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做个好老师?方法一定不胜枚举,藉28年的教学经历,笔者以为如果能念好“修、读、情、活”四字经,就会成长为一名好教师。如何念好这四字经呢?请听听本人的一孔之见。
“修”
修德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这么多年来,笔者一直用一副对联激励自己献身教坛。“三寸书,三寸舌,三尺讲台,三生有幸;数载风,数载雨,数载耕耘,数载青春无悔!”上联是教师的理想信念,下联则是教师的人生价值。
尽管时下,追逐经济利益的人更有市场,但是,教师要对得起古往今来人们的热情赞美。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教师的影子,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更应该甘于清苦、永葆清纯,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修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必须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建设的态度。要达到这三点,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深远的见识、不凡的胆识。唯其如此,才能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修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很早就强调才能是立身之本。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可以说不想当专家学者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如今教学环境好,学习渠道多,成长道路宽,能者为师,才能逆袭。
“读”
要读《课程标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感知、感悟新的课程标准。如果在不懂标准的情况下去上课,那就像中医把不准脉、士兵不听指挥一样。导致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低效,更别想出色了。因此感知、感悟《标准》是每个教师必修课!
要读教材 首先是参透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通过对教科书的熟练掌握,区分出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或者是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是明确关键。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学懂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申出的新知识,是要着重讲解的部分。因此,确定教材的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知识,即教学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学习效率。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即为教学难点。
要读学生 教师要“读”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读”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外还会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情”
青少年学生感情强烈充沛,可以形成一种驱动的“力”。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首先,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动情。中小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蕴含着感情的,这就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来做到以情感动学生。学生情感的产生是与学生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
学生“入情”“动情”之后,便会有一种表达的要求,即“抒情”。笔者认为“运用”是最好的“抒情”。这个运用既可以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进一步深入学习。
“活”
彻底放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把整册书上所有的课文制成标签,由学生抽签选定主讲人,每篇课文由两名同学合作主讲,全班同学点评,笔者最后补充讲解,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授之以渔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
不吝赞美 心理学专家的指出,学校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教师要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而教也无涯。常念“修读情活”四字经,上好每节课,教好一生书。无悔!无憾!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修”
修德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这么多年来,笔者一直用一副对联激励自己献身教坛。“三寸书,三寸舌,三尺讲台,三生有幸;数载风,数载雨,数载耕耘,数载青春无悔!”上联是教师的理想信念,下联则是教师的人生价值。
尽管时下,追逐经济利益的人更有市场,但是,教师要对得起古往今来人们的热情赞美。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教师的影子,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更应该甘于清苦、永葆清纯,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修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必须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建设的态度。要达到这三点,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深远的见识、不凡的胆识。唯其如此,才能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修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很早就强调才能是立身之本。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可以说不想当专家学者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如今教学环境好,学习渠道多,成长道路宽,能者为师,才能逆袭。
“读”
要读《课程标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感知、感悟新的课程标准。如果在不懂标准的情况下去上课,那就像中医把不准脉、士兵不听指挥一样。导致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低效,更别想出色了。因此感知、感悟《标准》是每个教师必修课!
要读教材 首先是参透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通过对教科书的熟练掌握,区分出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或者是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是明确关键。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学懂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申出的新知识,是要着重讲解的部分。因此,确定教材的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知识,即教学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学习效率。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即为教学难点。
要读学生 教师要“读”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读”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外还会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情”
青少年学生感情强烈充沛,可以形成一种驱动的“力”。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首先,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动情。中小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蕴含着感情的,这就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来做到以情感动学生。学生情感的产生是与学生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
学生“入情”“动情”之后,便会有一种表达的要求,即“抒情”。笔者认为“运用”是最好的“抒情”。这个运用既可以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进一步深入学习。
“活”
彻底放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把整册书上所有的课文制成标签,由学生抽签选定主讲人,每篇课文由两名同学合作主讲,全班同学点评,笔者最后补充讲解,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授之以渔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
不吝赞美 心理学专家的指出,学校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教师要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而教也无涯。常念“修读情活”四字经,上好每节课,教好一生书。无悔!无憾!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