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雅珠老师1978年开始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如今已有40年光阴。长期在一线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让她发现,真正能够左右孩子成长的不是学校,不是教育机构,而是家庭。家庭中,父母的自身行为以及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会形成深远影响孩子成长的家风。家风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说,家风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已从重要教育岗位退休5年的她,依然关注着教育,尤其是看到身边许多孩子的家庭现状,对家庭教育,尤其是优秀家风如何传承、如何落地有着自己的思考。
让家重新找回“家味儿”
如今,许多家庭把教养孩子当成一个重大课题,一个战略性问题。而在梁雅珠老师看来,家庭赋予孩子的,应该是血缘亲情的一种表达,是让孩子体会到与家人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可现在的家庭教育,却充满了功利化、目标化,甚至被量化了。
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大部分孩子都被困在残酷的竞争大军中,你争我夺。因此,家就变成了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的第二课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家长的定式思维,来自群体的压力也让不少原本淡定的家长慌张起来,不得不跟着“大潮”逼孩子一路比拼。
梁雅珠老师感叹说她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看起来温和可爱的小姑娘曾经恶狠狠地和她说,特别希望自己的家里着大火,因为这样就可以把钢琴烧掉,妈妈也就不会再用毛衣针扎着让她练琴了,她终于可以逃走了。小姑娘的诉说让梁雅珠老师又惊又急,惊的是孩子对钢琴、对家人如此地恨都让父母毫无察觉;急的是如此的家庭环境还怎么能让孩子有健康成长的身心?!其实,一个人对家的眷恋,是因为家温暖、安全、愉快,让人放松,有幸福感。当一个孩子对家或者家人有完全的信赖时,教育结果也往往会非常理想。可太多家庭的“变质”,非但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反而是更加充满了焦虑、不安、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当家应有的亲密关系被毁损,当家失去了港湾、幸福小窝这种本质的定位时,家的味道就变了。家的味道变了,良好的家風熏陶也就没了基石,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想教育好孩子,想用优秀的家风影响孩子,为孩子注入成长力量,想让孩子幸福,首先必须让家庭回归家的本质,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家庭关系中,让家有家味儿。父母自己最该卸下那些捆绑家庭的沉重、功利的东西,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抗浮躁的风气,全然接纳孩子,懂得理解、尊重孩子,为孩子搭建安全、温暖、愉悦的家。
家风传承,不是口号,需要落地
我们常说的个人素养,包括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性格等,都是受家风影响的。但提到家风,人们容易把它看成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好像只有大家族才有,或者是一定要有正规的家训作为记录。但在梁雅珠老师看来,家风其实就落在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中,就存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中,是家庭的一种文化符号。她回忆自己家从爷爷那辈起就是老北京。印象里,老北京人的文化、规矩比较多,比如吃饭只能吃靠近自己的盘子里的食物,吃东西时不能吧嗒嘴,老人不动筷孩子不许吃,等等。包括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回家,每次叫门时都会先叫声“妈妈”,再说“请给我开下门”,那时有些同学就特别不理解,怎么开个门还得先叫声妈妈。梁雅珠老师说这就是家里沿袭的规矩,家人一直都这么做。可见,家风看不见,却是非常实在的传承,而且绝不是口头说说,而是每位家庭成员都要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形成真正的优秀家风传承。
在这个时代,梁雅珠老师也提醒我们,需要经常审视那些在家庭中传承已久的家风,看看哪些优秀的家风丢失了,需要寻找回来;而又有哪些家风可能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则需要抛弃。也就是说,家风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
每个家庭的优秀家风可能不太一样。可能有些人家的家风是刻苦学习,有些人家注重的家风是崇尚善良,这些都没有对错,都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强大基因,不用刻意改变,只要让它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就是优秀家风在落地。
做真实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
既然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优秀家风传承的基础、前提和条件,那么父母就一定不能和孩子处于一种对立,甚至处于绑架与被绑架的关系中,不能出现“我出钱让你念书,你就必须考进名校回报我”“我没实现的理想,你必须实现”等这种雇佣、对立的关系。
优秀家风传承的起点,以及教育的起点都在父母,而不是在孩子。想让孩子优秀,父母应该以真实的面貌、成长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梁雅珠老师说她有一次打车时遇到一位司机朋友,两人聊起教育孩子的话题。司机朋友说他家孩子不爱读书,为了让孩子读书,他只得拿本书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装相。梁雅珠老师觉得这位司机爸爸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这点值得肯定,但是在做法上如果稍微做些调整,效果会更好,比如可以真的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一读,而不是假装读,哪怕从小说、插画多的书读起。其实孩子都是聪明又敏感的,父母是戴着面具和自己演戏,还是呈现出了真实的状态,一看便知。所以如果真的想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如从骨子里改变自己,变得更好,给孩子做好榜样。
优秀家风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从家庭核心成员开始的。身为父母,不要包装自己,不要戴着面具生活,需要由内而外地真正改善自己,才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本身,便已经起到了最好的榜样作用。
家风是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灵魂交流与传递,父母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生活态度,就是将优秀家风传承给孩子的最佳起点。
已从重要教育岗位退休5年的她,依然关注着教育,尤其是看到身边许多孩子的家庭现状,对家庭教育,尤其是优秀家风如何传承、如何落地有着自己的思考。
让家重新找回“家味儿”
如今,许多家庭把教养孩子当成一个重大课题,一个战略性问题。而在梁雅珠老师看来,家庭赋予孩子的,应该是血缘亲情的一种表达,是让孩子体会到与家人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可现在的家庭教育,却充满了功利化、目标化,甚至被量化了。
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大部分孩子都被困在残酷的竞争大军中,你争我夺。因此,家就变成了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的第二课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家长的定式思维,来自群体的压力也让不少原本淡定的家长慌张起来,不得不跟着“大潮”逼孩子一路比拼。
梁雅珠老师感叹说她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看起来温和可爱的小姑娘曾经恶狠狠地和她说,特别希望自己的家里着大火,因为这样就可以把钢琴烧掉,妈妈也就不会再用毛衣针扎着让她练琴了,她终于可以逃走了。小姑娘的诉说让梁雅珠老师又惊又急,惊的是孩子对钢琴、对家人如此地恨都让父母毫无察觉;急的是如此的家庭环境还怎么能让孩子有健康成长的身心?!其实,一个人对家的眷恋,是因为家温暖、安全、愉快,让人放松,有幸福感。当一个孩子对家或者家人有完全的信赖时,教育结果也往往会非常理想。可太多家庭的“变质”,非但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反而是更加充满了焦虑、不安、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当家应有的亲密关系被毁损,当家失去了港湾、幸福小窝这种本质的定位时,家的味道就变了。家的味道变了,良好的家風熏陶也就没了基石,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想教育好孩子,想用优秀的家风影响孩子,为孩子注入成长力量,想让孩子幸福,首先必须让家庭回归家的本质,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家庭关系中,让家有家味儿。父母自己最该卸下那些捆绑家庭的沉重、功利的东西,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抗浮躁的风气,全然接纳孩子,懂得理解、尊重孩子,为孩子搭建安全、温暖、愉悦的家。
家风传承,不是口号,需要落地
我们常说的个人素养,包括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性格等,都是受家风影响的。但提到家风,人们容易把它看成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好像只有大家族才有,或者是一定要有正规的家训作为记录。但在梁雅珠老师看来,家风其实就落在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中,就存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中,是家庭的一种文化符号。她回忆自己家从爷爷那辈起就是老北京。印象里,老北京人的文化、规矩比较多,比如吃饭只能吃靠近自己的盘子里的食物,吃东西时不能吧嗒嘴,老人不动筷孩子不许吃,等等。包括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回家,每次叫门时都会先叫声“妈妈”,再说“请给我开下门”,那时有些同学就特别不理解,怎么开个门还得先叫声妈妈。梁雅珠老师说这就是家里沿袭的规矩,家人一直都这么做。可见,家风看不见,却是非常实在的传承,而且绝不是口头说说,而是每位家庭成员都要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形成真正的优秀家风传承。
在这个时代,梁雅珠老师也提醒我们,需要经常审视那些在家庭中传承已久的家风,看看哪些优秀的家风丢失了,需要寻找回来;而又有哪些家风可能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则需要抛弃。也就是说,家风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
每个家庭的优秀家风可能不太一样。可能有些人家的家风是刻苦学习,有些人家注重的家风是崇尚善良,这些都没有对错,都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强大基因,不用刻意改变,只要让它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就是优秀家风在落地。
做真实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
既然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优秀家风传承的基础、前提和条件,那么父母就一定不能和孩子处于一种对立,甚至处于绑架与被绑架的关系中,不能出现“我出钱让你念书,你就必须考进名校回报我”“我没实现的理想,你必须实现”等这种雇佣、对立的关系。
优秀家风传承的起点,以及教育的起点都在父母,而不是在孩子。想让孩子优秀,父母应该以真实的面貌、成长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梁雅珠老师说她有一次打车时遇到一位司机朋友,两人聊起教育孩子的话题。司机朋友说他家孩子不爱读书,为了让孩子读书,他只得拿本书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装相。梁雅珠老师觉得这位司机爸爸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这点值得肯定,但是在做法上如果稍微做些调整,效果会更好,比如可以真的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一读,而不是假装读,哪怕从小说、插画多的书读起。其实孩子都是聪明又敏感的,父母是戴着面具和自己演戏,还是呈现出了真实的状态,一看便知。所以如果真的想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如从骨子里改变自己,变得更好,给孩子做好榜样。
优秀家风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从家庭核心成员开始的。身为父母,不要包装自己,不要戴着面具生活,需要由内而外地真正改善自己,才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本身,便已经起到了最好的榜样作用。
家风是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灵魂交流与传递,父母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生活态度,就是将优秀家风传承给孩子的最佳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