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内涵;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047—01
当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之一。故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1. 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身上表现为“我要学”,他们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差事、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2. 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独立性在学生的学习中表现为“我能学”,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创造各种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3.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进行相应的调适。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改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在教学中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线,并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自己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备课时,要注意改变思考的角度,不仅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的问题。要切实改变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的思维,改变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的思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实在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环境。(1)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2)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随着教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因此,教师应把以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3. 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习活动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计划的调节、增强学习计划的自我监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加强自我控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形成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集体学习和互助學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对方的默写和背诵情况。这样教学,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的过程中,受到自尊心和求胜心的驱使,最大程度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端正学习态度,将自己的学习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4. 改革评价机制,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把难以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实际上,有些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需要以过程和素质标准来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故而,教师可实行多元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047—01
当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之一。故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1. 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身上表现为“我要学”,他们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差事、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2. 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独立性在学生的学习中表现为“我能学”,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创造各种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3.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进行相应的调适。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改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在教学中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线,并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自己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备课时,要注意改变思考的角度,不仅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的问题。要切实改变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的思维,改变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的思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实在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环境。(1)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2)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随着教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因此,教师应把以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3. 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习活动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计划的调节、增强学习计划的自我监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加强自我控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形成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集体学习和互助學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对方的默写和背诵情况。这样教学,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的过程中,受到自尊心和求胜心的驱使,最大程度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端正学习态度,将自己的学习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4. 改革评价机制,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把难以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实际上,有些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需要以过程和素质标准来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故而,教师可实行多元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