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木、浴火重生的路线图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10月10日至1936年10月19日进行了前无古人、永载史册的长征。其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会宁会师。长征全长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闯过一个个艰难险阻,冲破层层封锁,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创立了怀抱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不屈不挠前行的长征精神,树立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
  一张标有迂回穿插红色箭头的路线图
  落到我的手上。我惊喜这血仍未冷的至宝
  多年来没有失传,图上密密麻麻的足迹
  似在不停地行走,沉重、踉跄,坚定、执著踩着进军的鼓声,迎面而来
  寻找路线图的起点,在江西瑞金
  于都河、武阳围渡口,后面
  似有江西大旅馆的影子,城头掠过的弹片
  八一之后仍如风中的响箭、一路飞鸣
  天空划出一道口子,从此不再愈合
  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一支军队登台亮相
  深秋的夜里,它已是遍体鳞伤
  但仍然决定启程出发
  此一去,竟然走了二万五千里路
  向死而生的热身,凤凰涅槃般的洗礼
  不知那个秋夜是否月光如紫
  负重西征的英雄眼中布满了血丝
  绝望与希望并存的季节
  星星之火要去点燃风雨飘摇的古刹
  天空布满片片乌云,它由重金属组成
  落下会致人于万劫不复
  风中饱和的血腥和令人窒息的硝烟
  几乎堵住我的呼吸,谁知道
  谁才是中国未来的主宰,自己
  都发出“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
  北洋军阀的抓钩死命撕扯大清国
  被虫蛀咬烂的衣衫,苍夷满目的江山
  何处下脚,谁慧眼识珠为这支军队
  留有生存的一席之地,历史啊
  赌下血注,难题最终留给了自己
  路线图,并不在谁的手里
  即便在,也藏匿于月下的暗影
  谁能看清眼前的迷局和今后的大势
  蒋介石自认为是路线图的绘制者
  以为红军走不出他设计的轨迹
  能跳出他的股掌之上
  如意算盘落空之后,他还困惑:
  没有路线图,红军岂能死灰复燃
  没有路线图,共党如何走出千难万险
  看过许多寻找藏宝图、路线图的影片
  一图在手,便可号令天下、笑傲江湖
  可是,共产党人像不谙牌局的新手
  深一脚、浅一脚,不按套路出牌
  神仙也会失算,因为对手无知无畏
  无私无畏,无钱无畏,无路无畏
  五次围剿,石头过刀
  哪支军队经得起这般绞杀
  蒋公当初把红军当成了流寇
  岂知对手并非只图一隅之安的封建领主
  有主义和信仰的军队恐怕不多
  没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有了路线图
  也走不出围追堵截的天罗地网
  说到渡口,红军一步一坎儿
  堵与疏堵、制与反制、围与突围
  乌江、金沙江、大渡河
  每处都是扼喉与解套的拉锯之战
  过了渡口,就是湘江,历史每到于此
  都是泪水滂沱,悲怆难抑
  “湘江之战”第一次是红军与军阀打的
  第二次是国军与日军打的,湘楚之地
  不仅盛出文人,更出英雄
  惟楚有才,喊出挑战天下的绝句
  让路过湘江的过客充满凶险和悲壮
  秋夜,我漫步在湘江西岸
  腥雨打在身上,滴滴寒意浸入骨髓
  斑驳树影在我身上打着冷战
  那混杂悲凉的历史映像,于昏暗路灯下
  发散阵阵沙哑的厮鸣,经久不去
  八万将士近半折戟沉沙,悲剧
  总让历史抬不起指点迷津的手指
  江水是紫色的,岳麓山的枫叶可以证明
  事关红军生死存亡的绝地拼杀
  涂红了湘江两岸不眠的雨夜
  湘江啊,忠魂留骨的湘江
  在夜雨潇潇的秋夜,总觉得
  风在哭、夜在哭、江在哭、雨在啼哭
  路过噬血之地,遍地英雄坟茔
  长征路线图在血水中浸泡、分解
  支离破碎地漂向青紫如墨的暗夜、浊流
  湘江,即便是淘尽浪底黄沙
  也不足以祭奠为大义捐躯的风流人物
  历史托着尸骨再次浮出水面
  西行之旅已经突破了四道围堵
  四道封锁线啊,每道都挂满浴血的征衣
  风中吹起的残柳在风中哀鸣、悲泣
  过了湘江险阻,转向贵州
  要突破乌江渡口
  历史走得有些累了,想坐下来喘息
  遵义,为这支军队提供了板凳和床铺
  我看过那里的床铺和板凳
  看过为照亮路线图擎起的烛火、马灯
  门板,白天用来书写警世恒言
  夜晚被英雄们当作床铺
  床铺是不舒服的,生硬、硌腰
  子弹的焦煳味儿混杂锋利的弹片
  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刺醒英雄
  后有豺狼追杀,常常星夜起程
  遵义,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拐点
  关键是选对了善于跋涉的领路人
  “搅得周天寒彻”的领袖终于登台领舞   毛泽东,率浴血之旅从此走出困局
  历史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
  受命于危难之时,力扶倾墙于不倒
  乱云飞度,彰显他伟岸、大气
  风雨苍桑,他更显坚毅、从容
  不能把他与任何帝王相提并论
  谁能与他同日而语
  他根植于民族的沃土又高屋建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毛泽东的路线图与众不同
  农民诗人思维跳跃、难测行踪
  他就像烟波江上的弄潮儿
  赤水边上四出奇兵,把文章做得大气从容
  违背常规、出奇制胜,蒋校长甘拜下风
  黄埔军校的教案里找不到答案
  农讲所比军校到底高出一筹
  泥腿子脚蹚赤色之水把夕阳搅动
  赤是因血而赤,红是遇火而红
  金沙江风急浪大并不可怕
  醒悟的蒋公终于明白了红军的意图
  藏起了所有的渡船,渡口死一般沉寂
  虽然预测了对手的想法,可是
  谁算得准置死地而后生的必胜信念
  汪洋中的一条船,革命者用血肉之躯横渡
  如果说金沙江尚属巧过,大渡河
  必须强渡。安顺场,一提起这个地名
  胸中就激起不到黄河非好汉的豪情
  一叶孤舟、十八勇士,百折不挠
  浊浪排空的大渡河呀,不应忘记
  当年英雄们在此击掌鸣鼓、血溅潮头
  泸定桥的锁链能锁住任何历史的过往
  谁说红军与穷山恶水同是穷途末路
  它不懂,救民于水火的英俊少年
  天降大任于斯的英雄部落
  鲜血与头颅又算得了什么
  历史的一页总要翻过,可那精气神
  总有热血萦怀,催我浪上飞舟
  怀揣中国路线图继续前行
  那桥、渡口、栈道,那多血肉
  一路冲击搏杀,一任秋风落叶
  伤痕累累的勇士啊,众多一去不返
  但是,英雄不看出处,同样不问归宿
  夹金山下冰雪漫天,南方英雄
  始知什么是北方的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前行者的脚印是后续者的路标
  这深深浅浅、血迹斑斑的导引
  苍天为之动容,从古至今
  从未见过一支军队向死而生、泣血而鸣
  这样的军队攻无不克、谁能拦阻
  飞雪如镝、滴水成刃的季节
  许多红军战士被冻成冰雪雕像
  这永恒的指路航标,所有定格的眼神
  始终朝着胜利的纬度
  英雄啊,穿过这个寒冬就是春天
  你却倒在曙光升起最寒冷的前夜
  草地,西行北上最后的路障
  泥泞沼泽妄图滞留战士们疲惫的脚步
  红军是出污泥不染的勇士啊
  拖不垮、打不烂、赶不绝、困不住
  英雄不同凡响之处,就是他们
  信念执着、不惧生死、大毅果敢、超凡脱俗
  蒋介石也可谓一代枭雄,可他遇到了
  前无古人的红军,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陕北的吴起镇,1936年的秋色格外秀美
  劫后余生的红军会师会宁
  这个秋天收获了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果实
  每一颗都饱蘸鲜血、山一样沉重
  历史都流下热泪,它敬佩红军英雄
  凤凰涅槃、浴血重生
  长征,创造中国历史的苦难行军
  一群追逐梦想、脚踏实地的跋涉者
  一群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开拓人
  一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军
  他们披荆斩棘,一路悲歌挺进,昂首前行
  其实,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路线图
  视野之上的头颅,是永远的路标
  路线图,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救民于水火的献身精神
  又一阵战马嘶鸣,雁叫长空
  我们披甲上阵,踩着英雄的脚印
  继续年轻共和国,新的征程
其他文献
很喜欢油画作品中的“静物”。几枚水果不规则地摆放在铺着台布的桌子上或果盘中;一束五彩斑斓的鲜花插在花瓶里,瓶中少许的水面光洁可鉴……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极忠实于自己的自然属性,给人的感觉无不是冰肌玉骨,清明芬芳,真实可触。  如同旧时江南一地方时兴的“清供”,画面上的静物年复一年与人相对无言,但每每看着它们,心情总会有一种绵密的沉落——或许正由于它们总是宁静地面对着世间的一切,宠辱随缘,才称得
期刊
亚细亚  起初,天上没有几颗星星,也不像现在这么明亮。上帝创造出一个宇宙的轮廓,里面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填充。这时人已经被创造出来,并身负神圣的使命。  这时有一个人反复出生,已经来到世上好几次了,他的每一生都无事可干,碌碌无为地死去。上帝看他过于无聊,就派遣他往天空里运送星星。  我们暂且把他叫作亚细亚。亚细亚有了差事,觉得生命有了价值和意义,干活很卖力。他每天背负着巨大的星星,一步一步走向天空,把
期刊
一  陈小久在街上百无聊赖地转着,转着转着就转到了一辆小轿车前。天黑着,轿车也黑着,连车窗玻璃都沉沉地黑着。陈小久视力好,这是遗传。陈家世代生活在无垠的旷野之中,春来看候鸟群归,落日看风展云霞,早已练就了鹰隼般的眼力。尽管这车的风挡玻璃黑得像个历史冤魂,陈小久还是看清楚了,离玻璃不远处有个精美的小瓶,是迪奥真我香水。姐姐喜欢这个牌子的香水,看广告时说了,用了这香水,一定会有戴安娜王妃的感觉。陈小久
期刊
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叫二界沟的渔村度过的。那段时光大约在1950年至1956年之间,也就是我六岁到十二岁的时候。  二界沟位于营口的辽河口和盘锦的双台河口间的海边。老人们说,这个渔村的兴起,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河北滦南县沿海的一些渔民闯关东来到这里,建码头、造渔船、开网铺。这就是二界沟的雏形。  我的祖父就是从滦南县闯关东到二界沟下海捕鱼的人群中的一员。经过若干
期刊
本刊从今年开始新辟“古镇物语”栏目,着力“读镇”,读出岁月的沧桑品格,读出地域的生命维度。品味“记住乡愁”也好,怀想故土家园也好,重温精神血脉也好,作家们都有自己的书写角度,努力发掘或者呈现鲜活的不同文化单元,让中华民族或悠久或富庶或苦难或抗争的往事温润今天激越今天。第一期已发出杨春风的《故事田庄台》,经本刊和几个微信平台推介,读者现在已近两万,可见历史的雨露也是现代人渴盼的甘霖之一。本期及全年将
期刊
中海大学〇×届历史系“卑斯麦兴趣小组”大一那年成立,许朵是召集人。小组共八人,共同神迷着一个名叫奥托 冯 卑斯麦的19世纪德国男人。一直到大三,八个人中(四男四女)没有桃色事件或暧昧传闻。再有半年将要升入大四了,寒假前周末晚间,小组几个人去街上看了一场电影《 La Vita è bella 》( 美丽人生),又在KFC泡到夜半,一通神聊,大家兴冲冲返回校园,在寝室区互道晚安后南北两侧离开。夜晚过去
期刊
最后的窑工  他们是一群被时间遗忘的窑工,长年出没在那个长满无名杂草的巨型半球状物体内外,而上面高挺的黑烟囱,有点像男人的生殖器。在这特殊的空间里,窑工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叫“窑乌龟”,或者干脆以一个囚号样的数字代替。窑工活儿是经年的苦生计,是所有痛苦与快乐砖瓦一样的叠加。准确地说,他们既是砖瓦窑的缔造者,又是它的掘墓人。那土地资源损耗如战败溃退的伤兵,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当一大捆炸药被塞进窑膛,
期刊
题记:辽宁从不缺乏现代主义,80年代初期就涌现出众多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先锋实验诗人,譬如闫月君、周宏坤、林雪、柳沄、丁宗皓、麦城、冯金彦等,老一点还有阿拜、左岸等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看到了一大批新鲜活跃的诗歌血液在奔涌,这里有年轻的写作者,也有很多功成名就的诗人在努力地探索和创新。他们的写作是自由的、开放的、个人的,他们不再只关心写什么,而把全部的精力和兴趣放在怎么写上。诗歌已经摆脱外在意识的影
期刊
奔腾的辽河一泻千里,如玉龙般蜿蜒汇入渤海,辽河两岸广袤的湿地,那里被称作九河下梢,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数十条,河沟、海汊、水泡子,多得像老柳树上的叶子数也数不清。  儿时所有的记忆都与水有关,我和那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像早春水泡子里的苇笋芽子,在水润的环境中一节节生长……  蒲草,水泡子,野鸭蛋  那时我家住的是用蒲草苫的草房子,蒲草柔韧绵密防雨又保暖。我家草房子南面是一个水泡子,有十几亩田那么大,
期刊
红指甲  我的婚期越来越近,家里人开始给我准备嫁妆。  鲜艳的被褥,各季的衣裤,都是红色的;带鲤鱼和牡丹图案的搪瓷聚宝盆;红色的鞋子;大红的幔帐;几个鸳鸯图案的红布包,里面包着一些零零碎碎的物件,也是红色的居多。这些嫁妆都堆放在我和奶奶的屋里,它们把奶奶睡觉的空间挤得越来越小。尽管我说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但家里人却急切而固执地准备着。  他们是不是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我嫁出去?心里不舒服时我会这样嘀咕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