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强调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宗旨下,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改变。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得到笔者及很多一线历史教师的青睐,广为运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笔者在参加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同课异构等活动中,亲自看到、听到和体验到了实践这一教学模式过程中的误区和困惑,也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一并提出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1.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一些授课教师(包括在上公开课时)先出示学习目标或导学案,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闻不问,或至多就是形式上询问几句,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轮流发言,教师袖手旁听,误以为这就是自主学习,并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们不否认,个别优秀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确实比老师知道得更多,表达也生动,然而毕竟是少数,从知识的储存和建构来看,多数初中学生还是不如教师的,比如对知识度的把握,目标的选择等等,尤其是历史知识,不能随意进行演绎和修改,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恐怕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
2.学生相向而坐、分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标的要求和内涵,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而且一般相向而坐,形式上利于合作学习,而很多的情况是由于教师预设情境欠妥或引导不力等致使学生间相对无言或相对寡言,交流很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就更少,谈不上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3.热闹的课堂讨论就是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基本的做法是: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老师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中生成结论,并达到思维形成的目标。应该说,这种形式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真正运用。这首先需要教师提出符合学生思索和探讨能力的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进行研讨,太难了学生无从思考。其次,教师的引导很是关键。再者,这些思考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符合正确的历史观。这样的探究问题意义何在?要把学生引向哪里?老师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就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学生对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感兴趣,研讨无法展开,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为了迎合老师,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乱糟糟的,也不知道是否真是在思考和谈论;话题扯远,与既定教学目标差之千里等。
二、个人思考与建议
1.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其真正的思想内涵,而不能断章取义,画虎类犬。
2.营造氛围,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思考,投入的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一个设计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创设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避免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也使得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活学生跃跃欲试,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学习心态。
3.全身心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发现学习”法创立者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导”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对目标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而不是让学生毫无目标地自由讨论,否则就会造成课堂“动”而“乱”。在教学中我经常努力探索着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间主动、合作探究。学生探究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有时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感受和寻找,并使之生成有效资源;有时学生也会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教师只有适时点拨、引导,“穿针引线”,才能使学生概括和提炼出科学的结论;当学生思维“离题万里”时需及时引导学生 “言归正传”……
4.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ay)认为,“应该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习得,通过习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实,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有机的统一,能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我们也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史料信息的搜集、分析、归纳,由史到论的方法等,这是基础,这是平台,但须循序渐进。
5.经常反思,不断完善。同样的一节历史课,同样是这一教学模式,每次上课的感受、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大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到怎样引导,怎样过渡,如何生成等等,都要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才能真正把握这一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发展和超越自我。
总之,只要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质认识到位,充分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培养起学生发散创新、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使这一教学模式得以科学有效地体现,并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1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蒲城中学2)
一、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1.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一些授课教师(包括在上公开课时)先出示学习目标或导学案,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闻不问,或至多就是形式上询问几句,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轮流发言,教师袖手旁听,误以为这就是自主学习,并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们不否认,个别优秀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确实比老师知道得更多,表达也生动,然而毕竟是少数,从知识的储存和建构来看,多数初中学生还是不如教师的,比如对知识度的把握,目标的选择等等,尤其是历史知识,不能随意进行演绎和修改,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恐怕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
2.学生相向而坐、分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标的要求和内涵,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而且一般相向而坐,形式上利于合作学习,而很多的情况是由于教师预设情境欠妥或引导不力等致使学生间相对无言或相对寡言,交流很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就更少,谈不上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3.热闹的课堂讨论就是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基本的做法是: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老师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中生成结论,并达到思维形成的目标。应该说,这种形式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真正运用。这首先需要教师提出符合学生思索和探讨能力的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进行研讨,太难了学生无从思考。其次,教师的引导很是关键。再者,这些思考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符合正确的历史观。这样的探究问题意义何在?要把学生引向哪里?老师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就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学生对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感兴趣,研讨无法展开,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为了迎合老师,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乱糟糟的,也不知道是否真是在思考和谈论;话题扯远,与既定教学目标差之千里等。
二、个人思考与建议
1.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其真正的思想内涵,而不能断章取义,画虎类犬。
2.营造氛围,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思考,投入的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一个设计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创设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避免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也使得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活学生跃跃欲试,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学习心态。
3.全身心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发现学习”法创立者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导”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对目标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而不是让学生毫无目标地自由讨论,否则就会造成课堂“动”而“乱”。在教学中我经常努力探索着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间主动、合作探究。学生探究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有时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感受和寻找,并使之生成有效资源;有时学生也会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教师只有适时点拨、引导,“穿针引线”,才能使学生概括和提炼出科学的结论;当学生思维“离题万里”时需及时引导学生 “言归正传”……
4.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ay)认为,“应该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习得,通过习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实,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有机的统一,能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我们也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史料信息的搜集、分析、归纳,由史到论的方法等,这是基础,这是平台,但须循序渐进。
5.经常反思,不断完善。同样的一节历史课,同样是这一教学模式,每次上课的感受、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大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到怎样引导,怎样过渡,如何生成等等,都要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才能真正把握这一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发展和超越自我。
总之,只要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质认识到位,充分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培养起学生发散创新、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使这一教学模式得以科学有效地体现,并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1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蒲城中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