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降血压是一场持久战,降压药种类繁多,我们该如何选择降压药?又有哪些常见的用药误区呢?
降压药种类很多,常用降压药物种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如替米沙坦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和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使用相对较少的还有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等)或其他种类降压药(如牛黄降压丸)。
如何选择降压药?
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高血压治疗初始和维持用药,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随意使用各类药物,而是应根据高血压患者有无如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脑肾等靶器官亚临床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如冠心病、脑梗塞、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视网膜病变,合理选择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
ACEI: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肾病、蛋白尿。
ARB:适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如某一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有较多的蛋白尿,可首选ACEI或ARB,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又如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可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此两药亦是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利尿剂:通过利钠排水、降低高血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物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受体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而发挥降压作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快心率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
α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但应注意开始用药应在入睡前,以防与体位改变相关的低血压发生。
使用降压药的原则
降压治疗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及个体化。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指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的长效药物,以达到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起的血压高峰,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血压≥160/100mmHg或心血管病风险较高或合并一些心脑肾疾病的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钙通道阻滞剂加ARB;钙通道阻滞剂加ACEI;ARB加噻嗪类利尿剂;ACEI加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加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加β受体阻滞剂。三药最常联用方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组。
常见的服药误区
误区1:只顾服药,不顾疗效如何。在应用降压药后,未监测血压,这样就不清楚降压药的效果,不能判断血压是否达标;此外有些患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头晕头痛就服药,无症状就不服药,这样做血压不能得到平稳控制,且约一半的患者血压升高时无明显症状,服药后不监测血压,易出现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达不到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因此血压控制稳定者需每周测1~2次血压,而血压不稳定者,需每天测血压。
误区2:认为血压下降缓慢而频繁换药。准确做法是只要未发生高血压危象,宜平稳而逐步降压,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用降压药后在1~2月后血压控制满意就行,快速降压可能会引起不适,甚至脑卒中。
误区3:认为药越贵效果越好。不同种类或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降压机制,初选药物也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决定,因此在用药大原则指导下需要个体化治疗,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简单的说疗效确定同时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合适和合理的。
误区4:认为用降压药时间长了会引起不良反、疗效降低或依赖性,应该换换药了。正确的只要血压控制稳定且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就可以长期应用。只有在血压不稳定,降压疗效降低时,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5:认为血压控制好了就可以停药了。这也不正确。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如果通过非药物治疗,一些患者轻度高血压可能得到控制,但需要监测,多数患者随年龄增加及其它一些因素,血压仍会升高。
误区6:看到其它患者服用某种降压药效果好,也想尝试此药。由于遗传和外在因素(年龄、体重、生活方式、合并疾病等)的影响,同一种降压药对不同患者疗效不同,他人适用的药物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才是科学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误区7: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作为防治基础,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有些患者虽用降压药,但仍熬夜、吸烟,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存在。
降压药有哪些副作用?
降压药的一些副作用部分因其药理特性所致,如ACEI引起血中缓激肽增多而引起咳嗽。
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常见副作用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两种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明显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ACEI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ACEI禁忌症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妇女。ARB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偶有腹泻,长期应用亦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ARB禁忌症同ACEI。
利尿剂可引起血液中电解质异常,如噻嗪类利尿剂引起低血钾、尿酸升高,血糖升高。保钾利尿剂螺内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高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患者为禁忌症。慢性阻塞型肺病、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称之为“撤药综合征”。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者,心力衰竭者慎用。
什么是白大衣高血压和“晨峰”现象?
白大衣高血压指有些患者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中国的参考诊断标准为:患者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且白昼动态血压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
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由于患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精神紧张,产生所谓“白大衣效应”,血中儿茶酚胺增加,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应加强随诊观察,并进行非药物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防止精神紧张,进行松弛训练等。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正常人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改变。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清晨血压急剧升高,即异常血压晨峰现象,可能与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针对异常血压晨峰,可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或利尿剂等。降压药的药效越长,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越好。
方理刚,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病、心力衰竭。特长为超声心动图诊断。
降压药种类很多,常用降压药物种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如替米沙坦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和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使用相对较少的还有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等)或其他种类降压药(如牛黄降压丸)。
如何选择降压药?
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高血压治疗初始和维持用药,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随意使用各类药物,而是应根据高血压患者有无如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脑肾等靶器官亚临床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如冠心病、脑梗塞、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视网膜病变,合理选择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
ACEI: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肾病、蛋白尿。
ARB:适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如某一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有较多的蛋白尿,可首选ACEI或ARB,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又如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可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此两药亦是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利尿剂:通过利钠排水、降低高血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物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受体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而发挥降压作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快心率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
α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但应注意开始用药应在入睡前,以防与体位改变相关的低血压发生。
使用降压药的原则
降压治疗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及个体化。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指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的长效药物,以达到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起的血压高峰,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血压≥160/100mmHg或心血管病风险较高或合并一些心脑肾疾病的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钙通道阻滞剂加ARB;钙通道阻滞剂加ACEI;ARB加噻嗪类利尿剂;ACEI加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加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加β受体阻滞剂。三药最常联用方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组。
常见的服药误区
误区1:只顾服药,不顾疗效如何。在应用降压药后,未监测血压,这样就不清楚降压药的效果,不能判断血压是否达标;此外有些患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头晕头痛就服药,无症状就不服药,这样做血压不能得到平稳控制,且约一半的患者血压升高时无明显症状,服药后不监测血压,易出现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达不到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因此血压控制稳定者需每周测1~2次血压,而血压不稳定者,需每天测血压。
误区2:认为血压下降缓慢而频繁换药。准确做法是只要未发生高血压危象,宜平稳而逐步降压,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用降压药后在1~2月后血压控制满意就行,快速降压可能会引起不适,甚至脑卒中。
误区3:认为药越贵效果越好。不同种类或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降压机制,初选药物也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决定,因此在用药大原则指导下需要个体化治疗,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简单的说疗效确定同时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合适和合理的。
误区4:认为用降压药时间长了会引起不良反、疗效降低或依赖性,应该换换药了。正确的只要血压控制稳定且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就可以长期应用。只有在血压不稳定,降压疗效降低时,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5:认为血压控制好了就可以停药了。这也不正确。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如果通过非药物治疗,一些患者轻度高血压可能得到控制,但需要监测,多数患者随年龄增加及其它一些因素,血压仍会升高。
误区6:看到其它患者服用某种降压药效果好,也想尝试此药。由于遗传和外在因素(年龄、体重、生活方式、合并疾病等)的影响,同一种降压药对不同患者疗效不同,他人适用的药物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才是科学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误区7: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作为防治基础,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有些患者虽用降压药,但仍熬夜、吸烟,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存在。
降压药有哪些副作用?
降压药的一些副作用部分因其药理特性所致,如ACEI引起血中缓激肽增多而引起咳嗽。
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常见副作用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两种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明显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ACEI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ACEI禁忌症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妇女。ARB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偶有腹泻,长期应用亦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ARB禁忌症同ACEI。
利尿剂可引起血液中电解质异常,如噻嗪类利尿剂引起低血钾、尿酸升高,血糖升高。保钾利尿剂螺内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高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患者为禁忌症。慢性阻塞型肺病、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称之为“撤药综合征”。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者,心力衰竭者慎用。
什么是白大衣高血压和“晨峰”现象?
白大衣高血压指有些患者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中国的参考诊断标准为:患者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且白昼动态血压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
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由于患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精神紧张,产生所谓“白大衣效应”,血中儿茶酚胺增加,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应加强随诊观察,并进行非药物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防止精神紧张,进行松弛训练等。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正常人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改变。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清晨血压急剧升高,即异常血压晨峰现象,可能与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针对异常血压晨峰,可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或利尿剂等。降压药的药效越长,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越好。
方理刚,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病、心力衰竭。特长为超声心动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