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崇敬毛泽东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对毛泽东的崇敬之心是非常深厚的。他在不同时期曾三上韶山,瞻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很多场合信手拈来毛泽东的语录、诗句……
  2013年7月,习近平重访革命圣地西柏坡,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习近平特别强调他的“崇敬之心”,令人感慨。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等中共领导核心曾在西柏坡办公,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为党定下了六条规矩,就是要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永不变色。
  这“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寄予的最大期望,也是他立下的最大规矩。2013年7月习近平在西柏坡再次高度评价毛泽东的“两个务必”的历史意义。他强调,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实际上,习近平对毛泽东的崇敬之心、崇敬之情是非常深厚的。
  据报道,习近平在不同时期曾三上韶山,瞻仰毛泽东。2011年3月20日,习近平到湖南调研,第一天的全部行程安排就是专程来到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早在1966年和1997年,习近平曾两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感受伟人情怀。这一次再上韶山,他又深情地对大家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韶山的骄傲,湖南的骄傲,全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好局面。
  习近平对毛泽东的崇敬之心、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情厚意是至真至诚的。正因为如此,他上任时就强调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习近平上任后第一次提及毛泽东,是在2012年的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当时表态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段话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其意义深远。
  正因为如此,他上任后在不同场合信手拈来毛泽东的语录、诗句、典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首提“中国梦”,畅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两用毛泽东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概括说明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习近平2012年2月访美期间也曾引用毛泽东语录、诗词:2月13日晚,习近平在华盛顿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人员及侨学界代表,讲到留学生部分时,专门引用了毛泽东“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名言来鼓励大家,希望今后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发展,都不要忘了报效祖国。在中美企业界座谈的时候,当时,习总引用一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毛主席的诗词,希望美国企业家放开眼界,看待中美贸易关系的美好前景。
  习近平还一再引用毛泽东语录表达忧患意识,警示中国共产党。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探访民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时,更主动提及“黄炎培周期律”,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2014年1月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上讲话谈到中华民族的“美好事业”时,再次引用毛泽东诗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言志。
  他用毛泽东“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名言,要求人民解放军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治军、练兵。他用毛泽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语录,要求务必狠刹浪费之风,并由此推及反对奢侈之风。他在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引用毛泽东“本领恐慌”,再次向全党提出警示。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心中牢牢树起的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这是习近平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部历史的肯定和尊重。
  (责任编辑:黄梦怡;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
其他文献
1862年4月8日,第一批淮军开到了上海。他们队形不整,武器也很杂乱,活脱脱一群手拿刀枪的叫花子从天而降。上海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难道就是他们千辛万苦、花了大价钱请来的救兵吗?这些人能打仗吗?结果,李鸿章笑到了最后,淮军不仅压倒了太平军,也压倒了湘军。当初那支土得掉渣的叫花子兵,在他的精心打造下脱胎换骨,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军队。  李秀成犯下一生中最致命的错误  1862年4月5日,
期刊
上个世纪初,朱德在辛亥革命的云南“重九起义”中,是攻打总督衙门的前驱队长。之后他又作为滇军重要将领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在中国陷入军阀之乱时,他毅然离开旧军阀,远赴欧洲寻求真理。在救国图存的道路上,他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  入讲武堂,正式走上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  1909年,23岁的朱德从四川成都出发,步行70多天,终于走到了云南省会——昆明的城门。这一路穿山越岭,涉水过江,朱德没有坐
期刊
“老乔啊,‘文化大革命’把我累垮了!”他的声调低沉而幽怨。“以后你们就不要再叫我‘总理’了,我躺在这里已经不能再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了,听你们叫我总理总理的,我心里难受……不做事了,不能叫总理了”  从死神手里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惦记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  1975年2月,四届人大开过后,医疗组开始为周总理再次准备大手术。手术定在3月26日进行。  3月20日凌晨,周恩来在病房中强撑病体,写出一份长达
期刊
毛泽东在其生命中神秘的第三个9月9日,走完了他的一生。共和国本已风雨飘摇的1976年,因此变得愈加前途未卜。但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在弥留之际挑选的继承人在其离世之后,迅速解决了共和国潜伏的危机  三个深深嵌入毛泽东生命的9月9日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第一次实践他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就在这一天,暴动的最高领导者、中央候补委员毛泽东与一个叫潘心
期刊
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通知全党,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突然“浮出水面”,一夜之间成了接替周恩来的人物,人们不免感到意外。  让谁接替周恩来,这是毛泽东难下的一步“棋”。  周恩来去世以后,毛泽东便常常陷入沉思。政治局委员的名字,一个个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周恩来的接班人不难挑选。邓小平是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理该由他接班。可是,邓小平当时的表现,让毛
期刊
回国后即投入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在起义之前,他没有自己的基础部队,也没有人听他的,他负责的工作更像是在“打杂”。但在起义失败、部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振臂大呼:“干革命的跟我走”  “朱德在南昌暴动的时候,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1926年7月,朱德回国了。他在德国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学习工作了四年,他心中的疑问已经有了答案,中国革命
期刊
革命战争岁月里刘少奇被称为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长达20年的毛刘体制奠定了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特殊的政治默契和信任。不管是在如何艰难的状况下,刘少奇都能在处理工作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使革命形势不断朝前发展  逝世11年后终得平反  1980年5月14日上午8时30分,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王首道、刘澜涛及河南省委书记刘杰、戴苏理、乔明甫、赵文甫等人,陪同王光美和子女刘爱琴、刘平平、刘源
期刊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素质和教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它是一个家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我的家风是什么?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70,没法再爬山下坡
期刊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心境苍凉”到八七会议后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毛泽东通过艰辛摸索,开创了一条完全独立的中国革命道路,不但独立于敌人,而且独立于友人;不仅政治独立,而且经济独立。事实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最终胜利的唯一出路  “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地干,不能受制于人”  1920年,共产党在筹建之初,不管是南陈(陈独秀)还是北李(李大钊)经济来源皆只有教书和稿费
期刊
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生涯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1976年。年初,1月8号,周总理去世。不久,出了天安门“四·五”运动。后来是朱德委员长去世。紧接着是唐山大地震。9月9号,毛主席逝世。又加上粉碎“四人帮”。这个1976年我过得可真不轻松。  送总理——揪心的日子  1976年1月8号晚上,我正在广播剧场看电影。大概是7点多一点儿,中央台政治处的一位同志气喘吁吁地跑到剧场找我,小声告诉我一句:“有急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