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体验性学习策略就是这种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体验作为一个范畴,不同学科对之有不同的界定。作为教学中的体验即体验性学习,是指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再造和再创活动,进而产生理性的发展和意义的一种学习方法。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性学习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2.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 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分析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等,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期盼性的语言。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利用录像资料,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设计,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讲解“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内容时,可播放“大舜”号滚装船海上失事录像资料,使学生明确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受法律保护,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故事情境。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如学习尊师重教内容时,可举“程门立雪”的典故,教育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去尊重老师。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壁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只有在体验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学生的体验而教”应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座右铭。
其他文献
[引言]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辈子可以受益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人性养育的殿堂。人性养育的课堂需要真情,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案例描述]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难报三春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个环节:感动你我  播放F
期刊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基础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在教学前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预设,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实现有效的教学生成。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对生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生成则是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完成的实际的教学过程。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以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兼容互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预设 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期刊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得好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特性。本文从综合性、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近年来,我在实践中对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尝试进行了改革,致力于趣味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着眼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求真、求实、求高效。教学中,教师只有用心挖掘文本资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扎实有效。要创建一个动感高效又让学生得到积极和谐发展的语文课堂,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关键词:新课改 小语教学 情境创设 高效课堂 措施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期刊
摘 要: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是教师教学必须面临的问题,而设计问题又是其中的核心。设计问题应该遵循科学性、情境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原则,这样才能通过问题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关键词:化学 问题 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初中化学必须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去
期刊
《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体现了在学习观上的根本改变。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叶圣陶曾说:“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不绝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长期以来,在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机械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下,教学中教师往往用一成不变的所谓标准答案去约束
期刊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學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如何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
期刊
开展高效课改三年多来,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体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和学生的成长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节节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改革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能力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