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鄢陵 461200)
【摘 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 《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 问题的提出 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 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 理论假设 “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 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 内感觉(大脑)→ 外视觉器官→ 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 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课堂实施建议 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 Yvonne Gentzler. 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 . 贺红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邵裘,黄露丝玛丽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 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 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李中莹. 重塑心灵[M]. 北京: 知识出版社,2002.
[5] 乔治·J·波斯纳,艾伦·N· 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David 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赟,江琴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 Randall 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 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8]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 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 保罗·基尔希纳. 综合学习设计[M]. 盛群力 陈丽 王文智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年
[10] 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 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M] .易东平译 南京: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摘 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 《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 问题的提出 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 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 理论假设 “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 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 内感觉(大脑)→ 外视觉器官→ 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 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课堂实施建议 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 Yvonne Gentzler. 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 . 贺红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邵裘,黄露丝玛丽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 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 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李中莹. 重塑心灵[M]. 北京: 知识出版社,2002.
[5] 乔治·J·波斯纳,艾伦·N· 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David 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赟,江琴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 Randall 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 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8]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 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 保罗·基尔希纳. 综合学习设计[M]. 盛群力 陈丽 王文智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年
[10] 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 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M] .易东平译 南京: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