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人的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得到正确的疏导和矫正决定了其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化方面,具有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尔贝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代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乃至一个好的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进行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私事。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表现三种形式:a.溺爱和过分保护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b.过分严格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这种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意识,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c.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物质生活的"营养过剩"而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被搁浅。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顾子女智力投资和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新的家教观念,理智地爱护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二)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造成儿童心理扭曲,性格缺陷,行为失当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自身精神的贫乏、失误和偏颇。所以,教养子女,根本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出好榜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纯净、更美好。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应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孙耀辉:《浅谈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中国基础教育》2009年第5期
[2]韩信:《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中国基础教育》2007年第8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化方面,具有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尔贝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代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乃至一个好的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进行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私事。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表现三种形式:a.溺爱和过分保护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b.过分严格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这种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意识,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c.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物质生活的"营养过剩"而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被搁浅。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顾子女智力投资和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新的家教观念,理智地爱护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二)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造成儿童心理扭曲,性格缺陷,行为失当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自身精神的贫乏、失误和偏颇。所以,教养子女,根本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出好榜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纯净、更美好。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应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孙耀辉:《浅谈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中国基础教育》2009年第5期
[2]韩信:《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中国基础教育》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