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是老师、学生、作品三者之间互相对话的一个过程。老师是阅读教学的主宰者,学生是阅读教学的接受者,而作品则是阅读教学的载体。从如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着力灌输正确的读书观念,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阅读兴趣;激发;思考;读书
名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许多大作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学生?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导航,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任何人只要对从事的某项活动有兴趣,他就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活动。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于所从事的某项活动不感兴趣,不要说创造性地工作,即使是一般性地完成任务也是很困难的。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二、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读书之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读书观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阅读的指路灯。它告诉学生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书。只有明确了这三点,学生读书才有方向,才有对象,才有动力。我们可以把正确的读书观念总结为: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读书好,道理不言自明。读书,可以发展智力,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在思想人格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其读书,让他们在读书中看到知识,看到美,看到智慧,看到深刻。
读好书,就是要选择“好书”进行阅读。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好读书,就是让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东晋诗人陶渊明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一旦爱上读书,书就真的有了让人废寝忘食的魔力。当学生真正地把读书当成爱好时,可以说学生在读书的道路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享受阅读带来的收获
首先,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从书籍中学习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对所有人都适用。英国伟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本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的时间活动总结出来的,因此,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同样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其次,阅读是心灵的“清新剂”。阅读书文就像吃“自助餐”一样,在众多美味佳肴面前,可以自由挑选,不限品种和数量,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
学生读书尚少,经验还很有限,碰到阅读上的障碍是很自然的事情。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冲破阅读所遇到的阻碍才能树立起学生读书的信心。怎样维护和不断巩固学生阅读的信心是需要老师认真思量的。要知道,信心是迷途中的旗帜,它指引着学生的读书之路。
五、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善于读书是一种能力。在为了学生积累知识而读书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去读书。只有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学生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其中,老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记忆,是复现和辨认所学习或经历过的东西的一种能力。人脑的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就为汲取知识、指导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泛读与精读。泛读是指广泛的、博览性的阅读,而精读是指深入细致的研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果说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对文献内容的理解、掌握和探讨都不求深入,那么就可以进行泛读。要求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提高阅读速度,还要善于寻找关键词、句和段落。当阅读材料内容比较重要,需要仔细揣摩时,就需要进行精读。
总之,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的途径还有许多,这只是本人的一点肤浅的体会。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张日,姜余林.激发阅读兴趣三法[J].小学语文教学,2004.
[2]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
作者简介:刘代珍,女,1965年出生,本科,就职于吉林省抚松县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激发;思考;读书
名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许多大作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学生?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导航,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任何人只要对从事的某项活动有兴趣,他就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活动。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于所从事的某项活动不感兴趣,不要说创造性地工作,即使是一般性地完成任务也是很困难的。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二、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读书之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读书观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阅读的指路灯。它告诉学生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书。只有明确了这三点,学生读书才有方向,才有对象,才有动力。我们可以把正确的读书观念总结为: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读书好,道理不言自明。读书,可以发展智力,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在思想人格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其读书,让他们在读书中看到知识,看到美,看到智慧,看到深刻。
读好书,就是要选择“好书”进行阅读。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好读书,就是让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东晋诗人陶渊明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一旦爱上读书,书就真的有了让人废寝忘食的魔力。当学生真正地把读书当成爱好时,可以说学生在读书的道路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享受阅读带来的收获
首先,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从书籍中学习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对所有人都适用。英国伟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本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的时间活动总结出来的,因此,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同样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其次,阅读是心灵的“清新剂”。阅读书文就像吃“自助餐”一样,在众多美味佳肴面前,可以自由挑选,不限品种和数量,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
学生读书尚少,经验还很有限,碰到阅读上的障碍是很自然的事情。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冲破阅读所遇到的阻碍才能树立起学生读书的信心。怎样维护和不断巩固学生阅读的信心是需要老师认真思量的。要知道,信心是迷途中的旗帜,它指引着学生的读书之路。
五、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善于读书是一种能力。在为了学生积累知识而读书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去读书。只有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学生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其中,老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记忆,是复现和辨认所学习或经历过的东西的一种能力。人脑的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就为汲取知识、指导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泛读与精读。泛读是指广泛的、博览性的阅读,而精读是指深入细致的研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果说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对文献内容的理解、掌握和探讨都不求深入,那么就可以进行泛读。要求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提高阅读速度,还要善于寻找关键词、句和段落。当阅读材料内容比较重要,需要仔细揣摩时,就需要进行精读。
总之,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的途径还有许多,这只是本人的一点肤浅的体会。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张日,姜余林.激发阅读兴趣三法[J].小学语文教学,2004.
[2]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
作者简介:刘代珍,女,1965年出生,本科,就职于吉林省抚松县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