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孔(组诗)

来源 :鸭绿江·华夏诗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立明,1962年生,现居南京,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当过记者、编辑、副总编辑等,现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担任江南时报编委、副刊主编,在《诗刊》《扬子江》《诗选刊》《南方文学》《山东文学》《青春》《天津诗人》和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过诗歌作品,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朝鲜文、英文,著有《辩证法中的城市》《月亮飞过的声音》等。
  新面孔
  偷袭成功,把手中的阴谋
  散布在黑夜里
  看不清它们的脸庞,一群好呼噜
  搁浅于子夜时分
  我坐起来,抚摸梦的锯齿
  是否锐利
  新面孔从何而来,在梦里扮演
  兄弟姐妹,或敌人
  有时递上火药、手榴弹
  驾驭冷汗
  有时平静地背走噩耗
  乖巧地伏在被单上
  忆江南、如梦令、蝶恋花都不是
  这些梦从宽阔的满江红中
  偷渡而来,平平仄仄都是
  泪痕,抹去一点
  另一点
  还会咬住脸
  大风之夜
  大风举着塑料袋在叙事
  段落臃肿,三五个人从户外归来
  把话题关上窗
  把容易跑动的词语装上螺丝
  保持固定
  有很多观点支持:石头飞起
  一棵树落在屋顶上,三五张嘴戒备着
  喉咙有了凹槽,便于停顿
  村庄在口腔中
  抵达远方
  大风之夜,小一点的话题
  容易被举起来
  我用水泥钢筋加固心情、思想
  仍有不少碎片
  随风起舞
  裂纹
  柏油调皮,在路的中间咧开嘴
  三两根野草扶着月光
  站立,好奇的头颅
  看着灯光一闪而过
  夜晚的刹车声,被收集到一起
  又很快散开
  竹子住在隔壁,虫子
  把歌声埋在里面
  车轮的惨叫声,丝毫不影响
  好心情
  只有躲在裂縫里的悲剧
  不敢抬头
  需要和不需要
  兄弟出了远门,带走电脑、字句
  一切安静
  桌面上,绿萝长相年轻
  衣柜里,灰色大衣说出的
  冬天,一些有意义
  一些很适用,少部分的
  适合用温暖造句
  没有地方需要诗歌,胳膊不要
  脸蛋不要,婚礼不要
  书架上,巴赫、莎士比亚只要了
  一点点
  诗歌,双手插入口袋,整日
  无所事事
  生僻字
  通读五百页后,眼睛学会插秧
  在一块一块田垄上
  种上字词句,有了
  认为、或者、于是等好兄弟
  不会突兀
  繁杂的笔画已经死了
  有好语气,网络就会裂开
  给一个音节,纸面上就会
  传来回声
  有上千的汉字悲悯我
  余生不多,不认识的字和我一样
  胡子拉茬
  看朋友搬家
  从眺望到迈入,边走边打量
  稻子借来丰收的景象
  竹林假装认识你
  许多的疲惫、不完整,借助一次搬家
  消磨不少
  表象中的幸福也是需要的
  内在永远搬不动
  那些农民兄弟的招呼,像拖鞋
  随意几分
  也好,无需用聚散打发家具、书籍
  房间大小都是自己的
  就像一个牧民
  一根缰绳拴住了整个草原
  听歌
  音符奔跑,把一个沙哑的声音
  搬运过墙壁,我的身体上
  有歌者的频率、振幅
  接受音符,就必须接受
  意志被打碎
  堤坝瘦成一根草的形状
  接受暴雨敲打窗户
  接受一把把锋利的刀子
  插入心脏
  无法确认,我是其中的介质
  还是音符最后的
  收留者
  洪水
  安身立命的泥土
  越来越薄,水,笔画加粗
  村庄开始用屋顶
  呼救,警戒线说服堤坝
  低头认错
  没有什么可以申诉、辩白
  水,挤到路面上抗议、示威
  展开身体
  一路扔下石头、树枝
  执行某个杀戮
  废墟上,书本、语言一片狼藉
  曾经闪光的事物,大都
  无法收拢
其他文献
奔腾的辽河一泻千里,如玉龙般蜿蜒汇入渤海,辽河两岸广袤的湿地,那里被称作九河下梢,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数十条,河沟、海汊、水泡子,多得像老柳树上的叶子数也数不清。  儿时所有的记忆都与水有关,我和那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像早春水泡子里的苇笋芽子,在水润的环境中一节节生长……  蒲草,水泡子,野鸭蛋  那时我家住的是用蒲草苫的草房子,蒲草柔韧绵密防雨又保暖。我家草房子南面是一个水泡子,有十几亩田那么大,
期刊
红指甲  我的婚期越来越近,家里人开始给我准备嫁妆。  鲜艳的被褥,各季的衣裤,都是红色的;带鲤鱼和牡丹图案的搪瓷聚宝盆;红色的鞋子;大红的幔帐;几个鸳鸯图案的红布包,里面包着一些零零碎碎的物件,也是红色的居多。这些嫁妆都堆放在我和奶奶的屋里,它们把奶奶睡觉的空间挤得越来越小。尽管我说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但家里人却急切而固执地准备着。  他们是不是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我嫁出去?心里不舒服时我会这样嘀咕一
期刊
题记: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10月10日至1936年10月19日进行了前无古人、永载史册的长征。其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会宁会师。长征全长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闯过一个个艰难险阻,冲破层层封锁,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创立了怀
期刊
别以为我就没做过“明星梦”。还是男孩时我曾有副不错的嗓子,当时盛行的“革命样板戏”中男英雄最高最难的唱段全能原调唱下来,眼梢又恰像英雄们那样上翘,俗称“吊眼梢子”,手、眼、身、法、步也略知一二,于是我满心希望也能成为“样板戏明星”。  但是很不幸,我的长势过于喜人了。“样板戏”一号男英雄大都是中等个,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赵勇刚、陆长海也就一米七几,严伟才可能刚过一米七零(武功也最好)。李玉和最
期刊
赵振江,北京顺义人,生于1940年2月。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和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骑士勋章和智者阿方索十世勋章、阿根廷五月骑士勋章、智利聂鲁达百年诞辰勋章。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曾获中坤国际诗歌翻译奖、鲁迅文学翻译奖、陈子昂诗歌翻译奖和百年新诗贡献奖。主要著作有《拉丁美洲文學史》(合著)和《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等;译著主要有西文版《红楼梦》和西班牙与
期刊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新华文学》《中国诗界》副主编,《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杂志编委。历任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國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
期刊
李东海,196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诗集《自我观照的候鸟》《心灵的守望》《子夜的缪斯》;诗歌评论集《诗人的那张脸》等;另与他人合作出版《诗意新疆》。诗集《子夜的缪斯》获第五届“天山文艺奖”诗歌奖。  娜夜,是当前甘肃省最强势的女诗人,也是当前中国最具实力的女诗人。近几年来她在大小诗刊,各种选本中频频露面,首首诗歌都称
期刊
张二棍,本名张常春。1982年生。山西代县人。大同217地质队职工。诗作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曠野》。曾获《诗歌周刊》年度诗人奖、《诗刊》陈子昂诗歌奖新锐诗人奖、“安居杯”第三届地学诗歌大赛一等奖、《小众》年度诗人奖、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新锐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多种。山西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31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曾参加诗刊社第31届青春诗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
期刊
陆健,1956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在河南读完中小学,插队。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省文联工作。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出版诗集《名城与门》《日内瓦的太阳》《不存在的女子》《非典时期的了了特特博士》《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等20部。获《飞天》首届大学生诗苑奖(1982年)、《星星》诗歌奖(1985年)、《十月》文学奖(1995年)、《人民文学》年度奖(19
期刊
马莉,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艺术创作涉及架上绘画、抽象水墨、十四行诗歌及散文创作。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美国圣塔克拉拉会展中心举办个人画展,参加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中国当代诗人画家艺术作品“灵性的回归”全国巡展;多次参加全国联展。绘画作品被国内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获“抽象北京”新当代抽象艺术大展优秀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新经典诗歌奖、2018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等。已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