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定量评价北京市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资源生态足迹作为理论基础,叠加生态承载力模型,以北京市2010—2019年数据为主,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负载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北京市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总趋势非常平稳,其值范围为0.28~0.32 hm2/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0.04~0.12 hm2/人之间,受降水影响较大。但随着南水北调外来水的输入,该项指标受降水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为解决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诱导率和增殖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不定芽诱导及继代增殖培养方法,利用显著性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质量浓度,确定金娃娃萱草的最佳培养方案。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3 mg/L,诱导率最高可达98.7%,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
摘 要:为解决高温与重载作用下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易产生车辙病害等问题,了解再生混合料分别作为下面层与上基层路面时的动力响应,设计一种高抗剪密实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F-B),结合区域气候特点以及黏弹性理论,通过有限单元法获得了不同结构层的温度场与移动轴载下的应变变化,并与常规级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路面温度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可通过改进级配的方式提高材料的抗剪切性能;卸载后路面存在约10%的
摘 要:為筛选林木抗性基因,培育高抗转基因林木,以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 × P. alba var.pyramidlis)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1 560 bp的PdPapGH12(Potri.004G109200.1)基因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519个氨基酸,该蛋白属于亲水性酸性蛋白。依据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推测其在胞内发挥水解的作用。蛋白结构分
摘 要:为探寻驾驶人视认交通标志效率,本文构建景区道路标志视认效率评价体系,设计实地视线追踪实验,采集驾驶人在景区道路对交通标志的视认数据;参照数据变化规律及指标特性确定各项眼动特征数据的最优值和临界值,建立交通标志视认效率评价指标集;采用基因选择算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度排序,确定各评价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程度;利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进行标定,并建立视认效率评价体系。应用评价体系对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目的]研究如何精准提取净耕地利用信息,为农田管理与耕地科学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净耕地预测思路,以典型粮食产区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支持下,运用净耕地系数、突变检测模型、灰色动态模型(GM)等数理模型,提取并验证净耕地(包括旱地和水田)利用信息。[结果]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斑块面积变化表现出显著的“灰色”特征,对20 hm2等额面积区间的非旱地和非水田斑块面积累加处理,可增强数据列的规律性特征;GM(1,1)灰色系统模型和多项式预测方法均可
[目的]明确机械沙障铺设对风沙区地表可蚀性特征的影响,为防沙工程中沙障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库布齐沙漠北缘迎风坡不同年限铺设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袋沙障、沙柳沙障和芦苇沙障不同坡位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地表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粒径组成和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①沙障铺设后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其中2 m×2 m沙柳沙障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果最好,且迎风坡上部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②沙障铺设使得障格内黏粒、粉粒和细砂含量增加,随设障年限的增加其呈增加趋势;土壤0—2
摘 要:针对森林消防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数据融合的森林消防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诊断模型由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简称为 BP)的数据融合方法、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简称为PNN)的分类方法和基于DS(Dempster/Shafer,简称为DS)证据理论的决策融合方法组成。首先,
[目的]探讨滇东岩溶断陷盆地植被恢复对改善浅层裂隙土壤理化性质及增强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为减缓土壤漏失,有效遏制该区石漠化态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土壤团聚体湿筛、土壤抗剪试验等方法,分析云南松次生林、小铁仔灌丛裂隙土壤基本性质、土壤抗剪性能的垂直变化特征。[结果]①植被恢复能改善裂隙土壤理化性质,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出现差异。两对比群落裂隙土壤中有机质、砂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0.25 mm)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递减趋势,土壤黏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0.25 mm)
[目的]探讨生物炭对侵蚀黑土团聚体的修复效果,揭示生物炭对侵蚀黑土团聚体的影响机制,为修复侵蚀黑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侵蚀黑土为研究对象,研究未剥离农田(CK)、未剥离农田施生物炭(CK+BC)、模拟侵蚀土壤(RS)、侵蚀土壤施生物炭(RS+BC)4个处理生物炭对黑土团聚体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CK+BC处理中0.25~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14.01%,RS+BC处理中0.25~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比RS处理增加了12.11%,生物炭提高了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于0.2
[目的]研究免耕背景下土壤容重和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改良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模拟传统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容重(1.2,1.3 g/cm3),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0,328,656,984 g/m 2)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对比不同方式下黑土的初始产流时间、产流速率、径流量以及土壤流失量。[结果]①土壤容重的增加显著缩短了初始产流时间并增加了水土流失量。同一秸秆覆盖量条件下,与容重为1.2 g/cm3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