商贸鸿海孤注一掷,《中国经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富士康的领路人“郭台铭上了年纪”,原因是郭台铭与一帮制造业出身的老人一起不惜血本介入电商业务,却大败而归:鸿海持股占比约25%的“万得城”最近在国内清货清盘;“飞虎乐购”在职业经理人杜家滨2011年年底自富士康出走后,几乎再无统筹规划;“万马奔腾”则因为规模小、人员不专业、产品售价高而频频被爆出停滞消息;敢闯店中店和赛博数码的拓展亦难如意。即使铩羽,鸿海2013年庞大的科技体验店计划还将上马,但缺乏品牌的科技体验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近两年,媒体不断传出富士康投资光伏电池、LED、锂电池、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新闻,地方政府兴高采烈地披露了富士康在山西、江苏的太阳能投资。进入不赚钱的行业未必成真,但富士康宣布的精密制造不是笑话,晋城1000亿元打造精密模具生产基地蔚为大观,富士康的机械臂已经开始试验取代部分人工,“科技鸿海”不是一句空话。
为了对冲生产基地过于集中的风险,鸿海开始重新在全球布局生产链条。如在台湾的台中、高雄、新北,以及印度尼西亚设立新工厂,以减少贸易摩擦、成本上升等风险。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设厂,无疑是为了离代工的心脏更近一些,在核心配件上避免长途劳顿产生的信息不灵、运输不畅。核心制造回归欧美是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的明显标志,以往低廉的人工与运输成本,如今不敌当地的灵活与便利。
美国的创客们为了零件全球采购,他们需要的是小规模而灵活的机制,在东莞、台海等地有无数的小工厂可以满足个性制造的零件制造商,而大规模的富士康模式不可能被个性化制造企业所钟爱。无数的小食人鱼取代了巨鲨。
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转型,连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代工企业富士康都生存困难,模仿富士康的代工企业日子更加难过。富士康的危机是所有代工企业的危机。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极少数拥有信誉与技术的企业尚可维生,其他即使拿到订单,赢了订单不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