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教育的路上我耕耘着、收获着走来,在每天的忙碌中感受着教育生活的幸福。平凡的我有着朴实的愿望:让每一个孩子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在放学回家时,对共同生活的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师博览》杂志上读到了雷夫和他创造的“第56号教室奇迹”介绍,为此我专门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掩卷沉思,我在想科学教育和科学教室该是什么样的呢?朱永新教授倡导教师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我明白一个好的老师应该享受教育的过程。这促使我思考科学教育和科学教室该是什么样的,我想科学教育和科学教室该有如下的特点:
一、科学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而是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
雷夫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们拯救自己的灵魂,这种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教育的根本,这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于是在雷夫56号教室里,课程在不断创新,教法在不断变化,但雷夫传递给孩子们终生受用的价值观——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是从来就没有发生改变的。作为科学教师,我想我们不仅要站在学科的角度,让孩子们理解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养成重视证据和讲道理的处事习惯,以及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持以好奇与积极的探讨、了解及设法解决的态度,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科的魅力所在:文学向善,科学求真,艺术至美。
二、科学教室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空间,更应是一方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功能生态文化场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在56号教室,我看到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和精神成长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空间,更是一方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功能生态文化场。结合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愿景”,我想科学教室该是这样的:
(一)科学教室该是一个有规则的地方
在我的科学教室里,面对众多的实验材料和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该怎么做呢?开学起始课我首先讨论确定从学习态度、活动参与度、活动成果等方面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的方法,一月一评选。优秀个人奖励带有科学家头像和介绍的书签,优秀小组人人都有份,由此带动学生对科学家传记和科普杂志的阅读。
(二)科学教室该是一个开放的时空
教室是什么?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雷夫老师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是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想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教室要置身于开放的时空,只有开放才能无限延伸,才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这样的时空中,我们不会培养出只知书本知识、不懂活用活学的“两脚书橱”;也不会培养出全无常识、毫无情趣、循规蹈矩的木头人。在开放的时空中,生命的眼界才为之开阔,生命的襟怀才为之敞开,生命的境界才为之提升。如在学习《垃圾的处理》一课前我安排学生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专题研究活动,用一课时时间,孩子们讨论出研究的思路及方式,小组进行了合理分工,周末进行了研究活动,课上各小组用实验方式或幻灯片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同学们了解了垃圾的处理现状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垃圾的处理方式,提出了当前垃圾处理的建议,还把自己用垃圾做的工艺品展示给大家,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因问题而产生,在改进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意识到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财富。由此形成的校本课程获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三)科学教室该是质疑问难、探寻真理的地方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从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学。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课堂该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师生质疑问难、共同探寻真理的地方。在我的课堂上,我答应孩子们有想法随时举手:“老师,血管里有从心脏往外流的血液,也有往心脏里流的血液,它们走着走着不就挤在一起、堵了路了吗?”“老师,我们组把点不着的酒精灯弄着了,那些点不着的酒精灯我们组包了,保证全都弄着。”“老师,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物也有变质的时候?”一个个执着的小手带给了我很多心灵的震撼。我想只有真正的对话、互动,学生才能更多地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和幸福,才会永远留恋教室。
三、对职业由衷的热爱、激情和教育的智慧是成就优秀科学教师的根本
有人说,生活就是从激情洋溢到逐渐麻木再到甘于平庸。当教育的梦想遭遇现实的尴尬,我也曾叩问自己:“我要做怎样的老师?”从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和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我明白了,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从教的过程能体验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欢乐与价值才是幸福的教师。同时也理解了教育是教师用自身的积极、健康且富有活力的精神、才华及个性来支撑的事业。回顧我的从教经历,从2007年上科学课以来,特别是自2009年参加科学教材修订以来,教材组老师们对科学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止一次地感染着我,我也进一步体会到,把小事做深、做精、做到极致,就是成就最好的自己。为此,我认真研读各个版本的科学教材,我发现,小学科学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都有不够严谨的地方。为此我曾致信给教科版教材主编郁波老师。修订后的教科版教材虽改动不大,但在五年级的三个知识点和六年级的一个知识点上采纳了我的意见,我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期间我主编的青岛版、冀人版、教科版3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新教案》共计5本书相继出版发行。我的教学论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注重提问的艺术》《走进池塘》《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探析》《把机会给学生》《缔造理想的科学教室》先后发表在《科学课》和《山东教育》杂志。我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小学科学教育、教研、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县名师。
一个平庸的教室并不完全源自一个平庸教师的所为,但一个卓越的教室一定源自一个不甘平庸的教师的理想和信念。从新教育实验者们的“完美教室”到雷夫老师用他专业素养中最核心的热爱、激情和智慧创造的第56号教室奇迹,让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让我们一起努力使科学教室成为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地、人格的成长室,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所、生命的栖居室。相信,孩子们的生命在教室里开花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抵达卓越。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
一、科学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而是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
雷夫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们拯救自己的灵魂,这种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教育的根本,这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于是在雷夫56号教室里,课程在不断创新,教法在不断变化,但雷夫传递给孩子们终生受用的价值观——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是从来就没有发生改变的。作为科学教师,我想我们不仅要站在学科的角度,让孩子们理解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养成重视证据和讲道理的处事习惯,以及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持以好奇与积极的探讨、了解及设法解决的态度,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科的魅力所在:文学向善,科学求真,艺术至美。
二、科学教室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空间,更应是一方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功能生态文化场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在56号教室,我看到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和精神成长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空间,更是一方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功能生态文化场。结合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愿景”,我想科学教室该是这样的:
(一)科学教室该是一个有规则的地方
在我的科学教室里,面对众多的实验材料和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该怎么做呢?开学起始课我首先讨论确定从学习态度、活动参与度、活动成果等方面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的方法,一月一评选。优秀个人奖励带有科学家头像和介绍的书签,优秀小组人人都有份,由此带动学生对科学家传记和科普杂志的阅读。
(二)科学教室该是一个开放的时空
教室是什么?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雷夫老师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是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想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教室要置身于开放的时空,只有开放才能无限延伸,才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这样的时空中,我们不会培养出只知书本知识、不懂活用活学的“两脚书橱”;也不会培养出全无常识、毫无情趣、循规蹈矩的木头人。在开放的时空中,生命的眼界才为之开阔,生命的襟怀才为之敞开,生命的境界才为之提升。如在学习《垃圾的处理》一课前我安排学生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专题研究活动,用一课时时间,孩子们讨论出研究的思路及方式,小组进行了合理分工,周末进行了研究活动,课上各小组用实验方式或幻灯片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同学们了解了垃圾的处理现状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垃圾的处理方式,提出了当前垃圾处理的建议,还把自己用垃圾做的工艺品展示给大家,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因问题而产生,在改进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意识到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财富。由此形成的校本课程获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三)科学教室该是质疑问难、探寻真理的地方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从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学。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课堂该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师生质疑问难、共同探寻真理的地方。在我的课堂上,我答应孩子们有想法随时举手:“老师,血管里有从心脏往外流的血液,也有往心脏里流的血液,它们走着走着不就挤在一起、堵了路了吗?”“老师,我们组把点不着的酒精灯弄着了,那些点不着的酒精灯我们组包了,保证全都弄着。”“老师,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物也有变质的时候?”一个个执着的小手带给了我很多心灵的震撼。我想只有真正的对话、互动,学生才能更多地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和幸福,才会永远留恋教室。
三、对职业由衷的热爱、激情和教育的智慧是成就优秀科学教师的根本
有人说,生活就是从激情洋溢到逐渐麻木再到甘于平庸。当教育的梦想遭遇现实的尴尬,我也曾叩问自己:“我要做怎样的老师?”从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和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我明白了,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从教的过程能体验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欢乐与价值才是幸福的教师。同时也理解了教育是教师用自身的积极、健康且富有活力的精神、才华及个性来支撑的事业。回顧我的从教经历,从2007年上科学课以来,特别是自2009年参加科学教材修订以来,教材组老师们对科学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止一次地感染着我,我也进一步体会到,把小事做深、做精、做到极致,就是成就最好的自己。为此,我认真研读各个版本的科学教材,我发现,小学科学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都有不够严谨的地方。为此我曾致信给教科版教材主编郁波老师。修订后的教科版教材虽改动不大,但在五年级的三个知识点和六年级的一个知识点上采纳了我的意见,我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期间我主编的青岛版、冀人版、教科版3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新教案》共计5本书相继出版发行。我的教学论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注重提问的艺术》《走进池塘》《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探析》《把机会给学生》《缔造理想的科学教室》先后发表在《科学课》和《山东教育》杂志。我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小学科学教育、教研、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县名师。
一个平庸的教室并不完全源自一个平庸教师的所为,但一个卓越的教室一定源自一个不甘平庸的教师的理想和信念。从新教育实验者们的“完美教室”到雷夫老师用他专业素养中最核心的热爱、激情和智慧创造的第56号教室奇迹,让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让我们一起努力使科学教室成为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地、人格的成长室,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所、生命的栖居室。相信,孩子们的生命在教室里开花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抵达卓越。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